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好文计划# 经常能看到一些人扯清朝入关之后为什么有如此之多的前明军投靠清朝成为清王朝征服南明政权的马前卒,是因为清朝可以把崇祯皇帝所欠发的军饷补齐,这显然是胡扯。比如李国英在顺治十四年就曾经上题本,称“查得抚标川北、遵义、永宁各镇标,并松龙威茂各营各兵丁俸饷干银,自十三年十月起至十四年五月止,压欠八个月左右。两镇标自十三年十二月起至十四年五月止共压欠六个月”四川巡抚标镇、川北镇、遵义镇、永宁镇清军应领到的军饷竟被拖欠了8个月之久。

李国英在文中提到了绿营士兵的生存状况“各兵数月以来,衣装典卖俱尽,每每揭帐度日,今涓滴入手,尚不足填赏客债之用,望眼徒穿,依然赤手,此蜀兵难窘之情形,堪为痛哭者也”。

要知道这已经是顺治十四年了,顺治十四年就是公元1657年,再过个三年南明朝廷都灭亡了。所以有人问,清朝入关之后如何解决降清明军军饷不足的问题,那答案肯定是不解决的,因为哪怕到了顺治末期,依旧是如此。其实到了康熙年间也没什么太大的变化,爱新觉罗玄烨就曾经抱怨绿旗兵总是闹饷“若绿旗兵丁粮饷必以时给发,稍不如意即至相怨,又谕曰:凡地方有绿旗兵丁处不可无满兵,满兵纵至粮缺艰难困迫至死断吾二心,若绿旗兵丁至粮绝时,少或 着迫,即至怨愤作乱”。

反正看史料看到现在,我发现顺治年间广西、四川、湖广、南直隶、广东、福建、江西、甘肃、陕西等地的清军都有缺军饷的记录,一直到南明朝廷灭亡,清廷都没有去解决这个问题。

当然了,所谓“不解决”是指清廷并没有从整个财政收入的结构上入手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而是采取了和前明朝廷一样的手段,甚至还不如明廷,所以整个清初军队军饷欠发以及有关清廷财政危机的史料哪怕是在充满溢美之词的清实录中,都俯拾皆是。

比如清世祖实录记载:顺治九年清廷因为入不敷出过于严重对中央和地方进行了大规模的整改和裁撤:宣府巡抚被裁掉,宣府事务由宣大总督管理;江宁、杭州、西安、汉中驻扎的满洲八旗兵和汉军八旗兵每年除了草料口粮之外,所有多给的米全部裁撤掉;各直省应解本色颜料药材等项,除京中无从备办者,仍解本色外余俱应折银;不紧急的工程,比如寺庙之类的全部停办;负责吏部、户部、礼部仓库的,只留下395名内监,其余闲杂人等全部裁撤;在外当铺。每年定税银五两,其在京当铺并各铺,宜仍令顺天府查照铺面,酌量徵收;总督巡抚家人口粮应裁;州县修理察院铺陈家伙等项银两应裁;各州县修宅家伙银两应裁;州县备各上司朔望行香纸烛银两应裁;在外各衙门书吏人役,每月给工食银五钱余应裁。

本来除此之外还要求裁撤知府以下官员的轿夫,每个县城的民壮原本有50名,要求裁掉20名,但清廷没有同意裁撤这些人。 裁掉这点人那是不顶用的,清廷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压榨得更狠 比如现存的明清史料中就有清顺治十八年(注意已经顺治十八年了)陕西巡抚张瑃要求在陕西按照明朝旧制征练饷的记录“准户部咨该本部题前事等因内开:备查明季加增练饷,臣部并无旧案,止有遗单一纸,有地每亩派征一分之数”每亩田地多加征白银一分,除陕西省之外,各省都应如此“各省每亩田地一分派征,共约计银五百余万两”可见清廷的财政问题到此时依旧很严重。

而事实上至少早在顺治四年,清廷就已经开始重新征收明朝末年所征收的辽饷,顺治六年,清江西监察御史王志佐请求清廷停止在江西继续征收辽饷,因为金声桓王得仁反正此时刚刚被镇压,江西全省刚刚被战火蹂躏过,实在是无力缴纳更多的钱粮。王志佐“臣查顺治四年间,江西派征,然而有充兵饷,有系民欠,未及分断销算,而遭金、王二逆改委伪官夺管,莫可究诘矣,今六年。分新征额派钱粮,臣因人丁死亡过半,田土抛荒肆分,小民困苦已极,焉能包完如 额?”这里其实就说明了一点至少在顺治四年,清廷就已经开始加大了压榨力度,王志佐此文也只是请求清廷在江西全省的荒田开垦完之后,再行征收。当然不管怎么样,有愿意为民请命的官员总是好事,无论明清哪方。

明清史料中祖泽远在顺治十一年的题本则称“当该前司详复,奉本部院以楚地兵荒,万难并征,拟自九年起征,将读征各官吏职名缘由一并具题,奉部覆准谈征各官遵照赦前免议,经承另拟辽饷自九年起征。又奉部开通省玖厘饷银,旧额七十四万二千四百七十六两一钱六分三厘,以九厘原按亩加派,应照田地山塘等项科算,逐一厘正,册报等因”每亩田地征白银九厘。

但湖广已经什么德性了,早在顺治八年连清廷所派之官长沙知府张弘猷都已经看不下去清廷在湖广当地的疯狂搜刮,喊出了“又谓只知刻 期完公,那管小民抵死”当时的湖南将军沈永忠还气呼呼地称张弘猷“种种讪诋,难以悉举”要求将张弘猷“发爵军前正法”。

即使是清廷这样压榨,钱粮财政的问题依旧存在,不只是各地驻守的汉军绿营兵的军饷难以保证,连八旗兵的日子都过得相当艰难,清世祖实录记载“吏科给事中林起龙奏言:昔兵在盛京无饷而富,今在京师有饷而贫,揆之时地似宜变通查会,典开载马匹军装,军器草料诸款旧例全用给兵,乞皇上垂念八旗旧兵,为朝廷禁旅,仍照旧通给钱粮,则人皆蒙恩,不苦于穷困矣,下所司详议论”。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