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0万人出走!这个人口大省,为什么总是留不住人才?


凌晨五点半的郑州站,23岁的张萌拖着行李箱挤上开往杭州的K2908次列车。


这是她第三次跨省求职,包里装着河南农业大学的毕业证和一叠简历。


她们班48个人,留在河南省内的不足10人。


而这一幕,也是整个河南的缩影。


4月初,河南省统计局公布了全省2024年常住人口数为9785万人,比上年减少30万人,这已经是连续4年减少了


1600万人出走!这个人口大省,为什么总是留不住人才?


七普数据显示,河南户籍人口外流规模高达1610万,相当于每6个河南人就有1人背井离乡,是全国人口流失最严重的省份。


1600万人出走!这个人口大省,为什么总是留不住人才?


“河南人似乎生来就是为了离开河南”,这句略带悲情的调侃,折射出河南这个交通便利、土地肥沃大省的尴尬。


这片孕育了中华文明的中原大地,为何留不住人?出走的河南人又流向了何方?


1600万人出走!这个人口大省,为什么总是留不住人才?


河南并不贫穷,反而相对而言还比较富庶。


河南GDP总量常年稳居全国前六,2024年更是突破了6.3万亿,算是经济强省,可为啥就留不住人呢?


河南由于地理资源优势,自古以来就是“中原粮仓”,其耕地面积占全国6.2%,粮食产量占到了全国1/10,可这农业也是把双刃剑。


1600万人出走!这个人口大省,为什么总是留不住人才?


河南长久以来的就业结构,严重依赖传统制造业和农业,但是农业附加值不高,其生产产值仅占GDP的9.3%。


地虽多可人也多,河南人均耕地只有1.5亩,而种植一亩小麦的成本需要620元,毛收入能达到970元,这样一亩能挣到350元,一个家庭一季就是种上10亩小麦,也只有3500元,这还不包括农民自己的人工成本。


辛辛苦苦一整季,还不如在外打工拧螺丝,这也难怪那么多年轻人都愿意去城市打拼。


加上河南耕地红线政策,限制了工业用地扩张。


2021年河南土地财政依赖度43.6%,远低于隔壁湖北的68%,洛阳、南阳等城市产业吸引力不足,大量县城缺乏就业机会。


河南约80%的流失人口就来自豫东、豫南农业区,仅以周口为例,户籍人口1100万,但常住人口仅882万,有近300万人常年漂泊在外。


1600万人出走!这个人口大省,为什么总是留不住人才?


“种地不挣钱,本地工厂月薪3000元,去南方打工工资翻倍还能学技术。”周口农民老张的话道出了现实。


在某公司招聘网站上,即便是省会城市郑州,奶茶店兼职时薪也仅9元,而北京同类岗位可达18元/小时,这种收入鸿沟直接推动劳动力“用脚投票”。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如郑州比亚迪)、电子信息(富士康)等新兴产业虽在河南崛起,但尚未形成规模效应。


据2024年数据显示,河南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仍高达3064万人,其中省外输出1221万人。


另外,河南教育内卷是全国出了名的,高考甚至被称为“地狱模式”。


1600万人出走!这个人口大省,为什么总是留不住人才?


2024年高考河南考生136万,但一本录取率只有9.9%,而全国考生的一本录取率是20%。


“同为山河四省人,同样的分数,在河北能上211,在河南只能读二本。”这是身为河南考生的无奈。


更尴尬的是,河南全省共有174所高校,却只有郑州大学一所211院校,每年约30万考生被迫出省读书,其中52.5%毕业生不再返乡。


即便是省内的90万高校毕业生,也有超六成也流向了省外。为了孩子的未来,许多家庭不得不选择教育迁徙。


那这些人都流向了哪里?人口高地争夺战中,又是谁在虹吸河南?


1600万人出走!这个人口大省,为什么总是留不住人才?


如果离开河南,能享受到外省的教育资源不说,只要达到一定条件,还能参加当地高考。


这一番折腾下来,同样的高考分,说不定就能上985高校,从此,走上不一样的人生。


合理合规的高考移民,也就成了河南外流人口的一部分。


孩子是为了升学,那大人们背井离乡则是为了工作。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写道:“河南人是中国的吉卜赛人,走到什么地方都可以碰到河南人。”但是现实生活中,“孔雀东南飞”仍是主旋律。


据官方数据显示,2024年河南流出人口主要流向五大省份,依次为: 广东(277万)、浙江(247万)、江苏(220万)、上海(134万)、北京(127万)。


1600万人出走!这个人口大省,为什么总是留不住人才?


广东的电子信息、浙江的数字经济、江苏的高端装备制造,不仅提供了河南缺乏的海量岗位,更形成完整产业链,吸纳了河南外流人口的“半壁江山”。


东莞、深圳的电子厂里,30%的流水线工人来自河南。


义乌小商品市场,豫东口音的摊主比比皆是,宁波港口、杭州电商、外卖小哥,形成梯度接纳着河南人。


苏州工业园区、昆山的台资企业,河南籍技术工人占比逐年上升。


“在郑州做机修月薪5000元,在苏州能拿1.2万”,洛阳技校毕业的小陈,如今已是生产线组长。


南京的高校与科研机构,也成了高学历河南人的优选。


上海金融、外贸等高薪行业就更不用说,浦东陆家嘴的投行中不乏河南籍高管。


这些地区凭借制造业和服务业优势,提供了河南缺乏的海量就业机会。


仅江浙沪三地合计吸纳河南近40%的流出人口,且占比逐年上升,可见长三角对劳动力的“虹吸效应”明显。


1600万人出走!这个人口大省,为什么总是留不住人才?


难怪有人说,江浙沪正在成为河南人的第二故乡。


还有京津冀地区的城中村,聚集着数十万河南北漂。他们从事建筑、家政、物流等低端行业,用汗水换取子女的异地高考资格。


上海、北京的优质医疗教育资源,成为家庭迁移的核心动力。


除了这些人口高地城市,近年来,中西部强省会也在分流河南人口。武汉光谷、成都天府新区,对河南高校毕业生的吸引力也不容忽视。


人口流失给河南带来的不仅是劳动力短缺,更催生了独特的“空心村”现象


周口某村80%的青壮年外出务工,留下200多名留守儿童和150位空巢老人,这些留守的孩子有三分之一存在亲情缺失问题。


1600万人出走!这个人口大省,为什么总是留不住人才?


每逢春节期间,河南各大医院急诊量激增40%,多为返乡务工人员突发疾病。


而年还未过完,这些人又如候鸟般踏上了迁徙的路。


河南,终究还是成了留不住人的老家。


1600万人出走!这个人口大省,为什么总是留不住人才?


面对持续的人口流失,河南也采取了诸多举措来破局。


依托比亚迪+富士康双引擎,打造新能源汽车、超硬材料,电子信息等7大产业集群,战略上提高新兴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的占比。


1600万人出走!这个人口大省,为什么总是留不住人才?


今年年初,比亚迪一次性招2万名工人的消息上了热搜。


要知道客车龙头企业,宇通客车员工只有3.6万,同为汽车生产厂家的郑州海马和日产汽车都只有3000员工。


1600万人出走!这个人口大省,为什么总是留不住人才?


除了人数上大手笔外,比亚迪为工人开出的薪资也同长三角、珠三角差不多,待遇更好,离家近了,平时休息日和农忙时节都可以回家。


厂里还人性化地安排有夫妻宿舍,让留守儿童不再留守。


除了第二产业在努力更新迭代,河南的第三产业也在发力中。


郑州乘上了短剧爆火的东风,成为全国短剧产业中心。每天,有数百部短剧同时拍摄,也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据媒体报道,在那里,群演、灯光师、编剧都供不应求,收入也是水涨船高,就连搬器械的小工一天工资就有400,日结,更不要说日入过万的主演了。


除了在产业结构上的更新换代升级外,河南省政府也从各种政策上,来补齐教育上的短板。


为了留住人才,一批批国内重点高校的科研机构落户郑州,有哈工大、上海交大、北京理工等研究院。


1600万人出走!这个人口大省,为什么总是留不住人才?


各地政府更是想方设法推出各种便民政策,鼓励青年务工人员回乡创业,民宿、地方文旅、农产品代言等全面开花。


就比如郑州向杭州学习,不仅为外来人员提供7天免费的青年驿站,还推出了育儿补贴、人才公寓、购房优惠、外来务工人员子女0门槛入学等政策。


他们深知,河南需要做的,不是阻止人们离开,而是让离开的人愿意回来。


而这,是需要时间和时机的。


21点09分,列车即准时抵达杭州站。张萌对未来既矛盾又忐忑。她希望能尽快在这座城市安顿下来,也希望能早一日,回到家乡工作。


1600万人出走!这个人口大省,为什么总是留不住人才?


河南的人口流失,其实是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碰撞的缩影。


当种地不如打工成为共识,当高考移民成为无奈选择,当逃离河南成为一代人的集体记忆,这片中原大地正经历阵痛与重生。


如何让“河南人”不再是一个漂泊的标签?如何让河南孩子的成人礼,不再是一张通往北上广的火车票?


答案,或许藏在富士康车间外的河南烩面摊里,藏在郑州新能源生产线上的螺丝钉里,藏在学校操场的一张张笑脸里,藏在中原大地风吹的一片麦浪,和打铁花中扬起的焰火里。


中原崛起,道阻且长。但至少,1.16亿河南人的命运,正在被重新书写。


-END-


参考资料:

界面新闻 《河南常住人口4年减少156万,去年仍以9785万人排全国第三》

中欧商业评论《河南1600万人流失:人口大省为什么留不住人才?》

财经观潮《G D P增量为负户籍人口第一大省难了》

每日经济新闻《河南联手安徽,拯救边缘塌陷带》

河南政府网《河南外出人口都去了哪儿?广东占比最高》

河南日报《一年新增常住人口18万人、增量居全国前三,郑州何以能留人》

作者:鸢儿

编辑:柳叶叨叨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