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时代,当有一个新王朝建立之后,这个新王朝会如何处理前朝皇族的后代?很多朋友们可能通过电视剧了解到的信息是——斩草除根。 实际上,这种方式也有,但并不是全部和主流。接下来给大家聊一聊这个“前朝皇室成员被新王朝如何对待”的话题。 在中国古代有一种礼仪制度,叫做“二王三恪”,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呢? 它的意思就是说新王朝你在建立之后,要把前面的两代或者是三代王朝的皇族后人封为公侯的爵位,以表达对这个前代王朝正统地位的尊敬。 这个制度最早是在上古五帝时期就搞起来了,舜帝当年把尧的后代封爵之后,这种操作方式就被大家延续成了一个传统。 虞舜以尧子丹朱为虞宾; 夏禹封丹朱于唐,封舜子商均于虞。 皆不用臣礼,而用宾礼。 左传当中记载,周王朝建立之后,曾经把舜的后代,还有夏、商两朝的王族分别封在了陈国、杞国和宋国(周武王于牧野之战后,即以虞舜后裔封陈国,夏朝后裔封杞国,商代后裔宋国为三恪)。 这些被加封之后的前代王族,对周天子行礼的时候,是不需要行君臣礼的,而是可以采取宾客礼。

从周代开始,每一次出现改朝换代之后,新的封建帝国都会有样学样,一般都会把前面的两个朝代,或者说最少一个朝代的后人找出来,封给他们爵位。 比如西汉时期就把周天子的后代封为了周子南君,位比列侯,封邑3000户; 东汉时期还把殷商的后人封为了宋公; 这其中最著名的应该就是汉献帝了,汉献帝后来被魏文帝曹丕封为了山阳公; 哪怕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混战,大家都已经杀红了眼,可每次新政权建立之后,那最起码都能够找到一个前朝的后代封个爵位了事儿,大不了待遇给他差一点就是了,但是传统都还没有丢。 二王三恪这个习惯不是说这帮建立新王朝的人们得了便宜还卖乖,打赢了还要羞辱人家前朝的后代。 相反,尊重前朝后人的这种行为,在古代是这些新王朝构建合法性的重要方式。 在西汉以后,元朝以前,中国历史上大多数的王朝,包括魏晋南北朝,那基本上都是通过禅让的方式完成了最高权力的交接。

咱们甭管这个禅让究竟是不是暴力搞出来的,但只要你搞了这个仪式,那就等同于说你这个新政权是接受了前朝的正统。而既然你成了新正统,那就必须尊重前代王朝的合法性。 而二王三恪这个制度就是构建这种合法性的延伸。 咱们拿朱元璋举个例子,朱元璋之前是被韩宋政权的韩林儿封为了吴国公,后来还被封成了吴王,从封号的来源来看,他的权利是韩宋政权给的。 韩林儿自称宋徽宗的后代,那么等朱元璋建立新王朝之后,就算他不留着韩林儿,那也应该是把韩宋朝的皇族请过来给个爵位。 但实际上,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反而是把元昭宗的儿子封为了崇礼侯。 原因很简单,朱元璋他不想承认韩宋政权,他只承认元王朝是自己的前朝,你这个宋徽宗的后人在我这儿根本就不存在。 那等到了清朝,老朱家正经的后人要么被杀了,要么就跑了。 清朝则是把在关外就跟着满人混的朱之琏(朱之琏(-1730),字商玉,号苍岩,满清政府称其为明朝皇室后裔,但字辈与明朝皇室不符合,恐怕为远支或易名)封为了延恩侯,表达对明朝后代的尊重。 不过到了明清这儿,这个二王三恪实际上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 #2月图文动态激励计划#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