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末,中国企业开始大规模改革,很多厂子关了门。工人们突然没了工作,生活一下子变得很困难。国家说这是为了经济发展,但很多人一辈子的努力就这样没了着落。

大量职工下岗、致穷,很大程度上不是因为职工个人的原因!

当时国有企业要改成股份制,很多小厂没能力竞争只能关门。像东北、河北这些工业区,工人特别多。政策出来后,全国四年里有一半国企都垮了。光是减员就走了四千四百万人,等于一个大城市的人口突然消失。

很多工人在厂里干了几十年,以为能安稳到退休。结果厂子一倒,连养老金都没着落。有人五六十岁被迫下岗,年纪大找不到新工作,只能卖房度日。政府后来给了一点补偿,但很多人拿到手才几千块,根本不够用。

那时候社保还没现在完善,下岗后只能领很少的失业金。生病都看不起,好多家庭就此贫困下去。年轻一点的还能学点新技术,年纪大的只能打零工。有位老工人说,他和妻子同时下岗,孩子读书的钱都凑不出来。

大量职工下岗、致穷,很大程度上不是因为职工个人的原因!

到本世纪初,国企改革基本结束。可那些下岗的人很多没缓过来。有的早早去世,有的现在还在靠儿女养活。最近有人翻出老照片,当年厂子里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现在只剩商场和写字楼。

前两天我去老城区转,看见一家五金厂旧址改成了菜市场。门口有个老头在扫地,说以前在这儿当技术员,现在一天挣八十。问他这么多年怎么过来的,他摆摆手说算了算了,眼睛红了。

工厂门口挂着“改制企业”的牌子,里面员工全是年轻人,穿西装用电脑。老工人要是能用上这些设备就好了,但现在机会早就过了。超市里卖着印有老厂名的纪念品,买的人不知道背后的故事。

有专家说过,改革总要有人付出代价。可代价不该全压在老实干活的人身上。现在再去看那些下岗档案,密密麻麻的名字后面,都是被时代抛下的普通人。

前年冬天听说有个下岗工人发传单,说要找找当年的工友聚会。结果来了三百多人,一半拄着拐杖。聚会就在厂区旧址,大家沉默着喝啤酒,谁也不提以前的事。

街角的小卖部老板说,现在打工的年轻人根本不知道那段历史。他们刷短视频找工作,和当年老工人捧着饭碗在车间的景象,差了整整三十年。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