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足球中的“无声”威胁:反复头球或在不知不觉中损伤大脑
136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本文为深度编译,仅供交流学习,不代表智子说观点
足球,这项风靡全球的运动,正面临一项严峻的健康拷问。
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项同类研究发现,反复头球会对大脑造成负面影响,即便对于从未报告过脑震荡的业余球员也是如此。
一项针对352名业余成年足球运动员的研究显示,每年头球次数超过1000次的球员,无论年龄或性别,其大脑外层褶皱均出现了微观层面的变化。同时,这些球员在记忆和学习测试中的表现也出现了轻微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下降。
哥伦比亚大学神经科学家迈克尔·利普顿解释称:“这项研究的重大意义在于,它首次证实了反复的头部撞击会引发大脑的特定变化,进而损害认知功能。”
十余年来,利普顿的实验室持续引领着关于足球头球对脑部影响的研究。
在橄榄球、澳式足球等接触性运动中,重复性头部创伤同样是隐患,但相关讨论往往集中于职业运动员面临的脑震荡危机。然而,利普顿在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表明,即便是轻微的头部碰撞也会产生累积效应,其影响并不仅限于职业运动员或报告过脑震荡的群体。
利普顿的早期研究已发现,业余足球运动员的大脑白质结构与游泳运动员存在差异,且即便没有脑震荡史,白质仍会发生改变。然而,如何将这些大脑结构的变化与明确的认知功能损伤联系起来,一直是一大难题。
如今,利普顿的团队开发出一种创新方法,能够检测大脑最外层褶皱区域的损伤。该区域被称为皮质灰质-白质界面(GWI),过去采用扩散磁共振成像(dMRI)技术难以深入研究,因此学界对其认知有限。
研究团队运用这项新技术,对至少有五年足球经历且在过去六个月内有比赛记录的业余球员进行了脑部扫描。
结果发现,自述头球次数较多的受试者,其大脑前部的GWI区域出现了显著变化——该位置恰好与头球时足球的运动轨迹相吻合。
研究人员推测,这一损伤部位反映了反冲效应,即颅骨对侧出现的脑部挫伤。
过去关于头球对神经系统影响的研究结论之所以相互矛盾,或许正是因为其他成像研究未能检测或低估了GWI的损伤。利普顿实验室的研究生琼·宋开发了一种新方法,用以表征磁共振成像(MRI)扫描中的所见现象。
宋解释说:“在健康个体中,灰质与白质之间存在一个清晰的过渡区。我们研究了头球造成的轻微冲击是否会削弱这个过渡区。”
结果证实了他们的猜想:头球次数越多的人,其白质与灰质的边界就越模糊。
利普顿表示:“这有力地证明了微观结构的变化很可能导致了认知功能的缺损。”
尽管仍需进一步验证,但该发现表明,GWI区域是未来研究足球头球影响时理想的成像观察点。这种变化甚至可能与慢性创伤性脑病(CTE)等疾病有关。
作者:卡莉·卡塞拉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