2024年11月7日下午,建业地产召开了媒体交流会,老板胡葆森也终于现身。
久未露面的胡总更当众立下两大Flag:
1、力争2025年完成全部交付;
2、建业绝不躺平也绝不赖账。
自从2021年郑州大暴雨冲垮资金链后,整整三年,建业再没传出过好消息。
就当台下人半信半疑掌声稀落,网上却已经炸开了锅。
被欠薪的员工刷屏「工资何时结」,烂尾楼业主怒吼「还我血汗钱」,供应商晒出成摞白条:「胡老板的flag能当钱使?」
三十年河东,那个在黄河边立誓要为河南人造好房的胡老板,如今连郑州东郊停摆许久的工地都无力启动。
更有好事者翻出旧照:1993年金水花园开盘时,他站在广告牌下意气风发,活像豫剧里的红脸关公。
当年扛起河南足球大旗的“仁义老胡”,怎么今天就成了众人痛斥的“画饼大师”?
01盐碱地上的赌局
1992年5月,35岁的濮阳人胡葆森杀回了省城郑州,一起回来的,还有他从香港炒楼花赚来的1000万。
胡葆森看中了郑州东郊的360亩地,他拉上了省建投成立了房地产公司,要在郑州地产市场上“建功立业”。
这块地各方面条件都很一般,但胡葆森却说要在这里盖出最好的房子,定价1980元/平方,而当时郑州市中心的房子才2000一平。
销售的难度可想而知,加上海南地产泡沫的连带影响,金水花园一时间也无人问津。
胡葆森并不是个愣头青,洞悉人性的他很多做出调整。
郑州多家报纸很快登出了金水花园的广告,内容相当刺激:十年还本,按揭买房。
郑州乡亲们一琢磨:房子白住,本金十年后返还,还有这样的好事。
还看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就给胡葆森的建业送了1000多万房款。好口碑一旦建立,建业地产大路也随之打开。
2002年4月,建业把触角伸到了胡葆森的老家濮阳。
建业城市花园在濮阳创造了多项第一:第一个引入宽带的社区,第一家引入物业、第一个精装样板间、第一个按揭贷款……
在那个房地产的草莽时代,扎根中原的建业在全国都算得上是一抹红。
胡葆森跟两位地产风云人物—冯仑、王石并称为“地产三君子”。胡葆森也被圈内外称为是「老胡」,一个人被称为老某,说明这人的口碑是比较靠谱的。
2006年,经由老领导方风雷牵线,胡葆森飞赴新加坡,在乌节路 60B号淡马锡总部见到了淡马锡的总裁廖文良。
一开始,廖文良连河南在哪都不清楚,但胡葆森嘴里蹦出的“河南一亿人口城镇化”却让他瞳孔瞬间放大。
这场融资洽谈前后只花了45分钟,45天后6亿资金到账,新加坡著名房企凯德以29.75%的股权成为建业第二大股东。
谁能想到,土里土气的建业竟然摇身一变成了外资宠儿。更没有人能想到,2008年金融危机万马齐喑之时,建业却硬是在港交所敲锣上市。
上市当天,更有柳传志、潘石屹等十多位商界大佬现场助阵,有媒体问秘诀,老胡咧嘴一笑:俺就是个给河南看大门的。
02下沉之王
对于中国房地产公司而言,2008年的金融危机更大程度上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
在央行的5次降息4次降准之后,全国正式开启了“棚改时代”,发改委又一口气批复了28个城市的地铁规划。
棚改和地铁的加速,叠加出一个新名字:城市化。
加上高铁等大基建的上马,人口的聚集和大城市扩容不可避免。作为中部人口大省的省会,郑州也迎来城市建设投资最多的一年。
然而在这波郑州棚改红利中,却很难看到建业的身影,因为胡葆森依然坚持“省域化”——要把建业的旗帜插到省内的每一个地级市。
建业的省域化战略是胡葆森在1999 年提出,经过三年准备后,在2002年从老胡老家濮阳正式开始。
在金融危机到来之前,这项战略早已开花结果,金融危机之后,建业和胡葆森,都没有理由停下步伐。
建业留下的市场,被升龙、正商、康桥等小弟接了过去。
建业金水花园向南700米的燕庄城中村,变成了郑州曼哈顿广场,升龙就此一战成名。
正商此后牢牢站稳了郑州一哥的地位,康桥则从南龙湖赚到了北龙湖。
一切变化都在不言中,两三年可能不明显,但累积到一起,就会产生断崖式效应。
2016年8月18日,郑州北龙湖一天内出现融创和金茂两个地王,楼面价分别达到 3.63 万元 / 平米和3.69 万 / 平米。
当时的郑州楼市,远不是用打鸡血就能形容的。
碧桂园拉着新田和合作,很快吃掉了三环和四环边上的几个超级大盘,万科联合美景、民安,从四环外杀入了城中央,华润则在核心地段疯狂拿地,从二七广场拼到北龙湖。
建业在主城区的地,还都是几年前的旧账,剩下就是地处远郊的一个个超级大盘。
虽然在郑州的生存空间被挤压,不过胡葆森并不担心,因为此时建业的销售额也正在大步向前。
2015年的销售数字是165亿,到了2019年已经翻到了1011亿。
这个数字背后,建业实现了河南省18个地级城市和122个县级城市全覆盖。
别人在郑州拼的你死我活,老胡却有整个河南的基本盘,好似稳坐钓鱼台。
03情怀陷阱
2017年,60后的袁旭俊受到50后大哥胡葆森力邀,从江苏徐州空降河南郑州,成为建业地产的新CEO。
在此之前,袁旭俊在万科干了22年。建功立业开疆拓土,这是老胡对袁旭俊的期许。
袁旭俊也没有让人失望,正是在他手下,建业一举完成从由百亿迈向千亿房企的辉煌。
不过这对让地产圈瞩目“董事长-CEO”组合,在公司发展理念上,却有着不小的分歧。
作为职业经理人,袁旭俊从头到脚流淌着的事万科全套KPI杀器:跟投制、快周转、全国化。
他坚持公司快速扩张,走出河南变成全国化房企,因此反对老板为了所谓的情怀去拿地做文旅项目。
就在袁旭俊带领建业大干快上的时候,胡葆森却又巨资砸向了郑州主城向东30公里之外。
在这片总占地 622 亩的中原土地上,将建成一座单边长 328 米、高 15 米的棋盘式幻城。
幻城之内56个空间,21个不同大小的剧场里,有关河南的历史故事、文化民俗将融入到每一场戏剧表演。
胡葆森对文旅业务的坚持,一半是为个人情怀,另一半是为发展现实。
建业能在河南全省不断做大,自然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支持。
老胡在成为地市领导座上宾之际,言谈之间少不了一批振兴当地文化的项目,恰逢文化旅游和地产又有着难分难解的缘分。
于是建业的酒店、小镇、田园综合体各类文旅业态很快遍地开花。
建业正是以主题小镇之名,获取低廉的产业用地,进而带动配套商业和住宅开发,难点就是前期要砸大钱。
幻城项目要前后花四年时间,总投资更接近 60 亿元。从这向南3公里,另一个由建业投资20亿的电影小镇已经封顶。
建业在新乡开发的世和府项目,光2019年一年就卖了快30亿,但后期而长期处于停工状态,据传正是因为资金全部被抽去了戏剧幻城。
只不过这些跟J18项目比起来,就算是小巫见大巫了。
规划总面积近100万平方米,投资超过100亿的J18项目,同样位于中牟县。
项目取名建业拾捌,象征品牌的勃勃生气与如日初生的活力。
规划除了高端商业、公寓、住宅、酒店、书店之外,还有著名设计师安藤忠雄设计的宝石博物馆。
作为建业天字一号项目,胡葆森准备把它做成一个献礼建业三十年的里程碑。
04暴雨冲垮的文化牌
2021 年3月最后一天,袁旭俊辞任建业地产CEO。
他已经反复推算过,由于前期投资太重,J18完全算不过来账。
效果图就是效果图,除了花钱,就是花架子。
类似的故事在中牟电影小镇、樱桃沟足球小镇、只有河南、濮阳的大集古镇、许昌的神垕古镇频频上演。
在地产繁花似锦的年代,这些项目都是建业帝国版图的加分项。
2021年6月,只有河南开城刷屏,胡葆森更是在幻城剧场当场落泪:这是建业送给家乡的礼物。
这是属于老胡个人的高光时刻,他仿佛开了金手指一样,精准打通了建业下一个十年的任督二脉。
可两个月后一场覆盖河南全省的强降雨,却撕下了原本光鲜亮丽的遮羞布。
建业的求救信直呈省政府——50亿的损失,对于千亿规模的建业来说,原本不是大事,但却成为推倒大厦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
在房住不炒的大形势下,五道红线下的各家地产公司,已经备受煎熬。融资大为受限、住宅销售不利、文旅项目失血,让老胡不得不对外求救。
2022 年4月,建业集团与万达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全部商业项目整体出租给万达商管或其关联方,获得7 亿元资金。
5 月,戏剧幻城和建业·华谊兄弟电影小镇两个胡葆森最看重的文旅项目,控制权还是卖给了河南国资。
6月,建业地产成功引入战投——河南同晟置业,同晟置业背后站着河南省人民政府。
11月,建业集团更是进行大裁员,规模达7000 人。
一连串的动作背后,是胡葆森为了活下去的努力,然而即便如此,建业还是在亏损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2023年6月23日,建业宣布暂停向所有境外债权人进行支付,由此正式暴雷。
暴雷之后的建业,正式退出河南足球俱乐部运营,结束了这场长达 30 年的合作。
当年胡葆森曾向外界表态“会投资河南足球,直到建业破产”。
别人问他,那你到底图啥?老胡说:帮河南人扛一件事,建业搞足球这么多年,我从来没有打着足球的名义,向政府要过什么。
对于河南足球,胡葆森可以说是问心无愧。现在落了难,可以事了拂衣去,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但对于建业员工,胡葆森和建业的做法却着实让人寒心。
2021年建业没钱时,曾以员工福利为由,发行过共计18期,融资规模约13亿元内部职工信托。
这些内部职工信托期限2-3年不等,员工相信老胡,相信公司,不惜投入自己的身家。
可2022年到期的信托,只一次性获得20%的兑付,剩余80%兑付无望。2023年到期的,本金和利息却不予兑付。
05消失的姓氏
胡葆森的好大哥王石有过一句广告语:用实力让情怀落地。
实力打了折,那情怀自然就得亏空。
2024年8月,建业地产发布中期报告,净资产为-44.12亿元,资不抵债扩大。
不过与业绩相比,人事变动似乎更牵动敏感神经。
就在中期报告发布的两个月前,42岁的李桦辞任建业地产、中原建业两家上市企业非执行董事职务。
李字来源于她的母亲李琳,桦字的读音来源于她的父亲滑先生。
2019年香港文汇报发了一封讣告,一位名叫严淑铭的妇人离世,这位黄埔二期名将胡靖安的遗孀,在家属名单里,除了「孝女胡葆琳」,还有「义子胡葆森」和「媳李琳」。
1980年,25岁的滑建明毕业分配到了中国纺织进出口公司河南分公司,两年后,又被省外贸厅派遣到香港参与组建外贸公司。
在香港呆了三年之后,回到郑州的只有「港籍商人」胡葆森,世上再无滑建明。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