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曹恩惠 上海报道
代表我国最高技术荣誉的国家科学技术奖于6月24日正式揭晓。
根据央视新闻报道,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包括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人、国家自然科学奖49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39项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10人。其中,基础研究领域重大成果持续产出,自然科学奖连续9次产生一等奖。中青年科技人才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在今年的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获奖项目中,来自传统能源和新能源的项目数量超过20个,涉及了煤炭、油气勘探、风电、光伏、核能、储能、锂电、氢能等产业。此外,关于智能电网的相关项目亦获得殊荣。
根据记者梳理,在锂电领域,共计5个项目获奖——基于聚烯烃凝聚态结构调控制备高性能锂离子电池隔膜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锂电前驱体反应结晶新装备开发及高端正极材料智能制遣项目、大容量锂离子电池精准制造核心技术与装备项目、面向大规模产业化的动力电池研发与制造关键技术项目以及全过程优化的锂电固废高效低碳处理技术与应用项目则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从项目主要完成单位上看,不少A股新能源上市公司现身其中。例如,星源材质(300568.SZ)为基于聚烯烃凝聚态结构调控制备高性能锂离子电池隔膜项目的完成方之一,宁德时代(300750.SZ)、上汽集团(600104.SH)、宇通客车(600066.SH)、华友钴业(603799.SH)、兴发集团(600141.SH)、赢合科技(300457.SZ)、比亚迪(002594.SZ)、信宇人(688573.SH)、ST百利(603959.SH)、亿纬锂能(300014.SZ)等A股公司或旗下控股子公司则出现在其他四个与锂电相关的项目主要完成单位名单中。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A股新能源公司斩获了多个获奖项目:华友钴业参与完成了锂电前驱体反应结晶新装备开发及高端正极材料智能制遣项目和全过程优化的锂电固废高效低碳处理技术与应用项目,宁德时代则参与完成了面向大规模产业化的动力电池研发与制造关键技术项目和全过程优化的锂电固废高效低碳处理技术与应用项目。
在氢能领域,低铂、高效燃料电池膜电极组件工程化成套制备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202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作为燃料电池中的核心部分,燃料电池膜电极组件的新能决定了燃料电池的功率密度和寿命。然而,传统的膜电极组件的制备工艺和材料存在一些问题,如铂贵金属的高成本、催化剂的活性不高等,限制了燃料电池的广泛应用。这便成为上述项目研发的意义。
在风电领域,海上风电安全高效开发成套技术和装备及产业化项目、超大容量风电能量转换系统的高性能服役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分获202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二等奖。这其中,海上风电安全高效开发成套技术和装备及产业化项目的主要完成单位涉及华电重工(601226.SH)、东方电气(600875.SH)、三峡能源(600905.SH)、金风科技(002202.SZ)、中天科技(600522.SH)、明阳智能(601615.SH)等A股公司或旗下控股子公司,超大容量风电能量转换系统的高性能服役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则涉及金风科技、明阳智能这两家A股风电公司。
在储能领域,共有两个项目——大容量电池储能系统数智化测试与控制关键技术及产业化、新型电力系统大规模锂电储能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202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这其中,A股新能源公司阳光电源(300274.SZ)、德普电气(870725.NQ)、特变电工(600089.SH)、比亚迪等参与的大容量电池储能系统数智化测试与控制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对平抑新能源波动、调压调峰、削峰填谷意义重大。
大容量电池储能系统是新能源电网的“超级稳定器”,但其内有电-化-热多能耦合,外有高压大电流瞬时即变,是工作机理复杂、安全风险最高、研制难度极大的新能源战略装备,被列为国际重大前沿挑战。据悉,该项目实现电池储能系统“电池级测试-装备级制造-场站级管控”全链条创新突破,合作研制成功大容量储能及测试系统等系列新产品,完成大规模产业化应用。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获奖项目中,光伏领域亦有项目入围——高效低成本太阳能单晶硅片制造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获得202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该项目主要完成单位涉及A股光伏公司隆基绿能(601012.SH)、美畅股份(300861.SZ)、有研新材(600206.SH)。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该项目以高效、高品质、低成本、解决行业资源受限为目标,率先攻克了高温真空下超长周期硅单晶循环生长成套技术、米级热场传热传质精细化控制技术、高效氩气纯化回收全流程关键技术、复合场力作用下多轨并行金刚线精镀技术、高效薄片化单晶硅材料切割技术,实现了单晶硅棒和硅片制造核心技术的系统性突破,解决了光伏经济性和配套氩气、高纯石英砂资源供应瓶颈问题,创造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