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北京协和医学院。图/北京协和医学院官网
一场由婚外情引发的舆论风暴还在持续发酵。
尽管涉事中日友好医院已对当事医生肖飞作出“双开”处理,但公众对其出轨对象之一董袭莹的质疑却火力不减。其中涉及董袭莹学历与家世背景、医学院“4+4”项目规则漏洞,以及医疗体系是否存在权力寻租等多重疑云。
当然,伴随其间的,还有各种真真假假的猜测与谣言在舆论场乱飞。相关方面如不尽快回应,此事可能会像滚雪球一样在舆论场上越闹越大,给当事人与机构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最终以更加不堪的方式收场。
此事件中,针对董袭莹的所有质疑,都绕不开协和医学院“4+4”这一“创新性”项目。这一模式于2018年被协和医学院在国内推出,旨在培养跨学科复合型医学人才。然而,不论是董袭莹的学历背景还是学习成果,都让这一模式陷入巨大争议。
根据极目新闻的报道,协和医学院“4+4”项目2019年的生源条件为:本科毕业生(含往届)高校名录参照QS、Times和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任一排行榜前50所,或US News文理学院排名前10所(2020年更新数据);推免生高校名录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而董袭莹,正是在这一年进入协和医学院攻读博士生。
但是,根据媒体梳理,其于2014年—2018年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巴纳德学院经济学专业。一些网友指出,巴纳德学院为哥伦比亚大学的独立学院,真实含金量远不如哥伦比亚大学本部。因而质疑,董袭莹并不符合协和医学院“4+4”入学条件,言外之意,其走了“特权通道”。
那么,董袭莹就读的哥伦比亚大学巴纳德学院含金量究竟如何,是否符合协和医学院入学条件?网络上的信息纷繁复杂、真假难辨,很多“知情者说”未必就符合真实情况。但由于此事涉及严肃的教育公平,协和医学院作为招生主体,有必要站出来回应质疑,给舆论一个明确的答案。
除了入学资格,当事人的学术能力与执业资格也备受质疑。董袭莹的博士论文已被网友扒出,名曰《跨模态图像融合技术在医疗影像分析中的研究》(目前已被知网下架),但有网友指出,这篇论文正文仅有30页,似乎不太符合大众对博士论文篇幅的认知。
更大的问题在于,这篇论文的研究方向为妇科影像,指导老师却是骨科教授;其学位证书显示为内科,规培却在胸外科,最终任职于泌尿外科。普通人不是医学专业人士,未必了解医疗行业的运行规则,但至少从表面上看,这种充满矛盾的履历,显得多少有些不寻常,不能说公众的质疑毫无道理。
那么,其博士论文真实水平如何?执业路径是否符合从业规范?这些异于常规的操作,也需要涉事机构给出回应,以廓清公众疑惑。
不论是入学还是就业,公众的质疑其实都围绕一个主题:董袭莹是否突破了规则,行使了某种特权?自然而然地,公众联想到:“董小姐”光彩的履历背后,是否有着某种强大的力量加持?
有网友深挖发现,其父疑似为某国企管理人员,其母疑似为高校副院长,家世显赫。这种“政—商—学”交织的家庭背景,被质疑为其跨越医学门槛提供了关键助力。董袭莹看似天才横溢,实则“带资进组”。其“一路开挂”背后,是否涉及更隐秘的特权拨弄与资源交换,这涉及敏感的社会公平议题,更需严肃对待。
复盘至此,董袭莹身上积攒了太多的疑点需要回应。从肖飞被举报出轨,到董袭莹履历被全方位质疑,早已超脱了桃色八卦的私德范畴,成为涉及医学伦理、社会公平的公共事件。而面对汹涌舆情,涉事多家机构的沉默显得有些苍白,这进一步加剧了舆情的发酵,不论对董袭莹,还是机构本身,都绝非上策。一个全面而客观的回应,不能再推迟了。
公众之所以对此事紧追不放,也绝非只是为了“看个热闹”,而是因为医疗作为社会公器,与每个人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如果公众最仰赖的医生队伍里充斥着见不得人的利益勾兑与学术注水,那每个人的安全感都将岌岌可危。公众所求,无非一个清清爽爽的真相,以捍卫自己的切身利益不被伤害。
面对沸反盈天的舆论,涉事机构迟迟没有发声,这在舆情处理上已经先失一招,沦为被动。“董小姐”到底是医学天才,还是“特权宠儿”,唯有尽快直面质疑,给出回应,才能维护知名医院多年所积攒的声誉,守住公众对医者仁心的信仰。
撰稿 / 新京报评论员 王言虎
编辑 / 马小龙
校对 / 杨利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