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当天下午,一封电邮悄然抵达国家安全委员会(NSC)内部邮箱,收件人几乎涵盖了整个办公室。
邮件措辞冷峻,命令相关人员“30分钟内打包离开白宫”。
没有缓冲期,没有解释,只有命令。这场看似突如其来的“清洗行动”,在几小时内席卷整个NSC,超过300名官员被扫地出门。
这不是一次普通的裁员,而是特朗普第二任期内最具标志性的动作之一。他将白宫的国家安全团队一刀切式地整顿,尤其是那些曾在涉华政策上大放厥词、挑动对抗的鹰派人物,被一网打尽。
令人意外的是,这场看似“自毁长城”的操作,竟然在无形中为中国带来了战略层面的利好。
这场“政治风暴”的酝酿早在5月初就已悄然开始。
特朗普在多个场合表现出对白宫内部“深层政府”的不信任,频频向幕僚团释放“裁员”信号。当时外界并未当真,毕竟NSC作为美国总统的智囊机构,一直是国家安全与外交决策的中枢。谁曾想,到了5月下旬,他竟真的动手了,动得如此彻底、决绝。
首当其冲的是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华尔兹。
他曾在“通乌门”事件中被认为泄露情报,令特朗普颜面扫地。
5月1日,他被快速调离,转任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表面调任,实则贬职。紧随其后,NSC内部的“涉华小组”被连根拔起,包括技术高级主管戴维·费思与有“军情背景”的伊万·卡纳帕蒂等人统统出局。
华尔兹
这些名字在中国并不陌生。他们曾推动多项针对中国的技术封锁与军事挑衅政策,是美国对华强硬路线的坚定执行者。
如今,他们被一纸命令清扫出局,原本人员庞大的亚洲事务办公室只剩下简以荣一人,成了一位“光杆司令”。整个涉华决策链条几乎瞬间崩塌。
整个裁员行动极具戏剧性。
很多人情绪崩溃,当场落泪,甚至出现激烈抗议。这些政治精英曾是白宫最具话语权的一群人,如今却如同被抛弃的棋子,悄无声息地退出权力舞台。
特朗普的“用人唯忠”原则在这场行动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他不再需要专家,只要听话的执行者,哪怕他们并无外交经验,也照样可以接管国家安全事务。
马斯克的态度更是耐人寻味。
裁员次日,他在公开场合宣布“回归商界”,称自己“太忙”,将退出政务。
这位曾对特朗普投入巨资、被寄予厚望的科技领袖,突然选择抽身,显然对特朗普的执政风格深感失望。他资助了2.9亿美元,却换来一个没有实权的象征性职位,最终黯然离场。
这场“清洗行动”的背后藏着三重深意。
其一,是特朗普对“深层政府”的全面围剿,力图将权力集中到自己手中;其二,是对财政开支的极端控制,裁撤大量重叠职能人员;其三,则是公开的政治报复,对那些曾在“通乌门”或其他事件中令他难堪的官员进行清算。
而对中国而言,这场人事风暴无疑是重大利好。
过去几年,美国的对华政策高度依赖NSC这一智囊团的“集体博弈”,他们通过专业分析、情报整合制定出一整套针对中国的系统性战略。
而现在,这一机制被完全打破,外交决策日益依赖特朗普的“个人直觉”。这意味着,美国对华政策的连续性和专业性将大打折扣,甚至可能频繁出现自相矛盾的决策。
与此同时,国务院与国防部开始接管NSC的部分职能。国务卿鲁比奥与国防部长赫格塞思均为鹰派人物,但他们的团队远不如NSC那般专业、统一。
这种“强硬但混乱”的格局,也让中国有了更多战略腾挪空间。美国内部政策协调的弱化,为中方稳扎稳打赢得了宝贵时间。
中国无需被美方的“强硬表象”迷惑。裁撤专家团队并不等于战略放松,而是执行机制发生了变异。
面对这种去专业化、靠情绪主导的外交风格,中国应保持战略定力,避免被其节奏带偏。强化自身稀土资源、金融管控与外贸手段,用实打实的手段筑起多层防御网,才是应对之道。
此外,中方还可借助多边力量稳住大局。东盟与欧盟在当前国际局势下更愿意寻求合作而非对抗,“一带一路”建设也在稳步推进。这些都为中国构建了一个抵御外部冲击的稳定支撑体系。
特朗普的执政风格已然转向极端的“总统制”,即一人决策、一人拍板、一人负责。从取消传统外交流程,到无视听证程序,他正在彻底颠覆美国的制度基础。这种操作方式短期内看似效率极高,实则为长期的不稳定埋下隐患。
从贸易战到提出吞并格陵兰岛、加拿大、巴拿马运河的荒诞建议,无不彰显其“直觉治国”的路径。而今,他已不信任任何幕僚,只信自己。这种高度依赖个人情绪与偏好的政治模式,极易造成误判与政策反复。
正因如此,中国更应冷静观察、理性应对。美国的强硬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它失去了理性。一个不再依赖专业判断的对手,其危险虽然加剧,但同样也蕴含着破绽。只要我们步步为营,找到对方的漏洞,就能化压力为动力,转守为攻。
纵观整个裁员事件,无论是规模之大、执行之快,还是影响之广,都是特朗普执政史上罕见的“地震级”人事变动。而这场地震的“震中”正是中国事务。
一个原本对中国极端不友好的团队,瞬间土崩瓦解,为中方在未来博弈中赢得了极为关键的喘息之机。
这场“误打误撞”的裁员,虽然出于特朗普的个人意愿,但结果却让中方在战略层面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数十名反华分子被一窝端,专家团队被清空,美国涉华决策从理性走向感性,决策链条被割裂,极大降低了美方的威胁能力。
当世界目光继续聚焦于华盛顿的权力更替与政策波动时,中国只需继续坚定自身步伐,把握好节奏,强化内需,稳住产业链,深化外交布局,一步一个脚印地稳步前行。风浪过后,胜者终将属于坚持战略定力的那一方。
信息来源:
白宫“暴力”裁员、限“30分钟离开”,特朗普为什么动国家安全委员会
2025-05-26 17:36·第一财经
限30分钟打包走人!白宫国安会“腰斩”式裁员,涉俄乌谈判的关键部门被收权
2025-05-25 19:55·红星新闻
美国国安会“暴力”裁员!限“30分钟离开”,场面混乱
2025-05-27 06:26·上观新闻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