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林梦晴

美国总统特朗普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公开对抗愈演愈烈。

据央视新闻报道,4月以来,特朗普连续两次将矛头指向美联储,公开抨击鲍威尔为"决策迟缓且方向错误的家伙",并明确呼吁降息。这一强硬表态遭遇鲍威尔同样坚决的反击,后者宣示:"美联储不会向任何政治压力低头。"

龙争虎斗的背后,或是行政当局与独立央行间的结构性矛盾:一方追求短期经济刺激和政治利益,一方立足中长期的经济考量。

这场关乎美国经济走向的博弈,正在考验美国金融体系的制度韧性。

特朗普与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拉锯战

美国总统特朗普/图源央视新闻

短期刺激or长期稳定?

4月中旬,美国总统特朗普再度将矛头对准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美联储),公开施压要求降息。他在社交媒体上发文抨击主席鲍威尔为“这个总是决策迟缓且方向错误的家伙”,直言“鲍威尔的任期最好能尽快结束。”

面对特朗普的步步紧逼,美联储按兵不动。鲍威尔多次重申美联储政策独立性,强调决策将“完全基于对全体美国人最有利的考虑”。4月16日,鲍威尔在芝加哥经济俱乐部演讲时强硬表态,“美联储不会向任何政治压力低头。”台下响起长时间的喝彩和掌声。

二者的对抗或折射出行政当局与独立央行的结构性矛盾。

特朗普追求短期经济刺激和政治利益:降息可在短期内刺激投资和消费,推高股市和就业,为市场注入流动性。对于寻求政治支持的领导人,经济繁荣往往等同于选票,商人出身的特朗普深谙其道。

同时,美国债务成本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过去两年,美联储激进加息抑制了通胀,但也使联邦政府的借贷成本飙升。当前美国联邦债务总额已超35万亿美元,高利率导致财政年度利息支出接近每年1万亿美元,几乎成为仅次于国防和社保的庞大开支。高企的利息负担,使特朗普政府倍感压力。

但美联储作为独立央行,更立足中长期的经济考量。其法定的“双重使命”——保持物价稳定和充分就业——需要在更长时间尺度上平衡。

“央行当务之急仍是抗击通胀,在通胀前景明确好转前不会轻易转向宽松。”鲍威尔明确表态。高通胀率之下,生活成本、物价上升,资产贬值。此时,加息就像紧急刹车,通常可抑制物价上涨。

经过多轮加息,美国目前的通胀率已从峰值的9.1%回落至约2.4%。特朗普据此声称“美国几乎没有通胀,可以降息”。但鲍威尔指出,目前的通胀率仍略高于美联储2%的目标,降息可能使通胀率反弹,动摇刚稳定的物价趋势。

两难局面让美联储更倾向于暂缓动作,“等待更大的确定性”。

特朗普与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拉锯战

美联储/图源央视新闻

特朗普无权罢免美联储主席

特朗普曾一度形容鲍威尔为“美国的敌人”,二者的矛盾可追溯至特朗普的第一任期。2017年,鲍威尔由特朗普任命为美联储主席。尽管特朗普多次提出希望鲍威尔支持其经济政策,但对方拒绝迎合特朗普的政策期望。

随后,抨击接连不断。特朗普指责鲍威尔的货币政策,声称其加息行为扼杀经济增长。时至今日,施压步步升级。据报道,特朗普曾多次询问助手能否“炒掉”鲍威尔,并物色替代人选;也试图利用财政手段削弱鲍威尔的影响力。

分析人士指出,特朗普历来对利率有强烈的个人看法,往往与美联储的专业判断相左。彭博社记者形容:“特朗普的想法似乎是,‘我要制定经济政策,美联储应该配合我’。”

而美联储的独立性,始终是鲍威尔应对特朗普的“挡箭牌”。

鲍威尔在回应特朗普时刻意强调,“我们的独立性是有法律保障的,我们不会因为任何政治因素而偏离既定职责。”据1913年《联邦储备法案》,美联储的理事会成员享有14年超长任期和主席独立任期,可跨越多个总统任期,避免短期政治干预。非正当理由,总统无权罢免。

市场对美联储独立性的信任往往是其政策效力的关键,若独立性丧失,投资者可能抛售美债等美元资产,导致资本外流和利率飙升。

上世纪70年代,美联储主席在总统压力下放松银根,美国国债收益率一度突破15%,引发之后长达15年的高通胀困局。相反,1980年代初保罗·沃尔克排除外界干扰,坚持强力加息。此举虽一度引发经济衰退和11%的高失业率,却成功将通胀率从两位数拉回到低个位数。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