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专家:美对中国空战实力试探未停歇
7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央视军事频道6月29日播出的《砺剑》节目披露了一场引人注目的空中对峙:外国军机编队逼近中国东海防空识别区甚至领空,中国空军“王海大队”紧急出动多架歼-20隐身战机,经过数轮激烈攻防,成功逼退外机。
据央视报道,事发时外国军机逼近中国领空,迫使中国空军迅速从训练转为作战状态。“王海大队”作为首支整建制列装歼-20的部队,反应迅速,多架歼-20接替升空迎敌。飞行员杨俊成描述,空中态势“不断加剧,速度很快”,中方战机在数轮交锋后始终占据有利态势,最终逼退外机。
值得注意的是,歼-20作为中国最先进的第五代隐身战机,此前较少执行拦截任务,通常由歼-16等四代半战机承担此类行动。此次歼-20的高调出动,显示出中国空军对事件严重性的判断,以及对外传递的强硬信号。一般而言,需要出动歼-20应以的外机可能是美军F-35隐身战机。这一猜测与近年来中美在东海空域的多次“近距离相遇”相呼应,暗示事件背后可能涉及更深层次的军事博弈。
此次事件并非孤立,而是中美在东海防空识别区长期博弈的缩影。自2013年中国设立东海防空识别区以来,美国及其盟友频繁派遣军机进入该区域,试图测试中国空军的反应速度、指挥控制能力及战机的实际性能。
歼-20自2017年服役以来,已成为中国空军争夺制空权的核心装备。美军通过派遣F-35等隐身战机逼近中国领空,意在收集歼-20的雷达反射特征、电子信号特征及战术动作数据,以评估其在真实空战环境中的表现。2022年,美国太平洋空军司令肯尼斯·威尔斯巴赫曾公开承认F-35与歼-20在东海的“近距离相遇”,并对歼-20的指挥控制体系和飞行员专业性表示“印象深刻”。
歼-20的作战效能高度依赖空警-500预警机、地面指挥系统及数据链支持。美军通过高频度抵近侦察,试图探测中国空军的指挥控制效率、预警机探测范围及数据链的抗抗干扰能力。此次歼-20拦截事件表明,中美在空战领域的较量从未停歇。
歼-20作为空优战机,强调超视距作战和机动性,而F-35则定位于多用途作战,强调信息融合和多域打击。但在东海的近距离对峙中,歼-20依托本土作战优势(预警机和地面雷达支持)占据了上风。美军E-3预警机无法有效探测歼-20,凸显歼-20的隐身性能优势。
外媒声称歼-20的年产量已经超过架,服役总数超过F-22,再加上歼-35的量产,中国隐形战斗机在数量上正在接近F-35的规模。 西北工业大学的模拟空战显示,歼-20对F-22的胜率接近100%,反映出中国在雷达、光电系统和导弹技术上的进步。 此外,歼-20换装涡扇-15发动机后,机动性进一步增强,甚至在某些指标上超越F-22。 这些进展表明,中国空军的现代化水平已经超过了美军。
美军在空战理论和技术上长期领先,但自冷战后未经历过大国间的势均力敌空战,导致其战略摇摆不定。 F-35的单发设计和有限超巡能力使其在高威胁环境中逊于歼-20的双发设计。 此外,F-35的发动机缺陷和后勤问题导致战备率低下,限制其作战效能。 美军对歼-20的快速部署和体系化作战能力表现出明显焦虑,试图通过频繁试探寻找应对之策。
此次歼-20拦截事件凸显了中美在东海空域的紧张对峙,也暴露出潜在风险。空中对峙的“拼刺刀”式交锋极易引发误判和冲突升级,尤其是在东海这样敏感的区域。中美双方飞行员的专业性避免了直接冲突,但未来的较量可能因地缘政治紧张而进一步加剧。 中国以歼-20为代表的空战能力,正成为维护国家主权和地区稳定的关键力量。这场隐秘的空中较量,远未到落幕之时。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