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73年冯白驹去世,周总理:追悼会规格要高,讣告要在人民日报头版

文|避寒

编辑|避寒

《——【·前言·】——》

冯白驹去世那天深夜,中央政治局开了个罕见的会,周恩来拍板:追悼会规格要高,人民日报头版发讣告。

为何一个来自海南的“地方干部”,能在北京引发这么大的动静?他到底经历了什么?

73年冯白驹去世,周总理:追悼会规格要高,讣告要在人民日报头版

琼崖人民的一面旗帜

1903年,海南琼山云龙镇一个叫长泰村的地方,出生了一个后来改变琼崖命运的人,冯白驹。

家庭清寒,父亲是个识字不多的农民,他却在少年时代读完了四书五经,又接受新学,能文能武,是典型的乡村“神童”。

73年冯白驹去世,周总理:追悼会规格要高,讣告要在人民日报头版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他在琼山中学带头组织游行示威,海南虽远离大陆政治中心,但风起云涌的时代,没有一寸土地是“安静”的。

他被学校记过,差点开除,家人怕他惹祸,但他反而更加坚定。

1925年考入上海大夏大学预科,在大城市,他接触了《新青年》《共产党宣言》。

这年冬天,在一次地下组织的小型读书会上,他第一次听到了“无产阶级专政”这个词,之后回琼,主动要求参加革命工作。

1926年11月,他成为中共正式党员,仅仅一年后,琼崖党组织遭到重创,特委书记黄学增等核心骨干被捕遇害,组织几乎瘫痪。

73年冯白驹去世,周总理:追悼会规格要高,讣告要在人民日报头版

冯白驹临危不乱,建议召开各县代表联席会议,紧急重建特委,那时他才26岁。

会议在万宁县一个破庙中召开,参会人员多数穿着草鞋,带着干粮卷,冯白驹提出,要把琼崖革命当作“独立支部来做”,不依赖上级命令,不等上级物资,这番话,被当时很多人记了一辈子。

1930年1月,冯白驹正式接任琼崖特委书记,为了让组织“接上线”,他亲自带材料到上海,面见李立三和周恩来,得到批准和支持,带回了中央指示和少量经费。

最艰难的是1932年母瑞山时期,当时敌人围剿加剧,队伍从百人迅速减员,吃野菜,喝雨水,住山洞。

八个月后,只剩25人,冯白驹带着这25人突围,穿过热带丛林,重新建立联络。

这25人后来成了琼崖抗日根据地的骨干,也奠定了“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基础。

73年冯白驹去世,周总理:追悼会规格要高,讣告要在人民日报头版

1937年9月,他在广州被国民党逮捕,身上带着地下文件,一旦翻出就是死罪,他被关了两个月,始终咬牙没松口,周恩来得知后,多方斡旋,终于在11月将他营救出狱。

周恩来这次搭的“人情”,六年后以另一种方式回报了党。

73年冯白驹去世,周总理:追悼会规格要高,讣告要在人民日报头版

抗日烽火中的孤岛战线

1938年12月,冯白驹宣布:“我们不走,我们就在琼崖打。”这年12月5日,琼崖红军正式改编为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十四区独立队,史称“云龙改编”。

队伍总人数刚过300人,装备是缴来的旧枪和十几发子弹。

73年冯白驹去世,周总理:追悼会规格要高,讣告要在人民日报头版

一个月后,日本人就在潭口登陆,1939年2月10日,潭口阻击战打响,这是海南岛的抗日第一战,冯白驹亲自指挥,这一仗,击退了日军的试探性进攻,震动全岛。

他没有去广东大后方“另谋发展”,而是留下,在敌占区组织游击战。毛泽东看了报告后批示:“琼崖特委书记还是由冯白驹同志担任好。”

他提出两个口号:“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等待时机。”

1940年起,琼崖纵队开始袭击交通线、据点,武器从敌人身上夺,药品靠老百姓藏,抗战高峰时期,队伍扩展到7700人。

最典型的战例是1943年白沙起义。

73年冯白驹去世,周总理:追悼会规格要高,讣告要在人民日报头版

琼崖纵队支持黎族、苗族农民武装反抗,成立了白沙抗日根据地,很多外地干部下乡不懂方言,黎族群众怕是“假共产党”。

冯白驹下乡住了半个月,靠着一口海南话赢得信任,最后白沙地区成为海南腹地最牢固的根据地。

当时海南岛被日军占领,粮食供应靠海运,冯白驹亲自筹划水上截击,三次伏击运粮船,缴获大批物资。还有一次,用破船伪装成渔船,突袭日本炮艇成功。

到了1945年抗战胜利,冯白驹手下已经有7700余人,掌控全岛一半地区,岛内有12个县,有7个归他控制。

73年冯白驹去世,周总理:追悼会规格要高,讣告要在人民日报头版

这支部队,在孤岛上与日军周旋七年,从没接到中央的实质支援,全靠地方动员和游击战略撑下来。

这就是后来毛泽东点名表扬的“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基础,而背后那句话不是山藏人,而是人藏人”,成了琼崖军民之间最深的默契。

73年冯白驹去世,周总理:追悼会规格要高,讣告要在人民日报头版

解放海南岛前后的抉择与曲折

1945年抗战胜利后,全国各地不少抗日游击队被调往内地整编,琼崖纵队也收到了北撤命令,可冯白驹没动。

海南地处孤岛,交通断绝,一旦撤离,敌人卷土重来,人民就没了依靠,他向上级提交报告:坚决留下,坚持武装斗争。

73年冯白驹去世,周总理:追悼会规格要高,讣告要在人民日报头版

这份报告在延安引起了注意,刘少奇批示:“海南特殊,可由其另行决定。”于是,冯白驹在五指山深处建立中心根据地,秘密训练、扩充队伍,筹划大决战。

1950年春,第四野战军准备发起渡海作战,冯白驹配合做岛内策应,多处港口提前爆破,敌军调动路线被切断。林彪评价:“渡海能成功,岛内配合是关键。”

毛泽东也说过一句话:“金门没拿下来,是因为缺少一个冯白驹。”

1950年5月,海南解放,全岛剿匪、整编、清查,冯白驹全部参与。

1951年4月,他出任海南行政公署主任,成为海南行政最高负责人,他提出“耕者有其田”“不砍一棵树”,大力保护热带森林和土地分配。

73年冯白驹去世,周总理:追悼会规格要高,讣告要在人民日报头版

这个职位只设过一届,他是海南历史上唯一一位行政公署主任。

进入新中国后,冯白驹职务接连上升,担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中共海南区委第一书记,可很快,风向变了。

1957年,他被定性为“地方主义典型”,遭到严厉批评,会上点名、检讨、撤职,有人写大字报骂他搞“山头主义”。

冯白驹没争,没辩解,只说:“我要是离开了琼崖,就是死人。”

调离海南后,他去了浙江,任副省长,这是个安排,也是“冷处理”,他没抱怨,开始学浙江方言,带干部下乡搞调研。

他有句口头禅:“海南话我讲了半辈子,现在换个地方,得重新学。”

1963年4月,他被任命为浙江省委委员、副省长,那一年,他60岁,依然风雨无阻地跑基层,台州、绍兴、丽水,到处都有他的足迹。

后来的某些年代,他也受到了一些误解,他曾说:“人活着,总得对得起当年死在母瑞山的那些人。”

73年冯白驹去世,周总理:追悼会规格要高,讣告要在人民日报头版

1972年,他身体出了问题,肺部和胃部情况严重,浙江省报北京备案,结果,周恩来亲自批示:“安排到北京治病。”

北京协和医院开了特例,冯白驹入院,专人照顾,费用全免,病房外贴了特别标识,避免干扰。

这个时候,他已经在政治上被边缘近十年,可这一次,周恩来拍板:“他是老同志,海南的老根据地,是他一手撑起来的。”

73年冯白驹去世,周总理:追悼会规格要高,讣告要在人民日报头版

追悼会规格,要高

1973年6月4日,浙江省委正式为冯白驹平反,恢复政治名誉,但那时,他身体已撑不住了。

一个月后,1973年7月19日清晨,冯白驹在北京病逝,终年70岁,消息传出后,浙江省委即刻派人进京,带着生平材料和医疗记录交中央。

73年冯白驹去世,周总理:追悼会规格要高,讣告要在人民日报头版

当晚午夜,中央政治局开会,时间是凌晨1点,议题就是冯白驹的追悼问题,这在当时极为罕见。

会上,周恩来定下几件事——

  • 追悼会规格要高,在八宝山举行
  • 《人民日报》第一版刊出讣告
  • 花圈由国务院和军委出
  • 叶剑英代表中央参加追悼会

会上还讨论了一件事,冯白驹1937年被捕时写过一封信,曾被指控“妥协”。

周恩来拍板:“那封信我们看过,没问题。”当年他亲自营救冯白驹出狱,现在再次澄清。

7月28日,八宝山追悼会举行,参加的人很多,有叶剑英、纪登奎、李德生、周建人、廖承志等,还有中央军委、国务院、总政派代表。

73年冯白驹去世,周总理:追悼会规格要高,讣告要在人民日报头版

周恩来没来现场,但亲自送花圈,亲自审定悼词。

第二天,1973年7月29日,《人民日报》头版登出讣告,这是极少数“省级干部”享受的待遇。

悼词这样写:

“冯白驹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是中国人民的忠诚战士。”


“在长期坚持海南的革命战争中,贯彻毛主席的人民战争思想,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克服种种困难,与敌人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这段文字,是周恩来亲自修改的,稿纸上有他的亲笔圈划,“不屈不挠”四字是他加的。

这个追悼会,不只是送别一位革命老兵,更是一次历史的公正回响。

73年冯白驹去世,周总理:追悼会规格要高,讣告要在人民日报头版

海南岛的很多干部后来回忆说,“我们海南,是靠冯白驹撑起来的。”而在北京,也有老人说:“有的功劳不会忘,就像这场追悼会。”

冯白驹一生,从海南农村走到国家中枢,从游击山头到人民大会堂,经历了三代领袖时代的风云变幻,身后没有遗嘱,只有一句话:“人要做事,不要做名。”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