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众眼中,倡导“仁者爱人”的孔夫子老先生,是为人师表、慈祥和蔼之人。然而谁又能想到,这位大圣先师也曾骂过人,而挨骂之人正是孔子眼中最“差”的学生——宰予。

宰予本是鲁国人,他慕名来到孔子的私塾,用几根腊肉充作了学费。此人能言善辩,聪明伶俐,很快便受到了孔夫子的重视,被分到了“言语”科。然而时间久了,孔子就觉得这个宰予有些不对劲,非常欠骂。 首先,宰予非常喜欢睡懒觉,即使白天也照睡不误。在古代,灯油很贵,除非很有钱,一般人是很难在晚上挑灯学习的。因此,人们总会抓紧白天时间,刻苦学习,毕竟时间非常宝贵。然而宰予倒好,白天就睡觉,甚至他还有可能在上课时睡觉。

在孔子眼中,“昼寝”这种行为是非常不对的。比如《韩诗外传》中提到:“卫灵公昼寝而起,志气益衰”。很显然,在孔子看来,昼寝是非常没志气、没斗志的行为。因此孔子臭骂宰予: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按现代话:这学生真是“烂泥糊不上墙”,叫我怎么教?如今过了2500年,如今老师仍时常用“朽木不可雕也”来形容不上进的“差生”。不得不说,孔子还真是咱们教师的祖师爷啊! 孔子之所以会以如此严厉的话责骂宰予,是因为他看重他的才华,同时也察觉到他身上的不稳定的因素,那就是太过聪明,喜欢钻空子。

一次,宰予问孔子:“我说老师,三年守丧之期太长了吧?咱们儒者三年不行礼,礼就坏了,三年不奏乐,乐也得崩,旧谷子吃光了,新谷子还会长呢,这钻木取火的土办法得换换。在我看,守孝一年就足够了。” 宰予的话一下便触到了孔子的霉头,他一直讲“克己复礼”,一直讲“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而宰予却偏偏没个人子的样子,连最基本的三年守丧之礼也不愿遵守。因此孔子没好气地问宰予: “食夫稻,衣夫锦,于汝安乎?

翻译过来就是,父母去世了,你穿锦缎,吃香喝辣,良心不会痛吗?若按照一般的乖学生,必然会借坡下驴说:“不安”。然而“差生”宰予却不按套路出牌,大大咧咧地说:“安”。随后拍拍屁股就走人了。 看着宰予嘚瑟的背影,孔子无奈地说: “宰予太没良心,就算是婴儿,也要在父母怀里蹭三年。因此普天之下,都有三年服丧之期。难道宰予从小就没有被爹妈疼爱三年吗?”随后孔子又对弟子说,宰予是个不仁之人。

此外,宰予还时常抖机灵,刁难孔子。日常爱问孔老夫子类似于“一个仁者应不应该跳下井里去救另一位陷在井里的仁者”这样让人两难的问题,以此来嘲讽孔老夫子“见义勇为”和“明哲保身”两种思想的冲突。 到了后来,孔子都懒得在理宰予。一日,宰予问孔子:“夫子夫子,你给我讲讲上古时代五帝(黄帝、颛顼、喾、尧、舜)的高尚品德吧?”孔子冷冷地说:“予非其人也。”翻译过来就是:“我又不是五帝,哪知道五帝之德是啥?”

按照孔子的学问,自然知道如何回答,但对于这个“朽木不可雕”的学生,孔子已经没有力气去教导他了。虽然老师不太搭理自己,但宰予并没有因此怨恨老师,反而逢人边夸赞:“这世上没人比我老师更伟大了?” 宰予“毕业”之后,到齐国当上了临菑的大夫,其后他与齐国权臣田常一起作乱,因此被灭族,孔子对此感到万分羞耻。但是时间久了,孔子又想念起这个聪明伶俐的学生,他或许在想,如果自己教育的方式更得当,宰予是不是就不会死。为了纪念他,孔子仍将宰予列为72贤人之一,在言语科排名第二。虽然宰予是孔子眼中的“差生”,但他未必就没有出息。 都说性格决定成败,宰予就是太聪明,太喜欢钻营,才误入歧途。孔子说宰予“朽木不可雕也”,但宰予却丝毫未予重视。若他秉承孔子倡导的“君臣之礼”,又如何会随叛臣犯上作乱,最终落得个身死族灭的命运?忠言逆耳,这句话到什么时候都不过时。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