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欧洲传来一则消息——美国与欧盟突然宣布达成贸易协议。15%的关税、6000亿美元投资、7500亿美元能源采购……表面上看,特朗普又赢了一局,但细品之下,这更像是他在关税战场上的一次“战略性撤退”。更耐人寻味的是,协议刚签完,特朗普立刻把话题转向中国——“我们已经跟中国达成了一些协议,但接下来的发展仍不确定。”

为什么特朗普要在欧盟问题上让步?为什么他不敢对中国“明着妥协”?这场贸易博弈的背后,藏着怎样的算计与无奈?

1.美欧协议:特朗普的“退让”,藏着多少算计?

(1)从“50%关税”到“15%关税”,特朗普为何突然松口?

几个月前,特朗普还威胁要对欧盟输美商品征收最高50%的关税,如今却只定了15%。这可不是他突然“心软”,而是现实压力逼出来的:

•经济账:美国前两季度GDP因关税战萎缩,民众生活成本飙升,特朗普的支持率跌到37%(半年最低),再硬刚下去,连基本盘都可能崩。

与欧盟达成协议,退了一大步的特朗普,开始大谈中国,无论如何,不能明着对中国妥协

特朗普(资料图)

•政治账:中期选举临近,共和党需要经济稳定来保住国会优势,继续打关税战等于自毁长城。

•欧盟反制威胁:如果欧盟联合日本等国反制,美国关税收入可能泡汤(商务部长卢特尼克曾说“顺利的话每年赚7000亿”,但前提是各国乖乖交税)。

(2)欧盟真的“赢”了吗?6000亿投资背后的隐患

冯德莱恩高调宣布“协议让市场更稳定”,但欧盟内部早已暗流涌动:

•投资分摊难题:6000亿美元投资要27国分摊,经济弱国(如希腊、葡萄牙)财政压力山大,可能引发内讧。

•利益分配不均:德国等出口大国赚得盆满钵满,南欧国家却可能被边缘化,欧盟的“团结”还能维持多久?

•协议漏洞:烈酒等领域谈判没完成,医药关税标准也模糊,这份协议更像“框架”,执行起来可能大打折扣。

特朗普心里门清:“只要表面上推行‘美国优先’,部分目的就算达成。”至于欧盟内部会不会打起来?他可不在乎。

2.中美博弈:特朗普的“心虚”与“不敢明妥协”

(1)“对等关税”失效,中国市场让美国忌惮

特朗普曾以为“对等关税”能逼企业回流美国,但中国的市场韧性彻底打破了这一幻想:

•全球供应链依赖:中国是全球制造业中心,美国若全面加税,自家企业(如苹果、特斯拉)先扛不住。

•中国反制手段:稀土出口限制、农产品关税……随便一招就能让美国农业州和高端制造业叫苦连天。

•民生压力:中国对美农产品加税已让美国农民损失惨重,而农业州是特朗普的“铁票仓”,他敢动吗?

特朗普坦言:“对下一步中国动作感到心虚。”说白了,他怕真把中国逼急了,美国经济先撑不住。

与欧盟达成协议,退了一大步的特朗普,开始大谈中国,无论如何,不能明着对中国妥协

冯德莱恩(资料图)

(2)美国的“资本焦虑”:高级代表团访华背后的真相

一边是特朗普嘴上喊“不妥协”,一边是美国贸易部门偷偷组织高级代表团访华。《南华早报》爆料后,外界恍然大悟:

•关税收入“理想化”:商务部长卢特尼克说“每年赚7000亿”,但实际根本填不上美债窟窿(30万亿美债年利息超1万亿)。

•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中国是全球最大货物贸易国,美国企业离不开(如通用汽车在华销量占全球40%),硬脱钩等于自断财路。

•全球供应链重构的代价:美国推动“友岸外包”成本高昂,企业为避税转移产能已让美国通胀飙升(2025年上半年CPI涨4.8%)。

说白了,美国资本比特朗普更清楚:对中国“硬刚”等于经济自杀。

(3)特朗普的两面手法:公开强硬,私下松口

他的策略很明确:

•公开场合:继续喊“对等关税”“不妥协”,维持“强人”形象;

•私下动作:默许代表团访华,释放“已达成一些协议”的信号,为谈判留余地;

•核心底线:绝不承认“妥协”,但可能在芯片、新能源等领域“松口”(比如放宽部分技术出口),换取中国在农产品采购上的让步。

这种“表面硬、实际软”的套路,本质是特朗普在“国内政治”和“经济现实”间的走钢丝。

与欧盟达成协议,退了一大步的特朗普,开始大谈中国,无论如何,不能明着对中国妥协

欧盟(资料图)

3.未来会怎样?特朗普的“妥协”只是开始

(1)美国的“内忧外患”逼他让步

•经济:GDP萎缩、通胀高企、债务危机,再打关税战等于自爆;

•政治:中期选举临近,共和党需要经济稳定,继续硬刚等于送对手上位;

•全球:欧盟、日本已因关税战受伤,若美国继续施压,可能引发“去美国化”浪潮(比如欧盟加速“战略自主”)。

(2)中国的“反制+机遇”:倒逼经济转型

中国早有准备:

•经济转型:新能源、高端制造崛起,降低对美出口依赖(2025年上半年对美出口占比降至18%);

•市场多元化:扩大与东盟、“一带一路”国家贸易(2025年上半年对东盟出口增长12%);

•技术突破:芯片、人工智能自主研发加速,部分领域已实现“去美化”。

中国的韧性,让特朗普的“关税大棒”越来越钝。

(3)中美博弈的长期化:妥协不是认输,而是新平衡

未来可能这样发展:

•短期:中美在芯片、农产品等领域达成临时协议,缓和紧张;

•中期:两国争夺新能源、AI等新兴领域的规则制定权;

•长期:全球化退潮下,中美需找到“非对抗性共存”模式,否则全球经济将陷入双输。

结语:特朗普的“退一步”,是美国的“进两步”困境

从欧盟到中国,特朗普的“关税战”越打越被动。他的“退让”不是认怂,而是美国霸权衰落的真实写照——既无法靠关税“收割全球”,又不敢承受与中国全面对抗的代价。未来的世界,或许不再是美国说了算,而是多极力量共同塑造的新格局。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