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了乌克兰战争,输掉俄罗斯国运?
阿拉斯加的“双普”会上,普京可出的筹码,应该不多。可以想像,目前克里姆林宫的战略天平上,一端是虚幻的历史桂冠,一端是真实的国运代价。
“给我二十年,还你一个强大的俄罗斯。”2000年普京初登总统之位时这句豪言,曾是无数俄罗斯人的希望灯塔。二十四年过去,俄罗斯确实摆脱了叶利钦时代的混乱与衰退,普京以铁腕整肃寡头、打击分裂势力,让国家重回正轨。
但俄乌战争却成了转折点。当俄军坦克开进乌克兰,三万多项西方制裁如暴雨般砸下,俄罗斯在战场推进的同时,也一步步滑向国际孤立的深渊。
一、“大帝”的基因:普京心中的精神图腾
普京的办公室里,悬挂着两位历史人物的肖像:彼得大帝与叶卡捷琳娜二世。他从不掩饰对这两位沙俄君主的崇拜,甚至公开宣称,叶卡捷琳娜二世是他“最佩服的人”。这份崇敬背后,藏着普京对自我历史定位的期许。
俄罗斯历史上仅有三人获得“大帝”尊号:伊凡四世、彼得一世和叶卡捷琳娜二世。他们的共同点在于——疯狂的领土扩张。
彼得大帝为夺取波罗的海出海口,与瑞典血战二十一年;叶卡捷琳娜女皇,则通过六次俄土战争吞并克里米亚,她曾得意宣称:“我带来了最好的嫁妆——克里米亚和波兰。”
这些军事胜利,让俄罗斯从东欧小公国,膨胀为横跨欧亚的巨兽,五个世纪领土增长十余倍。普京的特别军事行动,本质上延续着这种深入民族骨髓的“领土饥渴症”。
当他挥师克里米亚、策动乌东独立时,脑海中闪现的正是先皇们开疆拓土的荣光。
二、扩张的代价:21世纪大帝梦的残酷现实
历史不会简单重复。2022年2月特别军事行动启动后,普京遭遇了先辈未曾想象的困境。现代国际秩序的反应比沙皇时代严厉百倍。
西方三万多项制裁,如绞索般勒紧俄罗斯经济命脉;国际刑事法院发出逮捕令,使普京成为现代史上首个被通缉的五常领导人。更致命的是地缘孤立——瑞典芬兰火速加入北约,中亚传统盟友纷纷转向中国和欧盟。
战场上的“胜利”同样充满苦涩。俄军初期冒进损失惨重后,被迫转为“稳准狠”消耗战:在恰索夫亚尔战役中,俄军每天倾泻6万枚炮弹,用FAB-3000巨型航弹,将乌军工事连人带掩体炸成齑粉。
这种暴力碾压虽有效果,却让俄罗斯深陷战争泥潭。
正如有历史学者指出的:“一场战争持续久了,必然面临政治环境生变,民众的抗议,保守派的上台以及延伸出的内部斗争,都可能改变战争的最后结局。”
更深刻的矛盾在于经济根基。与彼得大帝建立圣彼得堡、叶卡捷琳娜推行启蒙改革不同,普京任内未能改变俄罗斯能源依赖型经济结构。
2023年俄经济增幅仅1.4%,被学者判定进入“低速增长期”。当战争消耗与西方制裁叠加,这个依靠油气换外汇的国家正耗尽发展潜能。
三、虚妄的桂冠:普京难以企及的历史高度
即便俄军最终控制顿巴斯,普京的大帝梦仍将破碎。时代价值观的鸿沟,使21世纪的征服者不再享有荣耀。
彼得大帝时代尚无联合国宪章与国际刑事法院;叶卡捷琳娜瓜分波兰时,“主权平等”仍是启蒙思想家的空想。而今天普京每夺取一寸土地,都在国际社会多留下一个“侵略者”的烙印。
俄罗斯民众或许暂时被民族主义情绪感染。但长远看,历史地位需要实实在在的国力支撑。叶卡捷琳娜留给俄罗斯的不只是67万平方公里疆土,还有让圣彼得堡成为“欧洲文化之都”的软实力建设。普京留给后世的呢?
是遭SWIFT除名的金融体系,还是被苹果、宜家抛弃的消费市场?当俄罗斯大学生运动员只能举着FISU会旗参加世大运时,这个昔日体育强国已然品尝到孤立的滋味。
普京的真正困境在于目标与手段的错位。他渴望通过领土扩张跻身大帝之列,但现代世界的权力游戏规则已变——金砖机制等多边平台才是重塑影响力的主战场。
当俄罗斯将资源倾注战场时,中国正通过“一带一路”积累全球影响力。大帝的勋章,终将被时代重新定义。
体育赛场映射政治现实。今年7月,俄罗斯大学生运动员在德国世大运上高举FISU会旗——而非三色旗。这个象征性场景暗示着:即使俄军夺取顿巴斯,俄罗斯重返国际舞台中心的道路依然漫长。
普京的肖像可能无法与彼得大帝并列。当叶卡捷琳娜自豪展示“克里米亚嫁妆”时,欧洲宫廷争相效仿俄国风尚;而今莫斯科红场阅兵式上的洲际导弹方阵,只能加深“被制裁的堡垒俄罗斯”印象。
国运不在疆域大小,而在选择的道路是否正确。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