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天,时间只过去了六分钟。十九个装备齐全的导弹阵地,就这样从地图上被抹去。叙利亚军队一共装备了189枚当时非常先进的萨姆系列防空导弹,在这六分钟之内,这些导弹的发射数量是零。
叙利亚的飞行员驾驶着战斗机在天上盘旋,他们非常困惑。眼看着自己的地面阵地一个接一个地爆炸,却连一个敌人的影子都找不到。飞行员焦急地通过无线电询问地面指挥中心,敌人在哪里。回答他的,只有一片持续的电流噪音。他不知道,以色列此刻正动用强大的电子战飞机,把叙利亚军队的所有通讯频道都变成了无效的杂音。
这件事最让人感到害怕的地方,并不是以色列的武器有多么先进,而是他们使用的战术极其简单,却又极其有效。整个过程就像一本教科书,明白地告诉了所有人,现代战争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以色列派出了大量价格不算高的无人机。这些无人机在叙利亚防空阵地前飞来飞去,它们的飞行特征和信号,被故意设置成和以色列的主力战斗机一模一样。叙利亚的雷达操作员看到信号,以为是大量敌机来袭,立刻按照操作规程,打开了防空导弹的火控雷达,准备进行锁定和攻击。
这就是以色列想要的结果。
雷达开机的瞬间,就等于宣告了自己的位置。
天上有以色列的E-2C“鹰眼”预警机在等着。这些预警机像幽灵一样盘旋在高空,它们唯一的任务,就是捕捉地面雷达开机的信号。叙利亚的雷达信号刚一出现,不到两秒钟,它的精确地理坐标就被预警机计算了出来。
然后,致命的环节来了。
预警机在确定了叙利亚雷达位置之后,立即做了两件事。第一,它通过数据链,将这些坐标信息,瞬间传递给了附近空域里早已准备好的以色列攻击机群。这些攻击机,比如F-4“鬼怪”战斗机,挂载着专门用来摧毁雷达的“百舌鸟”反辐射导弹。
第二,预警机指挥电子战飞机,全功率开启干扰。这也就是叙利亚飞行员为什么听不到地面指挥的原因。所有的通讯都被切断,指挥系统彻底瘫痪。地面导弹部队和空中的战斗机,变成了一个个无法沟通的信息孤岛。
接下来的事情就没有任何悬念了。以色列的攻击机根据预警机提供的坐标,发射了反辐射导弹。这种导弹会自动飞向雷达信号源。正在开机工作的叙利亚雷达,成了导弹最明显不过的靶子。
从高空看下去,叙利亚经营多年的贝卡谷防空阵地,变成了一连串的爆炸点。橘红色的火球一个接一个地腾起,好像一排被人同时点燃的巨大烟花。
一个导弹阵地的核心是雷达,雷达被摧毁,整个阵地就瞎了、瘫痪了,剩下的导弹和车辆都成了固定靶。整场攻击,叙利亚的防空系统没有组织起任何有效的反击。
许多人认为,这就是单纯的技术上的巨大差距造成的。但实际上,这背后是一种更深层次的东西,是军事思想和作战观念上的差距。
叙利亚军队的想法很简单,他们把苏联制造的先进导弹,看成是一堵堵用来防御的墙。他们的全部思路,都集中在如何把这堵墙建得更高、更厚、更坚固。他们相信只要导弹够多、性能够好,就能保证安全。
以色列军队的想法完全不同。他们不把叙利亚的导弹看成墙,而是看成一个由雷达、导弹、指挥部、通讯线路组成的系统。他们要做的不是去硬碰硬地撞墙,而是要找到这个系统的弱点,让整个系统失灵。
一个东西再坚固,只要让它无法运转,它就等于不存在。
这场发生在几十年前的战争,给今天的人们留下了非常重要的启示。那就是,再先进的武器,如果不能有效地连接成一个可以快速反应的整体,那么它的价值就会大大降低。
一个防空阵地,如果它的雷达不敢开机,那么它再多的导弹,也只是一堆没有用处的金属。如果它的雷达敢开机,但它的通讯系统被干扰,无法得到友军的信息,也无法把信息传递出去,它同样无法生存。
这套逻辑,在今天依然适用,甚至表现得更加明显。
在2020年发生的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冲突中,历史几乎是原封不动地重演了一遍。亚美尼亚军队装备了大量俄制坦克和防空系统,这些装备在纸面数据上并不差。阿塞拜疆使用了大量从土耳其引进的无人机,对亚美尼亚的地面部队进行了精确的打击。
那些价值几百万美元的坦克,被几万美元甚至更便宜的无人机,像点名一样一个个摧毁。无人机拍摄的攻击画面,传遍了全世界。人们看到的,和几十年前以色列在贝卡谷做的事情,本质上是一样的。
关键不在于单个武器的对抗,而是一个作战体系对另一个作战体系的对抗。
阿塞拜疆的无人机、地面火炮、指挥中心通过高效的数据网络连接在一起。无人机在天上发现目标,坐标立刻传到后方,火炮随即就进行覆盖。这种“发现即摧毁”的能力,让亚美尼亚的传统地面部队毫无还手之力。
今天,仍然有很多国家在安全观念上,走的还是叙利亚的老路。他们投入巨额的资金,购买先进的战斗机、军舰和导弹,试图建立一个看起来牢不可破的防空圈。他们却往往忽略了最根本的东西:把这些昂贵的武器连接起来的“血管”和“神经”——也就是数据链和通讯系统。
这就好比一个人,他拼命锻炼肌肉,让自己的拳头变得非常有力。如果他的手臂和大脑之间的神经是断开的,那么他挥出拳头的时候,就没有任何准头和目的,只是一块骨头在空中乱甩而已。
在评估一个系统是否强大的时候,我们不能只看它有多少先进的武器。
更应该问一个最基本的问题:
当威胁出现的时候,这个系统的各个部分,能不能在第一时间实现信息共享?能不能在复杂的电磁干扰环境下,保证清晰可靠的通讯?能不能把传感器发现的目标,快速分配给最合适的攻击单元?
如果这些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那么,再多的导弹,也可能买不来真正的安全感。贝卡谷的上空,那一片滋啦作响的无线电杂音,就是对这个问题最直接的回答。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