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孤独症儿童是一段充满挑战与成长的旅程,作为家庭的核心养育者,焦虑情绪往往如影随形、无处不在。而这些情绪的来源包括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社会压力、长期照护的身心疲惫等。
今天(4月2日)是“世界孤独症日”,区精神卫生中心的儿童心理学专家们为孤独症家庭送上了一份实用指南,帮助家长应对照护孤独症儿童过程中的情绪难题。
心理调适
✦
先照顾好自己,才能更好地照顾孩子
1. 接纳情绪,拒绝自责
✦
孤独症的成因与教养方式无关,孩子是神经发育问题,这个状况的出现并非是父母的错误,不要过度的指向自我,内疚和内耗。
出现焦虑情绪也是非常正常的,养育人可以通过写日记、与信任的人倾诉等释放情绪。
2. 设定合理期待
✦
养育人要学习区分自己的“目标”与“执念”:长期干预的目标是帮助孩子提升生活质量(如学会表达需求),而非强行“治愈”或追赶同龄人,不要执意追逐所谓的“完全正常”。
庆祝微小进步:哪怕孩子今天多看了你一眼,或主动指了一次物品,都是值得肯定的成长。
3. 建立“心理安全网”
✦
养育人还可以加入家长互助小组,与经历相似的家长交流,减少孤独感(如线上社群、线下家长会),还可以定期咨询心理医生,通过专业支持帮助处理焦虑及创伤性情绪。
资源整合
构建支持系统,减轻孤立感
1. 明确“我需要什么帮助”
✦
可以联系当地残联或公益组织,寻找临时托育机构,给自己放半天假。也可以了解医保报销政策(如部分康复项目可报销)、申请残疾补助或公益基金。
2. 与专业人士合作
✦
定期与干预团队如医生、特教老师沟通,共同制定个性化计划,避免盲目尝试“偏方”。学习记录孩子行为的具体表现(如“每周尖叫3次,每次持续10分钟”),便于就诊时和医生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
3. 家庭分工与边界
✦
要学习与伴侣、祖辈明确分工:比如爸爸负责陪玩,妈妈负责沟通学校等,拒绝“孤军奋战”,一个人承担所有的责任。也要注意保护婚姻关系,家庭中有一个孤独症的孩子,每个人都有情绪,学习每周预留1小时“二人时间”,避免因孩子问题忽视夫妻情感。
日常实践
化解冲突的实用技巧
1. 应对情绪崩溃
✦
孩子崩溃时:优先保障安全,移除危险物品,用平静的语气说“我在这里”。避免在激动时讲道理,待情绪平复后用图片或简单语言复盘。
自己崩溃时:设定“暂停信号”(如对伴侣说“请换班10分钟”),离开现场深呼吸。
2. 简化生活流程
✦
视觉化日程表:用图片或简笔画展示每日流程(如起床→吃饭→游戏),减少孩子因未知引发的焦虑。
“5分钟提前预告”:活动转换前提前告知(如“5分钟后我们要出门了”),避免突然变化。
3. 应对外界评判
✦
预设回应话术:对质疑“怎么不管孩子?”可以这样回应:“他在用他的方式适应环境,谢谢关心。”对周围人过度关注孩子生病问题可以这样回应:微笑点头后转移话题,保护隐私。
选择性屏蔽恶意:明确“他人的无知不代表你的错误”。
长期规划
为未来储备希望
1.分阶段制定计划
✦
短期目标:聚焦基础能力如沟通、自理等。
中长期目标:根据孩子能力探索职业培训比如如手工、园艺等,进行社区融合支持。
2.法律与财务准备
✦
咨询律师设立特殊需要信托,确保孩子未来生活保障,了解监护权政策,提前规划成年后的监护安排。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送给孤独症养育者的一句话:你不需要成为“超人家长”,请好好的爱自己,你的健康与幸福,是孩子最重要的后盾。
资料丨区精神卫生中心
编辑丨吴百欣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