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这篇文章之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随我一同探寻文字的世界~
文:水木史记
编辑:水木史记
——《前言》——
同样是香港四大才子,金庸活到94岁,黄霑却只有63岁。
这31年的生命差距,背后藏着什么秘密?
当最后一位蔡澜也离世后,一个时代彻底落幕,但数字不会说谎。
——《壹》——
死亡名单上的残酷真相
2025年6月25日下午,香港养和医院,蔡澜闭上了双眼,83岁,这个消息在社交媒体炸开,不是因为突然,而是因为象征意义。

香港四大才子,全部走完了人生路。
翻开死亡名单,数字触目惊心:黄霑:63岁,蔡澜:83岁,倪匡:87岁,金庸:94岁,最短命和最长寿的,竟然相差31年。
这不是基因彩票,四个人都是文化人,都是好朋友,都生活在同一个城市。
为什么命运如此不同?"人头马一开,好事自然来。"黄霑说这句广告词时,手里永远夹着烟,朋友们都知道,霑叔是个狠人。
一天两包烟,起码的,应酬时威士忌当水喝。
有时候一晚上能干掉半瓶,"你身体受得了吗?"金庸问过他,"受不了也要受,这就是江湖。" 黄霑笑着回答,2001年,黄霑开始咳嗽。
起初不在意,以为是感冒,咳了半年,去医院检查。
肺癌,医生说得很直接:"抽烟抽的。"黄霑坐在病床上,第一次没有笑,那段时间,金庸经常去医院看他,每次去,都带一壶好茶。

黄霑已经戒烟了,但太晚了。
"如果早点像你一样喝茶就好了。" 这是黄霑说过的最后几句话之一,2004年11月24日,黄霑走了,四大才子,缺了一角。
1995年,金庸71岁,这一年,他差点死在手术台上。
心脏搭桥手术,医生说,再晚半年,可能就没机会了,躺在病床上的那几天,金庸想了很多:"我还能活几年?"出院后,他做了一个决定。
把健康当成第一要务,从那之后,金庸的生活变了。
每天早上6点起床。 先做他自创的"鸣天鼓",用手指敲击后脑勺,一直敲到微微发热,7点开始散步,不是慢悠悠那种,是快走。
45分钟,必须走到出汗,雨天就在室内走楼梯。
朋友们都说他变了:"以前的查先生哪有这么刻板?"但金庸不在乎别人怎么说,他要活下去,要健康地活下去,晚年的金庸,除了写作,最大的爱好是下围棋。
80多岁时,还报名读剑桥大学的博士。
——《贰》——
倪匡的放纵哲学
倪匡不信这套,"人生苦短,及时行乐。" 这是他的人生哲学,倪匡抽烟比黄霑还凶,一天三包,从早抽到晚,朋友劝他,他总是摆手:"快活最重要。"
除了烟,倪匡还有个爱好,威士忌。
不是偶尔喝,是天天喝,金庸看不下去,专门去倪匡家劝过他,"亦明兄,你这样下去,身体会垮的。"倪匡哈哈大笑:"查兄,人活着就是要爽,不爽活着干什么?"
两个人的理念完全相反,金庸信奉节制,倪匡崇尚放纵。
有一次,四个朋友聚餐,金庸点了清汤,倪匡点了烈酒,黄霑点了啤酒,蔡澜点了红酒,四个杯子,四种人生,倪匡能活到87岁,已经是奇迹。
朋友们都说,这是他心态好的功劳。
从不焦虑,从不抑郁,每天都很开心,但是,心态再好,也扛不住身体的透支,蔡澜是四个人中最会享受的,美食、美酒、美景,样样不落下。
但他比黄霑和倪匡聪明一点,知道适度。
烟,他不抽,酒,偶尔喝点红酒,最大的爱好是吃:"人生的意义,就是吃吃喝喝。"2023年,蔡澜的妻子去世了,81岁的老人,突然失去了人生伴侣。

朋友们担心他会抑郁,没想到,蔡澜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
他卖掉了所有的古董字画,搬进了香港最贵的酒店,海景套房,24小时服务,雇了8个人照顾他:"既然时间不多了,就要活得舒服一点。"
每个月的开销,50万港币,包私人飞机旅行,还要带医疗团队。
这种活法,持续了两年多,2025年6月25日,蔡澜在酒店里安静地走了,83岁,四大才子中的最后一个。
——《叁》——
四种活法的代价
现在回头看,四个人代表了四种人生模式,黄霑是燃烧型,把生命当柴火烧,烧得很旺,也烧得很快,倪匡是放纵型,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63岁已经很不错了,但如果节制一点,也许能活到七八十岁。
蔡澜是享受型,既要生活质量,也要生活长度, 83岁,在四个人中排第三,不算短,金庸是克制型,严格自律,细水长流。
金庸用31年证明了一个道理:自律,是对生命最好的投资。
很多人只看到金庸的成功,却忽视了他的付出,心脏手术后,金庸开始记录自己的生活,每天几点起床,走了多少步,喝了几杯茶,都要记下来。
朋友聚会,金庸从不喝酒。
即使在最隆重的场合,他也只是举起茶杯,晚年的金庸,每年都要体检两次,发现小问题,立刻治疗,从不拖延,从不侥幸。

相比之下,其他三个人都有点"讳疾忌医"。
黄霑咳嗽半年才去检查,倪匡从来不体检,认为是浪费时间,蔡澜虽然注意养生,但更多是为了享受,而不是为了健康,态度决定结果。
金庸把健康当成事业来经营,其他人把健康当成运气来对待。
有人说,这是基因问题,这个说法站不住脚,真正的差别,在于选择,同样面对诱惑,金庸选择拒绝,其他人选择接受。
同样面对健康问题,金庸选择重视,其他人选择忽视。
同样面对衰老,金庸选择对抗,其他人选择顺从,每一个选择,都在积累不同的结果。
——《肆》——
现代人的反思
香港四大才子的故事,对今天的人有什么启发?现在的年轻人,压力比那个年代更大,工作强度更高,生活节奏更快,很多人都在透支健康。

"趁年轻多赚钱,以后再养生。" 这是很多人的想法。
但黄霑的例子告诉我们,有些透支是不可逆的, 抽了几十年烟,再戒也来不及了,喝了几十年酒,肝脏已经受损了。
倪匡的例子说明,心态好只是长寿的一个因素,不是全部。
放纵的生活方式,会抵消心态的优势,蔡澜的例子证明,有钱也买不回健康,最后两年花了上千万港币,也没能延长多少寿命。
只有金庸的路,看起来最无趣,结果却最有效。
金庸的自律,是有代价的,朋友聚会,他总是最早离开的那个,别人在夜总会里唱歌,他在家里看书,别人在品尝美酒佳肴,他在喝白开水。
这样的生活,孤独吗?从外表看,是的。
金庸错过了很多"快乐",但是,他得到了更珍贵的东西,时间,多活的那31年,金庸完成了武侠小说的三次修订,培养了一批弟子。

2018年10月30日,金庸走了,如今,蔡澜也走了。
香港四大才子的时代,彻底结束了,但他们留下的启示,永远不会过时:想要笑傲江湖,先要学会克制自己。
想要活得长久,就要放弃即时的快乐。
自律,不是为了约束生命,而是为了延长生命,金庸用94年的人生,写下了最后一部武侠小说,主人公不是郭靖,不是令狐冲,而是他自己。
这部小说的名字,叫《自律》。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