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少年之心,展鸿图之志”。

庚子国变后,上海一场晚宴现场一枚自制炸弹引爆,炸弹引发的烟雾,


搅黄了这场上海商会给晚清醇亲王准备的晚宴,也彻底改写了早期革命者俞天白(朱亚文饰)的命运。


炸弹没爆,但刺杀已成事实,他只能带着和他假扮夫妻的秋红,匆忙赶往开向日本的轮船。


正是在这艘轮船上,他遇到了革命党人杨凯之(魏大勋饰)和青年良乡(李现饰)等一批赴日本士官学校留学深造的中国青年,风云际会间,一场历史滚滚洪流中的生死蜕变,就要开始了。

而这部等了3年的历史大剧,终于来了。《人生若如初见》。

这几年的历史剧,有些落寞。

上次看到热闹的历史剧,还是2023年的《问苍茫》。

全剧集中在1921年到1927年之间的历史风云,热度不低,评分也高达9.1分。

导演王伟在《白夜追凶》后,再度证明了自己对历史剧的驾驭力。

当王伟加上《亮剑》《汉武大帝》编剧江奇涛,能拍出什么来?就是这部《人生若如初见》。

历经一番波折,这部历史大剧,终于在今天中午在桃厂开播了。

一口气追完8集,发现它跟其他的历史剧,还真不一样。

剧集开局就爆,上线3小时就拿下平台飙升榜第1。

沉寂许久的历史剧,终于又热闹起来。

第一时间刷完播出的8集,是时候跟大家一起看看,百年前风云变幻的时代,那个时代里的青春少年,如何胸怀家国,热血勇毅,在风起云涌的大潮里破浪而出?

1、故事:逃生、刺杀、留洋,这历史剧开场就牢牢抓住我的眼球

拍历史剧,容易陷入两个误区。

一是过于宏大,二是过于沉闷。

不过这部《人生若如初见》,很好克服了这两个缺点。

剧集透过3位怀抱理想的热血青年在时代浪潮中的奋而崛起,将三大历史元素带入其中。

不仅死死地拿捏观众,还让历史氛围浓郁得几乎溢出屏幕。

第一:逃生。

首先说一下该剧的背景,这部剧发生在庚子国变后,直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曙光到来之时。

简单来说,就是整个故事发生的年代,全都在导演王伟上一部作品《问苍茫》的年代之前。

而故事开场,就是一场行刑。

因为一场起义失败,杨凯之等被俘的数十人,正在泥地里踉跄前行,等待他们的,是刽子手的屠刀。

“多大了”“十七”“十七你就造反啦,可惜了了。”

不远处的良乡望着杨爱国,满眼悲悯。

可行刑的主官,却给了杨凯之一个活命的机会,投掷,赌他自己的命,生死就在这一掷。

投对了面,就能活。

杨凯之紧紧握住掷子,闭上眼,投出那决定命运的一掷。


投对了!不远处的良乡立刻走过来,

亲自骑马送他脱离险境。

他命不该绝,还有壮烈的革命,等待他去完成。

死里逃生的杨凯之,决定去完成总指挥生前交办的事,他要去上海,登上那艘去往日本的轮船。


而同时奔向那艘轮船的,还有俞天白和逃婚女青年秋红。

第二:刺杀。

登上轮船前,俞天白想做一件大事,就是用炸弹刺杀晚清的淳亲王。

他用来上海的逃婚女青年秋红做掩护,先去英国药房购买了2000毫升上好的强酸,接着又用这些高浓度硫酸制成了炸弹,用它来干掉来沪的淳亲王,威力足足有余。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找机会下手。

机会来了,上海商会举办了一场晚宴,邀请淳亲王出席,俞天白决定混入晚宴,找机会引爆炸弹。

但还需要一个掩护的舞伴。

他向另一位早期革命者杨一帆开了口,

这个帮手,就是杨一帆的妻妹,秋红。

只不过秋红答应他参加晚宴之际,并不知道接下来炸弹根本没爆,


也不知道自己将要随他一起逃亡日本,过上颠沛流离的生活。


更不知道她将见证杨一帆等人在新思潮的启迪下,一路前行,最终认清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这些毕竟是后话,眼下对她最现实的,是和俞天白一起躲过清廷爪牙的追捕,

但就在逃脱的船上,她遇到了另一位爱慕她的青年,良乡。

第三:留洋。

良乡是被突然从家乡派到上海的,任务是代替自己的京城祖家参加日本士官学校的留洋,原本要去的人,正是淳亲王。

两人原本根本挨不着,可在一群清廷小官吏的撺掇下,良乡来到了淳亲王的府邸,

恰好救下了马匹受惊的淳亲王。


这下不仅亲戚攀上了,更顺理成章成了醇亲王手下的红人,但就在他代表醇亲王留洋之前,却意外应允了清廷小吏递话给淳亲王的晚宴邀请,

也正是这场上海商会给醇亲王接风的晚宴上,俞天白引爆了炸弹。

而此时的良乡,已经登上去日本的轮船。

在轮船上,他遇到了杨凯之、北洋武卫右军李人骏和俞天白、秋红等人,并成为好友。

接下来,他们将在日本士官学校接受现代化军事训练,又将各自回国踏上不同的旅途。

五个人的命运就这样被大时代编织在了一起,又注定在时代的浪花中各奔东西。

不得不说,《人生若如初见》真的给观众带来了沉浸感十足的历史大剧。

以几个人物的相遇带观众入戏,同时又埋下悬念,牢牢吸引着观众的眼球。

接下来,他们将如何结义、追逐爱情、为振兴中华而奋斗?

杨凯之将在革命浪潮中经历怎样的生死,如何力挫日本帝国主义嚣张气焰?

又是怎样英勇牺牲?

期间,历史风云如何变幻,封建帝制如何被推翻?

主角团又如何迎来辛亥革命的巨浪,最终迎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曙光?

一部电视剧,观众就像跟着几位主角,亲身体验了一场百年前的风云变幻,也感受到百年前的青年,那股挣扎向前的生命力。

这也让《人生若如初见》,有种带我们玩儿闯关游戏的参与感和沉浸感。

2、观感:够真够正,这才是历史剧该有的味道

8集看完,要我用两个字形容观感。

第一个字,真

首先,是服化道真。

剧中的服化道非常考究,每一个镜头的捕捉,每一套服装的设计,都有种油画感。

整部剧不是传统晚清民国剧的视觉观感,而有种看老照片的感觉。

大到建筑、街市、晚宴现场、轮船,小到服装、配饰甚至是俞天白自制的土炸弹等道具,

每一个细节都仿佛带观众回到了那个年代。

还有一层真,是历史细节真。

剧集背后,处处可见当年的风俗文化,比如王宫、皇宫的礼仪布局,街市上百姓的生活,都像是从老照片上走出来的,这样的细节被考究到,是对观众的十足尊重。

第二个字,正

《人生若如初见》没有一味迎合观众,没有加入古偶恋爱等流行古装元素,而是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了历史、岁月和晚清众生相的刻画中。

虽然全剧节奏有点慢,但值得慢慢品味。

“历史剧”三个字,本就该意味着真实而不是刻奇,从目前放出的剧集看,《人生若如初见》符合历史正剧的要求,整个故事重点,都是对准述晚清这样一个新旧交替,充满悲剧又带着希望的特殊时代。

预告片有一幕,是良乡走在紫禁城厚厚的积雪中,历史排山倾倒而来,个人留不下雪泥鸿爪。

大时代、小人物,构成一种宏伟与卑渺的张力。

而无论多么宏大的叙事,多么沸腾的变革,究其根底,还是要回到人物。

时代的客轮轰隆隆往前开,诺大皇宫被雪覆盖,革命者奋力向前,即使前方是牺牲也无畏无惧,而良乡最后还是一个人雪中独行,这才是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3、演员:魏大勋演活了爱国青年,朱亚文别具一格,超10位老戏骨飙戏爽

除了质量,哪怕从演员阵容来说,《人生若如初见》也是绝对的大剧。

先说说两位主要演员的表演。

第一位,当然是饰演爱国青年的魏大勋。

魏大勋是完全颠覆了以往综艺喜剧形象,出场就是晚清囚犯造型,后来披上戎装成为军人,又让人耳目一新。

在我看来,魏大勋对晚清革命青年的塑造,演出了自己的特色。

最关键,是演出了革命青年的精气神。

魏大勋自带一种特别的气质,那就是既英姿勃发,又亲民接地气。

晚清满目疮痍中,他即使戴着镣铐走在行刑人群中,也能感受到此人的志气。

而待人接物,尤其和良乡的交往中,他又明显带着劲劲的感觉。

而当他谈论革命时的语气和眼神,又明显带着有志青年的眼光万里长。

希望这次魏大勋的角色塑造,能让人惊艳。

第二位,是饰演俞天白的朱亚文。

毫无疑问,这是全剧最有个性的人物,甚至可能颠覆了很多人对朱亚文的认知。

朱亚文扮演的俞天白,集狂热、浪漫、愤世嫉俗与才华横溢于一身,既有匆忙行动不考虑后果的鲁莽,也有决绝行事的果决。

面对复杂形势,他却坚定说,改变现状,唯有革命。

六集看完,俞天白的形象已经越来越立体,越来越让人像秋红一样被他的魅力征服。

除了魏大勋和朱亚文,《人生若如初见》中的实力派,可太多了。

比如饰演良乡的李现,首次剃了光头造型,举手投足间,既有青年的精气神,又带着那个年代青年的迷茫。

而曾在王伟导演的《问苍茫》中饰演蒋介石的白客,这次饰演的醇亲王也是别具风格,浑身透着一股浓重的阴翳与傲慢。

吴越饰演的良乡母亲,则是温柔婉约。

加上周游、李成儒、霍青、宋宁峰等等,十几位实力派,给《人生若如初见》打下了演技基础。

4、重现:历史剧,也该重新热闹起来了

最后,想再聊一聊国产历史剧。

众所周知,历史剧曾是国剧市场的热门题材和收视主力。

20多年前,历史剧甚至是电视剧阵营中的排头兵。

当时,央视每年都会推出一部开年大剧,其中历史剧的占比极高,创造了不少收视神话。

《康熙王朝》《雍正王朝》《汉武大帝》等都是那个年代的产物,而且部部经典。

可《大明王朝1566》收视惨败后,历史剧的荣光开始黯淡。

回想一下,我们确实很长一段时间,没再见过一部气势恢宏的历史正剧了。

这几年仅有的几部口碑历史剧,则让我们看到了历史剧的创新求变。

《天下长河》以治河视角切入。

其实讲述的,却是腐朽的清朝官场和吏治,毁掉天下长河的不是河,而是人。

《问苍茫》则是一段波澜壮阔的革命断代史。

最大创新之处在于有一种浪漫主义的生活流气质,营造出独特的观感体验。

这部《人生若如初见》同样开辟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透过个体讲述特定年代背景下,个体命运背后的时代浪潮。

魏大勋、李现饰演的几位青年经历重重磨砺后得以蜕变,最终奔向时代浪潮。

无论历史如何曲折,怀抱家国情怀的人们总会在不停的奋斗中找到前行的方向。

正是“巨变”的年代,才能体现出历史本质的“不变”。

那就是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只有人民。

沿着剧中几位主角的故事往前走不久,清帝便会发出退位诏书,大清王朝正式结业。不过从这时到中国历史的流向彻底清晰,还需要更多年月。

不过历史的魅力从来不在于一个单调的结果。

而是过程。

从观众的角度来说,我们需要更多真正的历史大剧,唤起年轻观众对历史的兴趣。

而优秀剧作本身,也可以为历史留痕,哪怕过去百年,无数的英雄豪杰都已沦为时代车轮下的车辙。

可有些人,有些事,不能忘,不该忘,也不敢忘。

历史剧在今日,已经是小众的狂欢,不太可能成为年度爆款。

但观众始终需要历史剧。

人的命短,历史的命长。

知道历史从何而来,新一代才能在这变幻的时代,坚定不移地向上走下去。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