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出访中东三国,一直彰显自己在“签大单”。
在沙特、卡塔尔和阿联酋,美国与三国均签署了超过千亿美元的商业协议,涉及防务、航空、能源和人工智能等领域。与此同时,特朗普还收获了上述三国巨额的投资承诺。
特朗普此次中东行的主要诉求是加强美国与海湾三国间的经贸合作,试图吸引三国扩大对美投资。他一直高调宣称达成多项“大生意”,试图借此缓解国内面临的执政压力,同时也希望为其中东政策摆脱当前困境。
复旦大学中东研究中心研究员邹志强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此次海湾三国均承诺了大规模的对美投资和经济合作,是对特朗普首访的积极回应,也是主动迎合特朗普的主要诉求,投其所好,满足其虚荣心和政绩需要,反映出海湾国家领导人对特朗普个人性格与诉求的精准把握。
中东“生意经”
自1月就任以来,特朗普政府一直试图在中东地区为美国“拉投资”,海湾国家被特朗普政府视为“创收”的重要来源。
今年1月,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在与特朗普通话时表示,沙特计划在今后4年对美投资6000亿美元。然而特朗普似乎并不满意,并要求“凑整”,希望沙特的投资额扩大到1万亿美元。
此次特朗普到访后,美国和沙特共同签署两国政府战略经济伙伴关系文件,虽然沙特的投资承诺并未“凑整”仍为6000亿美元,但签署了价值近1420亿美元的军售协议。
在出访的第二站,据新华社转引美国白宫14日发表声明说,美国与卡塔尔当天签署总价值超过2435亿美元的多项协议,包括卡塔尔从美国购买波音客机和武装无人机等项目。
声明说,卡塔尔航空公司与美国波音公司和美国通用电气-航空航天公司签署价值960亿美元的合同,购买多达210架波音787“梦想客机”和波音777X客机。
在出访最后一站的阿联酋,美国与阿联酋达成价值超过2000亿美元的商业协议,其中包括阿联酋购买波音飞机,扩建油气项目,以及两国共建数据中心。
邹志强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在通过大规模投资与军售协议获得安全保障的同时,进一步密切双方关系,也可以在国际上获得美国更大支持,有助于减少美国压力与阻力,推进自己偏好的地区议程,以及更好地保持自身外交自主性。
能否落实
自从沙特做出了6000亿美元的投资承诺后,特朗普这一路上收获的订单数字就水涨船高,比如卡塔尔表示未来将与美国产生至少1.2万亿美元的“经济交流”,而阿联酋更是宣布了未来十年1.4万亿美元的投资计划。
特朗普的中东之行俨然变成了一场数字游戏,即便从最“内敛”的沙特来分析,6000亿美元的投资也有相当的水分。美国媒体在分析白宫给出的6000亿美元清单后,只算出了2830亿美元,不到特朗普宣称金额的一半,并且其中有好几项是特朗普就任前就敲定的,有些甚至是美企向沙特投资。
邹志强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这些协议的落实不是短期内可以完成,将持续四年甚至十年,能落实多少取决于后续的形势发展,也可能会不了了之,成为“烂尾工程”。
以往的经验证实了上述说法。据新华社报道,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白宫记者塔玛拉·基思说,特朗普2017年访问沙特时宣布达成的3500亿美元协议就“有水分”。一些官方和商业信息显示,相关协议迄今也没有兑现。
同时,经济学家从数据上分析也对沙特的巨额贸易和投资承诺持怀疑的态度。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的数据显示,在2017至2020年期间,美国对沙特的商品和服务出口总额仅为920亿美元。
虽然沙特持有大量美国国债和股票等长期证券,但根据美国经济分析局的数据,截至2023年底,沙特在美国的外国直接投资(FDI)存量为95亿美元。所以6000亿美元,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是“许愿”,而非“许诺”。
即便数字夸大其词,但这也是特朗普政府所需要的。据新华社报道,美国智库中东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布赖恩·卡图利斯撰文说,特朗普政府执政百日的民意支持率跌至过去80年来历任总统同期最低。在此情况下,特朗普政府想要利用此行将民众对美国经济问题的注意力转移到与海湾三国达成的商业交易上。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