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起源可能并非我们所想?诺贝尔奖得主提出宇宙循环论,他发现了什么证据?

自然界的花开花落,生命的兴衰更替,似乎都遵循着某种自然规律。那么,孕育万物的宇宙是否也有其生命周期的终点?是否存在一种根本的秩序,它像底层代码一样,从不可名状的“无”中创造出一切存在?许多实证主义科学家在探索这个问题时转向了神学,但我们这里不讨论神的存在。否则,我们对宇宙的理解将永远停留在一个无法触及的真空地带。

随着大爆炸理论的深入,人们对于宇宙的终局产生了更多的猜想。例如,基于熵增理论的热寂学说认为,宇宙将从有序滑向无序,最终达到热平衡,所有有效能量转化为热能,生命无法继续,宇宙温度逐渐降低至绝对零度。如果质子不稳定,重子物质最终也将消失,宇宙中只剩下辐射和黑洞,最终黑洞也会因霍金辐射而蒸发。

然而,不必悲观,因为还有许多可能性等待我们去探索。罗杰·彭罗斯博士,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提出了一种新的宇宙构想。彭罗斯博士在研究自然界的结构形态时,发现从原子到星系都表现出一种重复的等比缩放特性。这启发他思考宇宙是否也存在一种更高级别的共形结构模式。通过数学和概念分析,他提出了一个循环的时间尺度,用以解释宇宙事件。

彭罗斯博士的共形循环宇宙论认为,时间是闭合的,宇宙将经历无限多个循环周期。每个周期以热死亡结束,动能转化为潜能,下一个周期则以大爆炸开始。黑洞在这个模型中扮演着保存每个周期信息的角色,成为下一个周期的“种子”。这种模型下的宇宙基本结构和规律都满足共形的等比缩放对称性。

彭罗斯博士的理论认为,宇宙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具有循环结构,不存在真正的“起源”,而是在自我包含的环回过程中不断重生和衰亡。黑洞可能代表着时间的“窗口”,连接着不同循环周期。从逻辑上讲,宇宙在时间轴上是“永恒子”,既存在于过去,也将存在于未来。

彭罗斯博士的理论框架一经提出,就引起了人们的严肃探讨。他利用广义相对论和严格的数学框架,通过高性能计算机测试理论预测,如黑洞的形成与碰撞过程。他还系统地论述了理论预言的物理量是否符合对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宇宙膨胀等的观测结果。

尽管循环理论仍有许多局限性,缺乏直接的观察数据,但随着观测技术的进步,我们可能会在引力波或背景辐射等宇宙现象中找到新的证据。超级计算机可以更好地模拟天体物理动力学。循环学说还可以激发跨学科的应用,如识别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中过去周期的特征。

虽然未来的挑战充满不确定性,但这一激进的学说为探索宇宙的本质开辟了新的途径。随着理论和观测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对宇宙起源、演化和文明发展的理解可能会得到全新的重塑和诠释。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