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国大戏
编辑|中国大戏
“爸妈,我想参加高考,我想学医,成为一名医生。”
你敢相信吗,这话居然是从一个9岁孩子口中说的。她并没有说大话,而是在12岁那年,真的考上了名牌大学。
陈舒音6岁读小学一年,便上了初中,用了五年时间,以超过一本分数线135分的成绩,成功考进了浙江大学。
如此优秀的成绩,陈舒音也因此被冠上了“神童”的称号。
但她进入大学后,网络上便很少出现她的消息。
有人说,这会不会是另一个“伤仲永”的故事。
如今8年过去了,她究竟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01
特别的初中生
7岁上初中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2012年,只有七岁的陈舒音背上书包,踏入了湛江二中港城中学的校门后,成为了学校里的“天才明星。”
一般来说,7岁是在上小学的年纪,而陈舒音之所以跳级,是因为她在上小学一年后,就因为爱读书,把小学课程全部自学完了。
经过严苛的考试后,她具有读初中的能力,才被破格跳级录取。
由于陈舒音个子比大家小,还有着跳级的传说,大家都很关注这个小妹妹,想看一下她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
刚上初中,课程一下子多了很多,一下子让陈舒音有点应接不暇。
即使她每天上课认真听讲,回家不玩,也一味的读书,第一次月考她还是失利了,才考得了学校300多名。
她的各科成绩并算不上优秀,只能说是很一般。这让大家觉得她的“天才少女”是假的,只是徒有虚名罢了。
陈舒音的父母看见孩子没有跟上初中课程,怕她心里有落差感,不舒服,给了她两个方案。
一个是回到小学重读,还有就是上补习班,让辅导老师一对一帮她解决现在所遇到的问题。
但这些都被陈舒音拒绝了,她觉得自己可以,只是课程突然增多,自己还没适应罢了。
随后她拿出便签本,立刻给自己制定了一个详细的学习计划,并按照计划严格实行。
父母害怕她对自己要求太高,压力过大,周末经常会带着他出来散步,聊天散心。
为了走在队伍前列,她课间也不出去玩,除了在座位上做题,便是去办公室问老师“这道题究竟为什么这样解答?”
回到家也是挑灯夜读,父母经常看到她卧室的灯,到十二点多还是亮着的。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陈舒音的不懈努力下,她的月考名次呈直线上涨,到最后她的成绩稳定在了年级前30名。
在初中学习两年后,陈舒音觉得自己掌握了初中的知识点,有时候那些会的东西,再听老师讲一遍,实在是会让人感到很无聊,上课还容易犯困。
于是她再次提出跳级的想法,想跟着初三的学生,一同参加中考。
看到孩子这样说,父母内心很慌张,毕竟高中后就是高考。他们害怕进展太快,让孩子早熟和自负。
老师给到的答复是:“陈舒音不是书呆子,她在班级里性格很活泼,该学学,该玩玩,她确实已经掌握了初中三年的知识点,可以试一试中考。”
陈舒音的父母在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后,做好了后勤工作,支持女儿中考。
2014年,9岁的陈舒音,以全市第13名的优异成绩,考入了湛江二中的实验班。
这个班的含金量很高,升学率高,而且只招60名学生,侧面也展现了陈舒音的优秀。
那么,这么自律的孩子,家长究竟是如何培养出来的呢?
02
别人家的孩子
陈舒音的父母,是一个很佛系的家长,他们曾说“我们从不给孩子施加学习的压力,她能学进多少,如何去学都是靠她自己,我们基本上没怎么帮忙。”
这话多多少少听着有点凡尔赛,但事实确实是这样。
陈舒音的父母只是普通的工薪阶层,两人学习都一般,若真是论孩子的教育,可能是母亲在怀孕的时候,经常会给她读一些绘本,培养了阅读的习惯。
她从小是由爸爸妈妈带大的,有时候父母因为忙工作,她拿着玩具书和绘本,一个人能玩大半天。
而且她每天睡觉前,一定会拉着父母讲绘本故事,不听这些很难睡着。
父母察觉到女儿喜欢文字后,在邻居的建议下开始教她识字。令他们没想到的是,女儿有点学习天赋在身上。
教过的拼音和汉字,她几乎能一遍就记住,学会拼音后,她开始自己看书,甚至有时候还会非常忘我,水不喝,厕所也不上,为的就是多留些时间看书。
绘本的书,页数少,有时候陈舒音一天能看好几本。
后面她让父母给自己买正常的书籍看,再给她买一个字典,一来可以节约买书的成本,二来她也能接触到更多的书籍。
陈舒音的父母很开明,他们一边很高兴女儿愿意学习,愿意读书,但也很担心,自己的孩子太过痴迷于书籍,变成所谓的“书呆子。”
所以他们经常会带着孩子去外面玩,见识更多的人文风光,让她在学习的同时,也学会如何与人交往。
因此陈舒音即使在面对很多比自己大的孩子时,面对对方的问题,也能不慌张,侃侃而谈的回答。
03
万众瞩目的“天才少女”
陈舒音从小学跳级到初中的时候,就已经在当地小有名气了,当她9岁考上湛江二中实验班的消息,一经流出,更是成为了当地的“小明星”“天才少女。”
很多媒体得知后,争相采访陈舒音,但她从来没有表示因为跳级,成绩优异而感到骄傲。每一次采访她都是很谦逊的对待,还鼓励大家,学习没有捷径,一定要脚踏实地。
步入高中后,面临的就是考大学,陈舒音曾仔细想过她将来想干什么,她并不想盲目的去学习,她想要有一个奔头,为之付出努力。
后来她想明白了,自己想要成为一名医生,救死扶伤。高中三年,她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成为了老师身边的“跟屁虫。”
为什么这样说呢?
有的学生不会的知识点,不好意思问老师,只敢问同学,要是两个人都不清楚,就会把知识点搞混。
陈舒音不一样,她从不内耗,遇到不会的,下课就去问老师。跟初中时候的她一样,打破砂锅问到底。正是这样,她即使身处全是尖子生的实验班,也能站稳脚跟。
陈舒音并没有被高中的紧张学习氛围所压迫,而是该玩玩,该学学,学校的集体活动,她没有一次拉下的。
同学们都很喜欢这个小妹妹,性格好,而且特别乐于帮助别人。有时候自己不会的问题,陈舒音看到同学愁的抓耳挠腮的,会主动帮助别人解决问题。
即使陈舒音高考模拟的成绩,已经稳超一本线,但或许是年龄还小,临近高考前,她莫名的紧张了起来。
她害怕发挥不好,让关注自己的人失望,好在父母和老师察觉到了她的这一情绪,仔细开导了她。
“没事的女儿,高考吗,你就跟平常考试一样,放平心态,一定可以的。就算没考好,你还小,再备考一年,那又能如何呢,是不是?”
陈舒音调整好心态后,重新给自己加油鼓气,以最好的状态迎接高考的到来。
考试结束后,父母看到了她灿烂的笑容,就知道她考得不错。成绩没出来之前,父母带着陈舒音去了外地旅游,给孩子来了一个毕业旅行。
玩完到家后,成绩隔天也出来了,陈舒音不负众望,超出一本线135分,成功考上的浙江大学医学系。
陈舒音的学长冯悦荣,是一个企业家,他知道学妹在这么小的年纪,如此出众后,给陈舒音赠予了10万元,用来激励她在未来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04
专注自我
陈舒音当时是学校里,年龄最小的大学生,以至于当时她的室友们,还以为她去宿舍铺床铺,是帮家里姐姐弄的。
直到她最后躺在床上准备睡觉时,大家才知道,这个12岁的小女孩,竟然是自己的室友。
陈舒音步入大学后,将自己“隐藏”了起来,她开始享受自己八年本硕连读的时光,沉浸在课题研究和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中。
她不是“伤仲永”,她有着超强的学习能力,却不自大自负。而是虚心起来,不懂就问,靠着对知识的渴望,和自己内心的韧劲,一步一步,脚踏实地的完成自己的愿望。
陈舒音的成功,不仅靠她自己日复一日的努力学习,父母的教导也起到了很重要的引导作用。
当她受到大众的关注时,没有沉迷其中,迷失自己,而是坚持自我,打造自我,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陈舒音现在淡出了大众视野,但她从没有停止自己进步的脚步,她和导师沉浸在医学研究当中,目标是攻克癌症。相信未来医学领域,一定会有她的一片天地。
在陈舒音身上,可以得出,天赋只是一时的,只有努力和坚持,才是更为稳妥的成长之路。
信息来源:央视网:13岁浙大新生报到:7岁读中学 高考超一本线135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