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地缘政治、领土争端以及宗教等问题,巴基斯坦和亚美尼亚一直处于对立状态,巴基斯坦也是世界上唯一不承认亚美尼亚主权的国家,过去34年里,两国几乎是处于“零外交”状态下。
然而在近日,中方举办的上合峰会召开,为这件事情创造了巨大的转机。
(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
巴基斯坦本身就是上合组织的成员国,亚美尼亚这边,也早在2016年成了上合组织的对话伙伴,并且此前也已经提交了成为上合正式成员的申请,所以此次两国元首都来华参加了上合峰会。
从巴基斯坦媒体的报道来看,巴铁总理几乎同所有来华参会的元首举行了双边会谈。但是和亚美尼亚这边,却没有公开的报道,但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意味着两国没有接触和会面。
在第一天会议结束后,巴基斯坦以及亚美尼亚的外交部就当即宣布,两国外长已经正式互换了联合公报,两国也将自此建立外交关系。
对于巴基斯坦而言,其当下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主要有两点考量。
过去,巴基斯坦长期将承认亚美尼亚的主权与纳卡问题挂钩,但是在今年八月份,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在美国签下和平协议,纳卡问题的解决意味着巴基斯坦无需继续为“声援盟友”而承担外交成本。并且几乎在同一时刻,美国一边也对巴基斯坦展现出拉拢的姿态。
这一状况,也为巴基斯坦提供了一个顺应地区和解大势的台阶,而巴基斯坦方面若继续完全回避与亚美尼亚的交往,也不再符合当前地区的现实,所以做出这样的外交调整,也算是务实之举。
而第二点考量,则是无论是对巴基斯坦来说,还是对亚美尼亚,他们都非常明白,跟着中国做选择保准没错。
(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在美签署和平协议)
这些年中国对巴基斯坦的帮衬,全是实在事。中巴经济走廊搞了这么多年,瓜达尔港从没人用的小港口,变成能通大船、拉货物的枢纽,巴基斯坦终于不用光靠印度河沿岸的港口吃饭;塔尔煤电项目一建成,巴基斯坦缺电的问题直接缓解,不少农村第一次用上稳定的电灯,工厂也不用再动不动停工;就连巴基斯坦的军队装备,中国给的都是性价比高,还能转让技术的,让巴基斯坦面对印度的军事压力也更有底气。
更重要的是,中国从不搞趁火打劫那一套。比如克什米尔问题上,中国从不偏帮谁,只说 “尊重主权、和平解决”,既不像美国那样动不动拿问题当筹码,也不像有些国家那样偷偷递刀子,始终给巴基斯坦留足自主空间。这种靠谱不添乱的作风,让巴基斯坦能百分百信任中国。
再看亚美尼亚,这几年也慢慢摸清了跟中国合作的好处。之前亚美尼亚被纳卡问题拖累,经济、基建都落后:交通上,国内公路坑坑洼洼,从东部到西部得开十几个小时;能源上,老依赖进口,一到冬天就怕断气。这些问题都是中国伸手帮了忙:中国企业去修了北南公路,把通行时间砍到原来的三分之一,拉货、出行都方便了;建的光伏电站一投产,亚美尼亚的可再生能源占比翻了一倍还多,电费都降了不少。
而且中国在国际上对亚美尼亚的态度,不像美国、土耳其那样,要么拉偏架,要么逼它选边站,中国始终保持中立,比如纳卡冲突时,既不骂亚美尼亚,也不帮阿塞拜疆施压,这种态度也让亚美尼亚觉得很踏实,未来跟中国合作,不用怕被当棋子,也不用被迫卷入其他大国的博弈。
现在两国建交,本质上也是跟着中国的路子走。中国一直推动“一带一路”,讲究互利共赢,不搞过去那种非友即敌的老一套。巴基斯坦和亚美尼亚建交后,正好能借着中国的平台搭上线,巴基斯坦有农业技术、纺织产业,亚美尼亚有矿产,两边完全有能力实现互补;要是遇到新的矛盾,中国还能当个中立的“调和者”,不用再像以前那样,一有问题就闹到没法收场。
(亚美尼亚总理帕希尼扬)
更关键的是,跟着中国,两国都能避开被大国拿捏的坑。美国拉拢巴基斯坦、调和阿亚争端,目的都是让这些国家充当所谓“印太战略”的棋子。但中国不一样,中方从不施加政治条件,而是“你需要什么,我们就合作什么”,比如巴基斯坦缺基建,中国就帮着建;亚美尼亚缺能源,中国就帮着搞电站。
所以巴基斯坦这次的决定,说白了就是顺大势:既借着纳卡问题解决的机会,顺了地区和解的潮流,又没偏离跟着中国走的靠谱路线。对它来说,和亚美尼亚建交不是突然转弯,而是算清了利弊后的务实选择,既打开了新的外交窗口,又巩固了跟中国的合作基础,怎么看都不亏。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