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世外仙姝

帮儿女带娃多年,才真正体会到:最愚蠢的教育,就是遇到问题永远妥协,总想着对孩子“好商量”,不敢和孩子硬碰硬。人这一生,说到底,就是要学会和软肋相处。做父母、做祖辈,爱孩子是天性,可有些道理,不说出来、坚持底线,苦的终归还是孩子自己。

多少老人,满怀期待地接过养孙的担子,搬进城里,日夜操心。从刚学走路的啼哭,到上幼儿园的不情愿,再到大些之后的鸡飞狗跳,每一步都见证了孩子成长的可爱与难题。可最常见的画面,是孩子一哭闹,大人立刻妥协;孩子想买什么玩具“不行就哭”,一出声,家里人往往心软,最后什么规矩都没了。时间一久,孩子变得“有恃无恐”,稍不如意,立马撒泼打滚。

帮儿女带娃的后才懂得:最愚蠢的教育,就是不敢和孩子硬碰硬!

常有人说,父母在,人生尚有来路;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但我觉得,对孩子的教育,给他温暖是本分,教他规矩才是本事。很多年轻爸妈甚至老人,总是心疼孩子“还小”,舍不得孩子受一点委屈,总以为讲道理能解决一切,觉得严厉就是“不爱孩子”。其实正好相反,真正的爱,是敢于较真、敢于拉下脸来管。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孙子在饭桌前因为不想吃青菜“大发脾气”,哭闹着让姥姥做炸鸡块。姥姥拗不过他,立刻照办。我只是平静地告诉他:“先把碗里的青菜吃完,才能吃炸鸡。”他当然不肯,我就陪他在饭桌前发呆,一直等到他饿了,终于服了软。我没有发火,没有咄咄逼人,只是守住了原则。他吃完了青菜,很快就开心起来。第二次、第三次,他再也不敢用哭要挟。


帮儿女带娃的后才懂得:最愚蠢的教育,就是不敢和孩子硬碰硬!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孩子天生聪明,比大人想的都要懂分寸。你让一次,退一次,他就会得寸进尺。你不怕得罪他,守住该有的界限,反而让他有安全感、有边界。其实,父爱如山就是底线感;母爱如水是包容,也是规矩。教育孩子,软硬要适度,否则早晚吃亏。

想想我们那代人,条件差点,父母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让人立马懂事。现在不同了,物质丰富,生活条件好了,孩子们越来越懂得“讨价还价”,甚至懂得用哭声、沉默来掌控父母的情绪。有时候不是别的,就是大人心里太舍不得,看似爱的让步,实则是营养过剩、边界含糊,把自律、责任通通封存在抽屉里。

教育孩子,其实和修身一样,要下一番“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功夫。不是说要强硬到底,但该说“不”的时候,一句话顶一万句。当他摔倒时,不急着搀扶,让他试着自己站起来;当他做错时,耐心解释,让他明白后果自己要承担。一次、两次,持之以恒,比天天说教更有效。古人讲:“严师出高徒”,爱和严从来是教育的两翼,缺一不可。

帮儿女带娃的后才懂得:最愚蠢的教育,就是不敢和孩子硬碰硬!

老话说得好:教树要趁苗,教子要趁早。小时候该立的规矩,迟早都要补上。长大以后,社会不会惯着他。生活本身,就不是让步来的。你舍不得现在对他“严”,将来社会就会替你“狠”。真正的温柔,是在规则之内抚慰人心;真正的慈悲,是让孩子学会跌倒后自己爬起。

曾经以为,把所有的宠爱都给孩子,就是把最好的世界给了他们。但慢慢明白,刀子嘴豆腐心也好,板起脸来硬碰硬也罢,为的是将来少走弯路、不被世界欺负。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为人父母、为人祖辈,角色虽重,其实归根结底,只是希望孩子习得担当,练就坚强。

帮儿女带娃的后才懂得:最愚蠢的教育,就是不敢和孩子硬碰硬!

与其追求一时的和气,不如守住三分底气。想让孩子长大不吃亏,关键时刻手不要软,心要定。不妨少一点怜惜,多一点规范;少一些退让,多一些硬气。你给孩子的是底线,他带给你的必是一世坦荡。

人生路远,从来没有无底线的爱,也没有单方面的纵容。帮助孩子筑一堵“硬墙”,他才有能力踩着墙头,望向更远的风景。你守得住原则,才能护得住孩子一生顺遂安稳。人生至味,莫过于此。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