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职之后的马斯克将面临哪些新问题


直新闻:吴先生,一场矛头指向特朗普与马斯克的示威活动正在席卷美国。与此同时,一场针对马斯克是否辞职的大讨论也在美国舆论场甚嚣尘上。您如何展望“马部长”的未来走势?


特约评论员 吴蔚:我倾向于将特朗普与马斯克的关系描述为某种“君臣关系”的微妙平衡。可以确定的是,马斯克作为美国“政府效率部部长”的任期正在进入倒计时,因为这是美国联邦法律作出的限定。作为政府特别雇员,马斯克每年最多只能为政府工作130天。所以从今年1月20日特朗普宣誓就职开始算起,马斯克可能会在今年5月底去职还乡。


当然,现在有一股来自特朗普政府与共和党内部的力量正在试图剥离这对“君臣关系”,加速马斯克的远离。用美国媒体的评价就是:当这些人发现马斯克正在成为特朗普政府的某种政治负担,他们就会行动起来。所以我个人推测,马斯克能否干满4月都要打下一个不小的问号,他与特朗普的“蜜月期”似乎即将走到尽头。


当我们审视这对“君臣关系”时,首先要形成一个共识:这一度是一场相向而行、一拍即合、各取所需的双向奔赴。要预测“马部长”的走势,必须要看透这对“君臣”是如何携手破局的。


千万不要忘了,也就是在半年多以前,特朗普还是一位“戴罪之身、跪候听审”的总统参选人。这场选战很可能是他人生的终局之战,事关个人荣辱、家族命运、商业帝国的存废,他输不起。就在此时,马斯克宛如“白衣骑士”拜入帐下。


这位美国科技新贵以他敏锐的政治嗅觉、强悍的技术实力、雄厚的资金加持帮助特朗普打赢了决定性的选战。我个人认为,马斯克的“从龙之功”并不仅仅在于他送给特朗普多少政治献金,更在于他对社交媒体的浸淫掌控,他庞大的技术帝国以及数据分析团队对打赢美国总统选举这场关键“认知战”所提供的决定性赋能。美国媒体早有分析,单论募款能力而言,民主党哈里斯阵营丝毫不惧特朗普,2024年美国总统大选真正的胜负手在于“技术赋能下的议题战与认知战”,在对美国选民投票行为的塑造上。


在我看来,特朗普与马斯克这对“君臣关系”的蜜月期一共分为两个阶段,前者是总统选战,后者则是特朗普上任100天的“夺权战”。这场夺权战的关键性丝毫不亚于总统选战,它是我们看懂“特朗普2.0”执政周期的关键样本。


这场夺权战源自特朗普对权力的认知。如果大家还记得,在“特朗普1.0”时期他一度遇到过“政令不出白宫”的窘境,这源于“将军内阁与技术官僚集团”对于他这位政治素人发自内心的不信任与专业主义抵触。这让特朗普深刻意识到,如果他有第二次机会,“政治上的无限忠诚”将是他重返白宫后的首要抓手。


在这场离经叛道、扭转乾坤的“夺权战”中斩将夺旗的,正是马斯克率领的“政府效率部”。为政府减少一万亿美元赤字,只是高悬于明面上的大纛,特朗普借助马斯克这把快刀真正想要实现的,是对美国官僚体系的重塑,是对权柄的重夺。当马斯克派出的“少壮派”侦查员深入美国政府各大部门深入审计时,他们翻开的不仅是一本本深藏于水下的账本,更是替特朗普突破了一道道信息壁垒。在特朗普的权力认知里一定有这样一条法则:没有什么比掌握秘密本身更能御下驱驰了。


某种意义上看,马斯克为特朗普杀出了一条血路,这恐怕是冷战之后的美国政治史上最令人惊心动魄的一场合谋,出自两位“政治素人”。特朗普从不吝啬对马斯克的赞赏,马斯克也从不讳言他对特朗普的政治忠诚,不信你瞧瞧他脑袋上的帽子都写着什么。


眼下,马斯克恐怕即将完成他的阶段性任务,甚至是历史性的。已经有网友提醒他:应该多读一读中国的封建王朝史。当我们将这对关系定义为“君臣之间”时,我想大家已经猜到下一步将会发生什么了,既是历史,也是人性。


去职之后的马斯克将面临哪些新问题


直新闻:另一方面,人们也会有所困惑,马斯克作为一位成功商人,为何要涉足险恶的美国政坛?短短几个月的“部长”任期,已经让马斯克的商业帝国遭受了大量损失。吴先生,您又如何研判马斯克的动机?既然转身离开已成定局,那么去职之后的马斯克将面临哪些新问题?


特约评论员 吴蔚:一个常识性的认知是,商人本应该远离政治,尽可能在意识形态上采取中立温和的态度,避免自己的商品被贴上政治标签,进而遭受部分消费者的抵制。另一个认知是,马斯克作为一系列商业公司的CEO,首先应该守护股东利益,为企业的盈利奔忙,而不是沦为一位总统的马前卒,将个人名誉乃至于企业声誉与政治进行深度捆绑。


是的,以上的说法都对,但是我个人认为对于马斯克这样一位美国首富、科技新贵而言,也不完全成立。我甚至倾向于这是马斯克的一次投资行为,他以躬身入局的方式完成了又一次身份转变。从一位关注市场走向的商人蜕变成共和党极右翼势力、特朗普MAGA(make America great again,让美国再次伟大)政治集团的创始成员,一位手握资金与技术的新股东。从这个意义上看,他此刻押注的是更大的利益,它叫美国的国运。


回看马斯克的历次创业,我在他身上看到了“干一行专一行”的拼劲与天赋。创立SpaceX,他可以跟核心科研团队同吃同住,一起攻关猎鹰9火箭的关键技术。在特斯拉的至暗时刻,他几乎是住在工厂里,亲自解决Model3产能爬坡的关键问题。收购推特,他抱着马桶水槽走进公司,亲手重塑公司结构,把基于社交媒体的大众认知塑造彻底玩明白了。顺着这个逻辑往下看,在担任美国“政府效率部部长”期间,马斯克究竟玩明白了什么,接触到了哪些核心机密,又看破了哪些深层次规律与矛盾,这就非常耐人寻味了。某种意义上看,在过去一年时间里,他的商业帝国面临的一系列减损都是他为这场政治投资付出的成本。也许,他早已做好了损益分析、利弊取舍。


事实上在去年美国大选期间,马斯克曾公开谈论过为何要加入特朗普阵营,我也将这一幕视为马斯克在政治光谱上全面右转的标志性时刻。简略地概括,首先是马斯克的儿子之一泽维尔受到“性别觉醒”运动的影响主动改变了自己的性别,这让他对民主党左翼深恶痛绝。其次便是他的SpaceX公司在与波音竞逐NASA航天发射合同时遭受了拜登政府不公正的区别对待。尽管这两个说法可能只是某种“显性因素”,但我认为它在一定程度上让马斯克这位美国首富意识到他作为一位父亲、一位商人身份的局限性,他萌生了向更高层次“破圈”的想法。


长期以来,政治与资本的“旋转门”效应是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典型特征。资本通过游说集团与政治献金完成对政治人物的塑造与支持,进而形塑于资本有利的政策环境以谋求更大利益。而政治-资本食利阶层经年累月形成的深层政府对科技新贵始终抱持警惕态度。这是“老钱”与“新贵”的长期博弈,也是“政治老人”对“政治素人”的本能提防。


特朗普与马斯克在某种程度上是“老钱”与“新贵”形成了新的利益共同体,他们以“政治素人”之姿对华盛顿特区这座牢固的权力堡垒发起了正面强攻与侧面渗透。所以从这个意义上看,马斯克更多是在与特朗普家族结盟。


转身离开华盛顿之后的马斯克将要面临一系列问题,既有来自内部的倾轧,也有来自外部的挞伐。首先便是远离政治权力核心之后,他如何处理与特朗普的关系。要知道在MAGA政治集团的创始成员团队里,争夺对特朗普的影响力是永恒的博弈。另一方面,替特朗普勇当先锋斩将夺旗的代价也是血淋淋的,那是数以万计的美国政府公务员丢失饭碗,是行之有年的权力利益结构被颠覆重塑,这里面的水太深了,反噬的力量是巨大的。


更现实的压力也作用在马斯克的商业帝国上。尤其是在特朗普荒谬的关税认知下,马斯克这类布局全球市场的商人一定首当其冲。这种与特朗普的结构性认知矛盾又让马斯克的躬身入局与投名状显得竹篮打水,缘木求鱼。


也许在未来的某个时刻,马斯克这位试图“上桌点菜”的新贵会沦为政治的弃子。但谁又能否认他曾经也是一位“我来过,我看见,我征服”的年轻凯撒。毕竟,他正探索与攀登的,恐怕是绝大多数人类无法企及也无法全然理解的阿尔卑斯山。



作者丨吴蔚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