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20几岁时看古早偶像剧,内心总觉得被一层粉红的泡泡包裹,甜蜜得仿佛没有营养。
但,当我们到了40岁,乃至60岁,再度重温,不得不感叹古早剧那份纯粹美好的背后还真的有点东西。
如今再看,也还是为年轻“掐的出水”的肉体心动,但打动中年女人的远远不止于颜值本身。
那些十几年前的台词,放到现在的生活中更是成了万千中年女性的嘴替。
“生活并不完美,但并不代表它不美。”
“让你发光的不是钻石,而是你曾经哭过的眼睛。”
“你不需要有用,你不需要讨好我,你本来的样子就很好。”
看完就像是见了一个许久未见的老朋友,在“彼此寒暄”中被温柔地点醒一下下:
原来它们真的有认真教会我们“看见自己”的需要,原来鸡零狗碎的生活也可以被治愈。

高质量的伴侣会激发你的主体性
在《爱上查美乐》中,王心凌饰演的查美乐,因为父母离婚,怕身边的人离开自己,美乐养成了讨好型人格。
- 职场里,她是万能的工具人,脏活累活都推给她做;
- 感情里,她卑微到尘埃里,整天给男友当老妈子;
- 生活里,她会照顾所有人感受,却唯独忽略了自己。
- 一味地为他人付出,换来的是被男友劈腿分手。
美乐一度陷入失恋的痛苦,直到遇到男主韩以烈。
他带她去咖啡馆点咖啡,她说随便喝什么都可以。
美乐的一句“随便”,让韩以烈决定点所有的饮品。
他让美乐可以认真审视自己的喜好,找出自己真正喜欢的那杯。
并一针见血地指出:
“对自己很随便的态度,才会让别人把你很随便地糟蹋掉。”

生活中有多少女性就像曾经的“美乐”,口头禅常常是“随便”,“都行”,久而久之,离我们内心真正的需求越来越远。
但韩以烈用一种温柔的方式教会了美乐看见自己的需要。
这是一种纯粹的、全然接纳对方,无需讨好的爱。
这种爱能很大程度激发我们的主体性,对方会支持我们按自己的节奏成长,允许我们的不完美。
后来和前男友再度重逢,她第一次拒绝了对方点的黑咖,主动给自己要了一杯焦糖玛奇朵。
虽然喝什么咖啡,看什么电影等等,看起来似乎都是很小的事情。
但正是一件件小事勾勒出一个人的边界和主体意识,置顶我们的感受,让人不会被随意对待。
这部剧也因此影响了不少粉丝开始自我探索,尊重自己的喜好,正如评论所说:

这让我想起了另一部偶像剧《王子变青蛙》里的女主叶天瑜,在扛瓦斯挣钱的时候,被人嘲笑妄想买漂亮的裙子。
但男主看到的是她的勤奋,对她说因为勤奋的手就像钻石一样珍贵。
和能赞赏我们价值的人在一起,你也会相信即使不完美,也能像钻石发光。
当我们被当成主体,而非“客体”看待,得以让我们清晰看见自己,坚定成为自己,以及更爱自己。

好的伴侣是一面中立又温情的“镜子”
曾经的我们都曾渴望或幻想过热烈的爱。
在《我可能不会爱你》这部剧中,程又青的男朋友丁立威就是一个热烈的男人,会给她送玫瑰花。
会在她工作遇到烦恼的时候,安慰她如果不开心尽管辞职,找不到喜欢的工作,就休息一阵子,我付薪水给你。
在表象上好像满足了女性对感情“怦然心动”的期待。
但丁立威的爱也有着强烈的占有欲,他会认为又青换发型这样的小事应该经过双方的讨论。
以至于又青在感情里不断妥协。

丁立威更像是传统思想对女性的规训,你心里想要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应该像什么样子才对。
但,又青十几年的好朋友,李大仁不一样,他用心关注程又青的感受。
她们永远都有说不完的话,分享不完的生活趣事。
在又青曾经和丁立威在一起失去自我,考虑是否妥协原谅对方时,李大仁会明确告诉她,男人爱你是因为喜欢你原来的样子。
当又青觉得自己太自我时,大仁会肯定她,这恰恰是单纯,明快和不拐弯抹角。
在感情里,我们往往会出现两个声音:
一个是告诉我们应该做一个传统女性,感情是需要有一定牺牲的。
但另外一个声音又会说,其实你更想做你自己,那个才是真实的你。

又青在立威和大仁之间的纠缠恰恰是很多女性在传统规训面前,内心自我意识的抗争。
李大仁更像是另一个“程又青”,他很清楚她内心需要什么。
就像李大仁说的:
“有时候,你必须做她的镜子,必须有人诚实地提醒她的弱点,也同时提醒她有多好。”
女性观众之所以喜欢李大仁,正是因为他默默陪伴又青的十几年里,作为一面温情的“镜子”,让又青看到了自己本就很好,不需要改变,自己的不同代表着独一无二。
现实生活中李大仁这样的伴侣可能并不常见,更多的是丁立威这样的男人。
但事实上真爱的本质是:伴侣作为一面中立的镜子,让你能深深的“自我看见”“自我接纳”。
女人变得更爱自己了,这才是一个男人能给出的最深的爱。

亲密关系需要大量的“庸俗表达”
重温《恶作剧之吻》,不仅仅是一部偶像剧,更像是先婚后爱的范本。

剧中的湘琴长相普通,性格也有点傻傻的。
她曾给江直树写过告白信,勇敢示爱:
江同学,你好,我是F班的袁湘琴。
江直树,我!喜!欢!你!
有一次,湘琴喝醉酒,当着家人的面说“请大家尊重直树的想法,他也是有自己的理想的”。
虽然直树表面看起来很平静,但其实他眼里的“笨蛋”已经走进他心里了。

直树在自我否定的时候,他会问湘琴为什么满目荆棘却还要那么努力。
湘琴会坚定地告诉他,为了一样很想要的东西然后期待它,就会特别努力。
就这样,直树把湘琴当动力,去学医救人。
湘琴会说他是天才,相信他可以救死扶伤。
在湘琴的肯定下,直树也学会了表达感情。
直树会在湘琴觉得自己很笨的时候,一遍遍告诉她“你很好,保持原样就好”。
会在湘琴生病的时候,给她安全感“有我在,没事了”。
“你弥补了我所有的不完整。”这是直树对湘琴最高的赞誉。
这种庸俗表达虽然没有华丽的词藻,却直击内心,让人感觉暖暖的。

另一部剧当年风靡亚洲的古偶作品《还珠格格》中,琼瑶阿姨笔下更不乏这样的“肉麻表达”:
尔康:上次像这样拥着你骑马,是在幽幽谷,但是没有像今天这样飞奔过。喜欢你,太多太多!
紫薇则回应:我也是、我也是、我也是。你有多少,我就有多少!不、不,我比你还要多。
尔康接着说:你不可能比我多,因为我已经满了!
紫薇则表示:你满了,那我就漫出来了!
五阿哥永琪向小燕子告白:小燕子我真的好喜欢你,不管是那个刁蛮任性的你,活泼可爱的你,还是现在这个楚楚可怜的你,我都好喜欢好喜欢。
这种爱的表达虽然看起来很“老土”,但很多时候就需要这种“低级的快乐”,来增强关系的趣味性。

回看如今的亲密关系已懒得表达日常细碎的爱,很多人会觉得老夫老妻还说情话太矫情太庸俗。
可正因爱的表达的缺失,让我们逐步走向“假性的亲密关系”。
特别是结婚多年的夫妻,爱最终都是要落到生活里,化作一种“知道走在一起不容易,所以希望自己能让对方的生活稍微轻松快乐一点”的努力。
而这些努力最终需要用最“庸俗”的方式表达出来,增加对彼此的依赖。

允许自己对外释放不好惹的攻击性
偶像剧里面最经典的,莫过于《流星花园》。
当年风靡全亚洲,大街小巷都放着“难以忘记初次见你,一双迷人的眼睛”,F4 也因此一夜成名。
最难得的是,能在偶像剧里看到像“杉菜”一样不好惹的角色。
遇到看不惯的事,或者被欺凌时,杉菜永远第一时间瞪回去。
被人说“好像没那么可爱”,杉菜会反击“我可不可爱要你管”啊。
恋爱白痴道明寺向她表白,表示金卡随她刷,听他话每月给她十万,她立怼回去:
“我是你用再多钱也买不到的人!”
后来,道明寺的母亲不同意她们在一起,在道明寺的生日会上,他妈妈为了羞辱杉菜让她出糗,要求她表演钢琴。
杉菜并没有被权威束缚,先是一顿乱弹,后来突然开始弹奏《梦中的婚礼》,自然流畅,惊呆全场。

最后她站起来说:
“一个人的灵魂高贵还是低贱,难道只是看她会不会弹一段钢琴。
会弹钢琴有什么了不起,我告诉你们,我就只会谈一首钢琴,但那又怎样?”
说完甩起长发就走。
这一刻,女性力量具象化了。
敢于理直气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不自卑,始终亮明自己的态度。
温尼科特认为:攻击性代表了一个人的生命源动力。
而这种攻击性更多指的是情绪上的合理表达,而不是言语上的过激或见诸行动。
就像杉菜,一顿乱弹是不含敌意地捍卫自己的边界。
但生活中很多人害怕或者回避冲突,甚至习惯讨好他人,就是阉割了攻击性的一种表现。

尤其是在亲密关系中,很多时候我们会很在意对方的情绪和对自己的看法。
这时候就很容易陷入思维反刍,会不断猜想,自己是不是做错什么了。
回避关系中的冲突,某种程度上就是在纵容对方不用尊重自己。
我们需要做的是唤醒自己的攻击性,当我们倾听自己内在声音越多,就会内化成我们反抗外界的力量。
而杉菜教会我们的也正是:温柔也可以带刺,脆弱也能值得骄傲。

人到中年,再次回看那些令人熟悉的古早偶像剧,已然不再受困于美好爱情的幻想。
其实每一部剧都在让我们学会好好爱自己,有爱情很好,没有也很好。
爱情是触媒,但真正让我们完整的,是内在对自己的接纳、认可、看见。
感情其实很简单,它需要的只是彼此能够多一些爱的表达,同时又能够在漫长的相守里不丢失自己。
希望所有相爱的人,结婚若干年之后回忆起你们的感情,不是只有争吵、隐忍或失望,而是能够如扶南所说的那样:
“我这一生遇到过很多人,他们如同指间的烟火,忽明忽暗,最后只沦为一抹灰烬,而你不同,你如北斗,闪耀在我的整个人生。”
而我,也经由你,在感情里走向更完整和圆满的自己。
扫描上方二维码,即可购买课程


*本文由蝎子的瞳孔创作,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作者丨蝎子的瞳孔
策划|李绚彦
编辑丨李小豆
主播丨雪冬
副主编 | 花花
总 编 | 康蕾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