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的欧洲,灯火辉煌的街头,港口的船只来来去去,冒险与野心在空气里发酵。大航海时代刚刚把非洲勾勒上欧洲人的纸面地图。沿着大西洋的航道,殖民者把一个名叫萨拉·巴特曼的非洲女孩命运改写得四分五裂——像一张被撕扯开的命运彩票,到底谁能想到,这张彩票里只窝着苦难?

非洲女孩巴特曼因有巨臀,一生被赤身裸体展览,死后还被做成标本

祖祖辈辈生活在好望角的巴特曼,从没见过欧洲人的船。那一年她才二十来岁,家乡的天空热辣炽白。有人说,那儿土地贫瘠,其实不过是大国博弈下,被割裂的生活方式。巴特曼也没法选,荷属殖民地的残酷秩序抹平了一切家庭界限,一切归于主人的分配。日子里没有想象,她只是用力活着,觉得人生最坏不过如此罢了。可这些想法又有啥用?有人敲门,有“机遇”降临,命运马力全开。

那天她看见两个白人男人——一个荷兰雇主早已习以为常,另一个外头来的英国医生威廉,鹰嘴般的目光始终停在自己身上。这种凝视让巴特曼有点晕,也有点难受,还剧烈地想挣脱。可她还是愣住,至于愣了多久,谁说得清?威廉有点自负地打量着这个女孩——她和其他人不大一样。她的臀部极大,在欧洲,奇观总被赋予商品价值,这次也不例外!

非洲女孩巴特曼因有巨臀,一生被赤身裸体展览,死后还被做成标本

威廉与雇主塞扎尔很快商量妥当,许诺给她“自由”、金钱,说欧洲人以艺术家的眼光赏识她。她不信也没别的路走,只能跟着几个陌生人上了前往伦敦的船。上船那刻,她想着要是自由与钱有一份也不错——其实她根本不懂欧洲人的游戏规则,谁会提前知道人生的结局,都是一步步被推着走下去的。

她没想过,伦敦的街头有她的海报,橱窗、剧院、马戏团里全是她异乡的姓氏。观众像潮水一样从四面八方涌来。她的身子,成为一场秀。有人大声嘲笑,有人递来酒杯。她每天赤裸被展览,也没人告诉她理由。羽毛、布条、灯光,夜幕下,她成了异族女人的“代表性标本”。神奇与丑陋、艺术与嘲弄,一切被搅成了一锅热气腾腾的欲望。她和观众之间只隔着一层薄薄的铁丝网,有人用棍子戳她的臀部,有,人甚至问她是不是带着假屁股?

非洲女孩巴特曼因有巨臀,一生被赤身裸体展览,死后还被做成标本

欧洲的上流社交圈,每个夜晚都在说她。女人们穿着高领裙嫌弃她野蛮,男人们却在楼下排队买票,等着看她像动物一样被参观、评论,好像好奇也不是原罪。威廉和塞扎尔开心得数钞票,把那些钱分成几摞藏起来,谁也没给她一分真正的选择权。巴特曼有时觉得自己更像个传说,一个没人关心的故事主角。

伦敦热潮慢慢冷却,人们的目光也渐渐分散。威廉决定带她去法国,差不多把她像一台移动的机器——利润榨干,就拉到别的城市再收割一遍。巴黎的冬天冷清,她每天醒来都得适应那种陌生的黏腻空气。她在笼子里,被灌输更多的“科学性”意义。法国学者们凑近玻璃罩子研究她的骨骼、脂肪分布。居维叶,有点像孩子看新玩具那样摩拳擦掌,对她的身体充满饥渴的解剖冲动。他们把她叫做“霍屯督的维纳斯”,但骨子里根本没有任何敬意。奇怪的称号,越听越像耳光,巴特曼实在无力承受。

非洲女孩巴特曼因有巨臀,一生被赤身裸体展览,死后还被做成标本

27岁的她在巴黎死去,没有家人陪伴,没有人送终。她的死亡,像一只没响的钟,安静到几乎没人发现。可死亡也不是终点,新的羞辱开始了。居维叶亲手解剖了她,剥下皮囊,取走头骨和生殖器,塞进防腐容器,还专门写了科学论文宣称这些特征说明她“更像猿类”。这些器官成了法国人类学博物馆骄傲的陈列品,几十年被一拨接一拨的观众指点、注视。身为人,死后竟也没有体面和尊严。

讽刺的是,欧洲学者们自诩为科学潮流领导者,却如此轻易地用种族为工具,折磨和羞辱他人。他们说这是“生物证据”,实际就为了一己之乐。居维叶的档案和博物馆展示页面至今还保留着历史档案,一些照片公开于网络,很难让人不愤怒!法国官方最开始死活不答应归还骨骼,还声称要保护所谓的“科学遗产”。在持续几十年的呼吁、抗议、社会压力下,2002年,法国终于将巴特曼的遗骨归还南非。

非洲女孩巴特曼因有巨臀,一生被赤身裸体展览,死后还被做成标本

有人把她葬在了家乡的土地上,仪式隆重,几乎是全体民族哀悼。她的名字成为南非妇女节的象征,每年都会被提及。南非的老人们对小孩反复讲她的经历,让一代又一代人记住,她不是一个笑柄或展品,那些苦难与屈辱是历史的锈迹!

也有人说,欧洲某些人其实也是受害者,比如一些参观巴特曼的人后来表达过愧疚,还有被种族观念束缚的普通工人。可这种说法总有点让人不舒服,好像在稀释伤害本身。受害与加害,本也分不清?可事实摆在这里,巴特曼不是唯一一个这样的人,还有成千上万个无名的身体,以“科学”“娱乐”“民俗”为借口被陈列和解剖——想想,哪怕到了21世纪,“种族”的幽灵依然没有散去。欧美国家偶尔还会爆发种族冲突,南非也始终不敢松懈。历史似乎没有教会人类多少东西,还是有人用肤色、文化、出身在划界限。

非洲女孩巴特曼因有巨臀,一生被赤身裸体展览,死后还被做成标本

如果说,巴特曼的一生证明了什么,那就是真的没什么伟大的命运,不过是一连串偶然和错误的选择她根本不知道的路。那些展柜、玻璃罩、标本、报告,不断提醒我们——人有时比野兽还要残忍。也许,尊严和自由很容易在权力与金钱面前消失无踪,甚至让世界变得冷漠又丑陋。

不过,南非为她立起雕像、法国归还遗骨、国际社会大量报道、批判,这几年已然成为全球反歧视的案例样本之一。有人说她的一生代表了人类最底层的无奈和巨大勇气,也有人觉得她不过是一枚时代的棋子,连反歧视的标签都算不上。矛盾吗?其实每个人看法都不一样,不需要刻意统一答案。

非洲女孩巴特曼因有巨臀,一生被赤身裸体展览,死后还被做成标本

成千上万个像巴特曼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变化。遗憾的事总还会发生,不过世界也确实在改变。她的名字写进了课本,也出现在抗议横幅上,有人穿着印着她头像的T恤,有人在国外博物馆门口大声喊着要公平。可谁是下一个巴特曼呢?可能随时出现,也许现在还在角落等待。

这一切,远比看展览刺激,历史其实没那么远。

非洲女孩巴特曼因有巨臀,一生被赤身裸体展览,死后还被做成标本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