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养老金调整通知或将公布,养老金涨幅,为啥有人会低一些?
随着5月的到来,广大退休人员又将迎来养老金调整的重要时刻。自2005年起,我国养老金已实现20连涨,今年有望迎来第21次增长。然而,每次养老金调整后,总会出现有人涨幅高,有人涨幅低的情况,这背后究竟隐藏着哪些原因呢?
一、养老金调整的“三大法宝”
我国养老金调整采用定额调整、挂钩调整与倾斜调整相结合的方式 。
定额调整贯彻公平原则,不论退休人员的工龄、养老金高低,都增加相同金额。如2024年,上海市定额调整为每人每月增加61元 ,这让所有退休人员都能享受到养老金上调的福利。
挂钩调整与缴费年限(工龄)和养老金水平相关联,充分体现“多缴多得、长缴多得”。比如,江苏省在2024年的调整中,缴费年限15年及以下的部分,每满1年每月增加1.4元;15年以上至25年的部分,每满1年每月增加2.2元;25年以上部分,每满1年每月增加3.8元 。养老金水平挂钩方面,通常按照一定比例增加,像山东省2024年是按本人2023年12月基本养老金的1.25%确定月增加额 。
倾斜调整主要是对高龄退休人员、艰苦边远地区退休人员等特殊群体给予额外关怀 。比如辽宁省2024年对70 - 79周岁的退休人员,每人每月额外增加30元;80周岁及以上的,每人每月额外增加60元 ;对艰苦边远地区退休人员,也会根据地区类别给予不同程度的倾斜。
二、影响养老金涨幅的因素
(一)缴费年限因素
缴费年限(工龄)在养老金调整中起着关键作用 。缴费年限越长,在挂钩调整中增加的金额就越多。以一位工龄30年的退休人员和一位工龄15年的退休人员为例,如果每满一年工龄增加1.5元,那么工龄30年的退休人员仅在工龄挂钩调整这一项上,就比工龄15年的退休人员多增加22.5元 。而且,缴费年限长往往意味着养老金水平相对较高,在与养老金水平挂钩调整时,增加的金额也会更多 。
(二)缴费基数差异
缴费基数同样对养老金涨幅影响显著 。选择高缴费基数的人员,其养老金水平相对较高,在养老金调整时,无论是与养老金水平挂钩调整,还是最终的涨幅绝对值,都会更有优势 。例如,一位按300%缴费基数缴纳社保的退休人员和一位按60%缴费基数缴纳社保的退休人员,在养老金水平挂钩调整比例为1.5%的情况下,假设前者养老金为6000元,后者养老金为2000元,那么前者这部分能增加90元,后者只能增加30元 。
(三)地区经济差异
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状况不同,养老金调整方案也存在较大差异 。经济发达地区往往有更充足的财政资金用于养老金调整,调整金额和比例可能更高 。以上海市和一些中西部地区为例,上海市2024年养老金调整中的定额调整金额为61元,而部分中西部地区可能只有30 - 40元 。同时,在与养老金水平挂钩调整和倾斜调整方面,经济发达地区的力度也可能更大 。
(四)年龄与特殊群体因素
高龄退休人员和艰苦边远地区退休人员等特殊群体,由于倾斜调整政策,养老金涨幅通常会高于普通退休人员 。比如,某地区对70岁以上的退休人员,每月额外增加50元倾斜调整补贴,一位65岁的退休人员就无法享受这部分补贴,而一位72岁的退休人员却能得到,这就使得72岁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涨幅相对更高 。
(五)养老金原有水平
养老金原有水平也是影响涨幅的重要因素 。在养老金调整中,虽然遵循“多缴多得、长缴多得”原则,但为了体现公平,保障低收入退休人员的生活,对于养老金原有水平较低的人员,在调整时会有一定的政策倾斜,使得他们的涨幅相对较高 。例如,同样是增加100元,对于养老金原本只有2000元的退休人员,涨幅为5%;而对于养老金原本有5000元的退休人员,涨幅仅为2% 。
综上所述,5月即将公布的养老金调整通知备受关注,而养老金涨幅因人而异,是由缴费年限、缴费基数、地区经济差异、年龄与特殊群体因素以及养老金原有水平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决定的 。退休人员应理性看待养老金调整,关注当地人社部门发布的具体调整方案,了解自己的养老金调整情况 。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