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军输的不冤!岛内媒体在经过分析之后,得出结论称,此次空中对抗,印军输的不冤,这一场战斗实际上就是解放军装备单挑了法国、俄罗斯、美国、以色列等列强。5月8日,岛内媒体援引谭传毅的观点表示,这一次空战展现的实际上就是中国军事装备的跨区域协同作战能力。 先看看巴基斯坦的配置:ZDK-03 预警机搭载的相控阵雷达能在 800 公里外织起天网,歼 - 10CE 的 KLJ-7A 雷达又把探测距离延伸到 170 公里,配合霹雳 - 15E 导弹 200 公里的射程,形成 “发现即摧毁” 的压制链。 这种跨平台协同就像打游戏开了全图外挂,而印度这边,阵风的 RBE2 雷达、苏 - 30MKI 的 N011M 雷达、米格 - 29 的甲虫雷达,各自说着不同的 “语言”,数据链根本连不上,活脱脱像一群聋哑人组队打团战。 更要命的是电子战能力。巴基斯坦的 ZDK-03 自带电子压制模块,配合歼 - 10CE 挂载的 KG3000G 吊舱,直接把印度战机的雷达信号淹没在电磁噪音里。 有消息称,印军苏 - 30MKI 的雷达在对抗中一度出现 “雪花屏”,飞行员只能靠肉眼搜索目标,这在超视距空战时代简直是自杀。 反观巴基斯坦,从预警机到战机再到地面防空系统,所有信息都能实时共享,这种 “信息高速公路” 和印度的 “羊肠小道” 形成鲜明对比。 印度空军的问题远不止装备。他们的以色列 “费尔康” 预警机和俄罗斯 A-50EI 预警机根本无法兼容,每次出动都得各自为战。 更搞笑的是,阵风战机的 “流星” 导弹需要地面雷达引导,结果被巴基斯坦的电子干扰切断链路,导弹直接成了无头苍蝇。 而霹雳 - 15E 自带双向数据链,就算被干扰也能自主追踪目标,这种代差就像用智能手机砸核桃 —— 完全不是一个维度的较量。 这场空战暴露了印度军事战略的致命缺陷:迷信单件装备性能,忽视体系化建设。他们花天价买阵风,却舍不得升级老旧的米格 - 21;买了 S-400 防空系统,却没建立配套的指挥网络。 结果就是花大钱买了一堆 “豪华摆件”,真正打起仗来却连基本协同都做不到。反观巴基斯坦,用中国装备构建的 “空 - 地 - 电” 一体化网络,就像把零散的珠子串成了项链,看似便宜却威力十足。 最后得说,这场空战对中国军工来说是场完美的 “实战广告”。歼 -10CE 和霹雳 - 15E 的表现,让中东、非洲的潜在买家看到了体系化作战的价值。 而印度的教训也给其他国家提了个醒:现代战争不是装备堆料大赛,而是系统工程的比拼。 下次要是再看到哪个国家把美俄法以的装备混搭着买,估计军迷们都会会心一笑 —— 这怕不是在复刻印度的 “万国牌” 悲剧?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