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姐妹二人,有你一个,能嫁得顺心顺意,便足够了。”



《折腰》这部剧最难得的是没有污名化女性之间的情谊。

大乔小乔不是国产剧里千篇一律地无脑对立、互相残杀的刻板塑料闺蜜情,她们互救互敬互助互爱,彼此做彼此的避风港,彼此做彼此的保护伞,荣辱与共,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守望相助,心心相印,实在太过让人动容。





“易得无价宝,难得有情郎”,真情、真心才是最大的稀缺品与奢侈品。

《折腰》让人尤为上头的点也许就在于剧中的角色——无论男女主,亦或是各大配角,行事的初心皆在于“情义”二字,而不是“利益”使然。



爱是付出,不是索取,大乔与小乔对彼此皆是如此。

这是血缘羁绊下的爱——亲情是不可以加减计算的,有便是全然地不图回报地付出,没有则是零,并不存在中间斤斤计较的地带。

那是某种无坚不摧,固若金汤的情感与链接,姐妹连心,其利断金,她们是彼此的希望与救赎。

小乔聪明睿智,步步为营,深谋远虑,大乔也不容小觑。

她没有小乔那般巾帼不让须眉的魄力与胆量,也没有那般谨小慎微、深思熟虑、一叶知秋的敏锐与智慧,大乔更为心性纯粹简单,所思所想没有那般宏大,更多只拘泥于闺阁与情爱之中。



然而女性并不只有一种模样,大乔也自有她的璀璨。

经历了变故,在周遭人保护之下,她也逐渐趋于沉稳,认清现实,能屈能伸,当真爆发出如水一般的力量,柔中带刚,外柔内刚,在困境之下,女性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韧劲儿之大是难以估量的。



大乔看似娇柔脆弱,楚楚可怜,但她实质敢爱敢恨,自由独立,勇敢坚强。

当厄运袭来,大乔没有躲避,反而迎难而上,接受命运的暴击,她是自强自主的,就像不被当时的社会教条所裹挟而毅然决然爱上一个马夫一样,她的骨子里是反叛的,是义比天大、情比天重的。

大乔是一个美好的灵魂有香气的女子。

演员何泓姗的演绎是有着画龙点睛般的神效。

换一个演员,这个角色都不会有如此多面且耐人寻味的魅力。



何泓姗赋予了大乔可爱娇俏、活泼纯真,温柔贤惠,善解人意,知性沉稳,灵气狡黠等多样魅力。

有时候,她像个小女孩,天真无邪,软软糯糯,我见犹怜,有时候,她又宛若大地之母,身上笼罩着一股神性的母性的柔美光辉,让人心驰神往,也能顿时变得心平气和。

何泓姗与宋祖儿不相上下,各有各的美感,两个人不似姐妹更胜姐妹,同框的画面出乎意料地温馨和美好。

表演有质感,有层次,何泓姗是个有灵气的演员,出道多年,年近40岁仍不温不火着实可惜。

《雁回时》里的庄语山;

《墨雨云间》里的叶嘉儿;

《岁岁青莲》里的骆青莲;

《我的助理不简单》里的林小小;

《25小时恋爱》里的安然;

《天龙八部》里的阿紫;

《大浪淘沙》里的徐全直;

《锦心似玉》里的乔莲房;

《流金岁月》里的袁媛;

《凤奕》里的叶凝芝;

《爱情进化论》里的刑清清;

《如懿传》里的白蕊姬;

《烈火刀影》里的唐汉彩;

《云巅之上》里的沈嫣;

《匆匆那年》里的方茴

显而易见,何泓姗一直在配角堆里徘徊,隐身于演艺圈的浮华底下,一方面这是个人条件使然,另一方面也是佛系心态所致。

今年38岁,娃娃脸的何泓姗完全没有一个大众想象中的即将步入40岁的女人的颓态和老态,她长了一张无论处于什么年龄都看起来是18岁的面庞,小鹿般湿润也富有灵气的充满故事感的大眼睛更是画龙点睛之笔,她有点神似周迅、安达佑实。

何泓姗是小家碧玉的乖乖女、邻家女孩长相,可爱无害又呆萌,柔弱无依也我见犹怜,难得的是同时气质还不俗,氤氲着一股文艺气与书卷气。

按道理,有观众缘的长相是有先发优势的,如果背后有资本入股,何泓姗的天花板不止于此,可惜,她无资源无背景无后台,而且,她还把路走歪了。

何泓姗于演艺圈崭露头角是拜电视剧版《匆匆那年》所赐。

本来按道理,这么一个大热IP,初出茅庐的她是无论如何也难以攀上的,但命运之神就这么眷顾了她,原定演员临时撂挑子,本是“候补”的她“临时救场”,成就了女主角方茴。

起初,何泓姗是不被观众所待见的,因为她长相并不美到惊为天人,甚至在其他演员衬托下有些相貌平平,而且人设也不讨喜,过于拧巴矫情,但随着剧情的推进,她却让人“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了起来。

何泓姗后来居上,让原著粉啧啧称赞,大家不约而同认可其便是“天选方茴”“是从书里面走出来的女主角”——腼腆文静、内向压抑、木讷呆萌、倔强易碎、决绝痴情、刚烈且有自毁倾向,她平凡又不平凡,让许多观众产生了共鸣,内心也泛起了对往事回忆的涟漪。



有清纯天真的外貌加持,其实何泓姗很适配如此楚楚可怜的清纯小白花角色,但她却令人大跌眼镜地走上了“恶女专业户”的道路。

要么心狠手辣,要么嚣张跋扈,要么娇纵任性,何泓姗被牢牢焊在“恶毒女配”的给大众的既有印象里。



当然,这不能让她大红大紫,只会让她挨骂,收到各种恶意满满的人身攻击,也让其此前积攒的路人缘与角色滤镜变得荡然无存。

不过,这只是导火索,本质上,还是因为何泓姗的欲望跟不上,野心某种程度上取决了一个人事业发展的高度,毕竟人只能得到自己想要的。

一个骨子里是自卑的人有可能当好演员,但绝对不能成为大火的明星。

她并不自信,这是童年经历使然。

1987年出生于重庆市的一个家境优渥、父母恩爱的幸福家庭,从小能歌善舞、成绩名列前茅的何泓姗就是妥妥的大家所艳羡的别人家的孩子,她理应过上“天选之子”的顺风顺水的生活。

但事实却截然相反。

整个小学,她都过得无比晦暗——何泓姗遭受了“校园欺凌”。

直到现在,她都对“为什么会遭到校园欺凌”而百思不得其解,但事实是何泓姗就是被一个习惯在学校里“横行霸道”的“大姐大小群体”给盯上了。

“只要有一个人跟我玩,那个人就会被那一帮人谈话,说,不要跟她玩。”

以至于曾经一起玩得很好的朋友都不得已一个个红着眼眶地对她说:

“对不起,我真的没办法和你继续上下学了,也没办法再继续和你一起吃早餐了。”

就连他们的父母也会对他们进行所谓的“教导”:

“不能跟她玩,不然其他同学会怎么对你?!”

被孤立、被排挤、被冷暴力,被辱骂被使坏,何泓姗遭受的欺凌一点不像大众所以为地那么“真刀真枪”,那么“明目张胆”,那么“声嘶力竭”,而也正因为这样,所以她无处申冤。

一切都发生得很隐秘,大家都觉得这很“正常”,因为没有所谓的“受害者”,就连伤害都很隐蔽,就连何泓姗的父母也这么以为。

一整个六年的小学阶段,她都在孤独地默默隐忍着。

何泓姗变得越来越压抑、麻木、孤僻和自卑,她对痛苦的自我消解的方式是,告诉自己,一切都无所谓。

“成绩好一点儿用都没有。”

然后她开始隐藏自己,降低自己的存在感,企图通过不露锋芒来减少别人的恶意,后来,她习惯了也真的无所谓了,但自卑早已深埋心底。

不争不抢成了何泓姗自保的手段。

她现在也如此,小学这一经历对其是影响深远的。

何泓姗不善于表达情感,小时候没有情绪出口的人,长大后一般也很难敞开心扉,她可以是很好的倾听者,但却做不到情感外露。

所以,何泓姗对待喜欢的人,实在被动,从不主动,唯一的主动是主动地去暗示。

大学,她暗恋过一个同班同学。

表达喜欢的方式是将对方发给她的消息抄了整整一本厚厚的笔记本。

而抄到最后一页,何泓姗才后知后觉意识到,对方好像并不知道自己的喜欢,于是才鼓足了勇气进行了第一次表白。

对方的回复让人如鲠在喉:

“我在远方有个女朋友。”

当时何泓姗年轻,像飞蛾扑火一般,不死心继续问,硬是想要到一个答案:

“那你到底喜不喜欢我?”

半个小时后,消息才姗姗来迟:

“我不喜欢你。”

她死心了。

两年后,何泓姗把自己抄了一本笔记本的事情告诉了男方,因为那会儿他突然反过来来追她了。

不过,何泓姗拒绝了,她百感交集,心里想着:

“你当初看不出我的好吗?”

又两年后,何泓姗把那个笔记本给了那个男生。

她不想破坏当年那份纯真的感情。

现在,何泓姗38岁,单身一人,在感情里,也依然被动。

但她已经治愈好了自己。

她的救赎不是哪个男人,哪个旁人,而是她自己,是表演,还有摄影。

在表演的过程中,何泓姗可以通过变成各种各样的另一个人去尽情地释放自己的情绪,而摄影则让她更安全、更从容地做着自己。

“演戏和摄影都很重要,无法择其一,演戏是脱离,摄影是回归。”

拍完《匆匆那年》,她深陷角色,入戏太深,陷入抑郁,不仅触发了严重的社交障碍,还三番五次有跳楼的冲动。

那个时候,是摄影救了何泓姗,当她拿起相机的那一刻,她看到了具体的生活,当生活的点滴流入自己的每一天里,她重新燃起了活着的希望。

因为热爱,所以擅长,因为擅长,所以更热爱。

作为一个摄影师,何泓姗显得灵气四溢,才华横溢。

不仅在享誉世界的相机品牌徕卡摄影学院大师班中成为了唯一一个被选中为学员的中国女艺人,还破天荒地荣获了美国《国家地理》的全球摄影大赛中国区的华夏典藏奖的至高无上的荣誉。

一个人的状态是不会骗人的,年近40岁的何泓姗无疑是幸福的。

因为她拥有自由,既是精神上的自由,也是物质上的自由,她还拥有爱,来自世间万物对自己的爱,也有她自己对世间万物的爱。

——原创不易,敬请点赞关注——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