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芦语涵
来源 | 看电视
“花面逢迎,世情如鬼。嗜痂之癖,举世一辙。”
东方志怪美学似乎总能牵动着人们的心,从几百年前的《聊斋志异》到如今的志怪题材剧集,它们以鬼狐仙怪故事讽喻人间百态,妖魔鬼怪实则是人性阴暗面的造影,近期多个单元志怪剧播出,以“新聊斋”的叙事让观众在传统与现代裂缝中窥探人性。

2025年4月,爱奇艺《无忧渡》与搜狐视频《不思异:志怪》的同期开播,为观众呈现“新聊斋”叙事的志怪古装剧。前者以《聊斋志异》为叙事母本,构建“爱、贪、嗔、痴、空、渡” 的六重命题,后者则从《酉阳杂俎》《子不语》等典籍中萃取十个独立案件,以男女主的命运为主线串联,既有对古典东方美学的极致复现,也有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大胆映射。
旧故事新看点:
志怪题材掀起新一轮美学革命
当志怪题材影视剧在流媒体平台掀起新一轮美学革命,两部现象级作品正以不同的创作路径诠释着东方 玄幻 。爱奇艺独播剧《无忧渡》开播次日即突破8500热度值,而 搜狐 视频的《不思异:志怪》则以超10万条豆瓣小组讨论量 在小范围内出圈,志怪题材仍是现在观众所好,那么在当今社会,志怪题材作品有哪些当代解法?


从叙事上看,《不思异:志怪》精准切中年轻观众对"强情节+弱情感"的审美转向。剧中"吴瑶可救"CP摒弃古偶剧常见的"三角虐恋"套路,以势均力敌的并肩作战模式重构情感叙事——主角吴进因玉门关一战濒死时被月人所救,获得不死之身,成为除妖师,他与长须国遗民水瑶、女掌柜宋知茹、书生李言组成“捉妖小分队”,共同破解妖邪谜案的故事。
这部剧中,改编自《聊斋志异》的《马介甫》单元,颠覆传统“女性狐妖 + 男性书生” 的叙事框架,将狐妖设定为温柔沉静的男性,女性角色杨沅青则成为决断与行动的主体。她拒绝将 “恩情” 转化为 “爱情”,打破 “以身相许” 的传统逻辑,暗合当代女性对情感绑架的反抗。
而《夜航船》中被家暴女性 “抡石反杀” 的剧情,更以极端情境展现性别暴力的社会困境,通过性别置换和角色设定,将古典志怪转化为现代性别议题的讨论场域。

《无忧渡》改编自半明半寐小说《半夏》,非传统东方奇幻剧套路规定人妖殊途,而是构建了一个人妖共存的世界观。捉妖师宣夜,身负半妖血脉,却一心守护人间;富家小姐半夏拥有阴阳眼,意外卷入妖界纷争,他们共同破解六个志怪案件,最终揭开各自的身世之谜。
剧中单元案件之间通过细节伏笔形成互文,如镜妖案件中出现的白乌鸦,在后续“换命猫妖” 单元中成为揭开半夏预知死亡能力的关键。第九集镜妖召唤伴生妖白乌鸦的镜头,与第八集纨绔子弟尸体上的乌鸦落点形成呼应,这种 “草蛇灰线” 的叙事手法,让观众在追剧中体验 “恍然大悟” 的解谜快感。

由此推出,志怪题材在当代的破圈密码,在于根据社会发展变化,创新叙事方式与主角设定,摒弃传统志怪思想的信息茧房,寻找到新时代的破局之法。
在这两部剧中,人妖不再是简单的对立关系,妖也有善恶人亦有贪嗔。当创作者将镜头对准人性的幽微之处,志怪题材便成为照见当今之镜,让虚构的的鬼狐成为解构现实的社会镜像,
“妖异”为镜窥见“人性”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正如上文所说,志怪剧最有魅力的地方就是以百鬼妖邪为棱镜,映射当下社会的现实议题。
《无忧渡》中六个单元故事借妖鬼之事叩问人性幽微——“碧玉梨”单元,镜妖用“返老还童”诱惑舞姬沉溺于永葆青春的幻梦,镜头语言暗喻医美行业对容貌焦虑的商业剥削,当无数乞求青春永驻的女性最终化作一具枯槁躯壳,观众看到的不仅是剧中魔幻的场景,更是现实社交媒体时代“冻龄神话”对女性的精神绞杀。

“妖有人性,人含妖心”,妖并非一定作恶,“九命猫”单元猫妖为报恩以命换钱,践行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表明妖亦有好坏之分,善恶并不是以种族来衡量。
《不思异:志怪》则以“纸月亮骗婚”单元影射现代婚恋焦虑,纸月亮以虚幻的财富诱使女子出嫁,将西域幻术暗喻现代感情中的PUA陷阱,讲述了对“恋爱脑”现象的批判性思考。
“皮影戏”单元中,皮影匠人对完美艺术的偏执,实则是暗讽现代人对自我价值的病态执着,照见当代“内卷至死”的疯魔。
“画皮魅影”单元,则以女鬼借尸还魂的故事,探讨执念的双重性,女鬼为复仇附身在少女身上,其“画皮”既是伪装也是自我囚禁,最终在真相揭露时化作飞灰,暗示过度执念终将让自己困于牢笼。

这些故事里,妖怪是人性的提线木偶。它们替我们说出不敢直面的真相——容貌焦虑、婚恋困局、内卷风气,全被装进志怪故事的外壳中。
这种“以古喻今”的创作手法,在《唐朝诡事录》系列中就已经尤为突出,如第二季《西行》“仵作之死”单元,通过独孤羊夫妇的悲剧,直指职业偏见与性别歧视的社会痼疾。剧中春条最终继承仵作事业的结局,打破了传统“替夫尽孝”的叙事窠臼,展现女性自主意识的觉醒。
妖异的内在是人性,那么妖异的外在又该如何在电视剧中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让观众身临其境般感受到东方美学呢?
东方玄幻的桎梏:
如何打造妖鬼幻境
《无忧渡》开篇的“鸮吟”单元,人面鸮蛮娘悠悠吟唱着《诗经・郑风・野有蔓草》,每一句诗都仿佛是命运的丝线,吟唱之时命运的齿轮也悄然开始转动,作为一个不落俗套的引子带我们走入故事。

这部剧背后有着强大的创作团队,由执导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林玉芬导演操刀,为了打造出一个独特的奇幻世界,她的团队耗费了整整两年的时间,精心构建了“广平城” 实景:铜绿的斑驳、瓦灰的质朴、朱色的庄重,交织出一种独特的色彩体系,瞬间将你带入一个不同于盛唐气象的南方古城意象之中。
而剧中“山妖娶亲” 这样的大场面特效,更是采用虚拟制片技术与实景搭建相结合的方式,山妖婚礼上的萤火,是通过动作捕捉与粒子渲染实现的,每一个细节都做到了极致。

红衣骷髅群像既保留传统傩戏的仪式感,又通过动态捕捉赋予其舞蹈般的视觉张力。以电影级的视觉效果,为观众呈现出一个瑰丽奇幻的人妖世界。

《不思异:志怪》虽然在成本上相对有限,但却在创意上实现了突围。剧组大胆采用伪纪录片手法与传统志怪相结合的方式,为东方奇幻剧开辟了一条“低成本高概念” 的创作新路。
这部剧更注重在地性表达。以“皮影夫妇” 单元为例,剧组独具匠心地将非遗技艺 —— 皮影戏,与情感叙事完美融合。
那红白皮影在光影间舞动,红色皮影象征着阳间的生机与温暖,白色皮影则隐喻着阴间的清冷与孤寂,它们一明一暗,一阳一阴,通过这种独特的阴阳隐喻,完成了对生死相隔这一沉重主题的诗意表达。

在那皮影的舞动间,仿佛能看到剧中人物跨越生死界限的深情。
在光影设计方面,更是精妙绝伦。比如在吴进中施展幻术时,水瑶的形象在明暗间交替闪烁,那闪烁的光影仿佛是她内心世界的映射,随着幻术的变化而起伏。
还有杨沅青婚前婚后的色调转变,从明亮欢快到暗沉压抑,直观地反映出人物命运的沉浮。
这种被称为“二楼美学” 的创作手法,在志怪剧中尤为关键,既维持志怪故事的东方悬疑氛围,又要巧妙地避免镜头的转移使叙事断裂,让观众沉浸在剧情之中。

制作团队虽受限于小成本,却将"穷拍美学"发挥到极致:女鬼嫁衣上密绣的湘西厌胜纹,源自团队在凤凰古城三个月的田野考察胡商面具的鎏金錾刻工艺,则由非遗传承人指导复现《东京梦华录》中的"诸色杂卖"场景。当镜头掠过妖魔市集悬挂的唐代绞缬布幡、宋代影青瓷盏,观众恍若置身于《清明上河图》的异界镜像。
这种 "戴着镣铐跳舞" 的创作态度,让虚构的志怪故事获得了历史的厚重感,这种“考据+ 想象”的内容创作,成就了极致的东方美学。

“你看那镜中的妖,像不像当下的你我?”
当《无忧渡》的镜妖对着观众诡笑时,当《不思异:志怪》的皮影匠人割破手指时,我们发现——志怪剧从来不是逃避现实的虚构幻想,而是一面让人无处遁形的镜子。
这才是志怪剧的终极思想:所有妖怪,终将在人间找到归宿。
其实,妖怪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令人唏嘘的故事,他们或许贪婪,或许忠诚,人心亦是如此,这种人性与妖性的交织,使得剧情更加丰富和深刻,运用现代技术使这些传说寓言转化为视觉符号,使人们直面人心的复杂。
这就是中式的志怪文学中的东方哲思,用妖鬼之口诉说人间真理,以虚实交错叩问本质,在传统与现代中窥探人性。
主编:罗姣姣
文:芦语涵
排版:芦语涵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