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1882.壶口瀑布砌围墙也就罢了,还把售票处搬到八公里外,
2942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想看一眼黄河最咆哮的壶口瀑布,先得被景区大巴晃到晕车,再被一堵灰墙挡掉半条视线,这哪是旅游,简直是闯关。”
围墙+8公里接驳,不是今年才冒出来的怪招。
山西侧2018年就把大门迁到吉县县城边缘,观光车票从20元涨到40元,再涨到现在的90元,单程20分钟,旺季排队1小时起步。
陕西侧去年冬天悄悄跟进,售票厅缩在塬底下,游客一下高速就被导流进停车场,想步行?
保安一句“危险”直接劝返。
两边看似竞争,实则默契:把自由参观变成强制消费,门票100元只是入场券,交通费才是现金奶牛。
更扎眼的是那堵墙。
陕西段沿河道砌了2米高、近1公里长的灰色护栏,只留三处“拍照口”,手机举高才能拍到完整瀑布。
官方说辞是“落石防护”,可墙顶装了单向透视玻璃,外侧看不见里头,内侧能把游客一举一动看得清清楚楚。
网友航拍对比图显示,2021年还能下到二级平台,现在平台被封,栈道外扩3米,底下就是商贩区,租一件军大衣30元,买一包瓜子20元,消费了才能靠栏杆拍张“无遮挡”合影。
黄河的壮阔,被切成一段段付费橱窗。
有人翻出旧账:壶口瀑布2016年就被央视点名“围栏挡景”,当时承诺整改,结果越整越高。
同属黄河的龙门瀑布、三门峡,去年也传出“围墙试点”,理由同样是“安全管控”。
模式一旦跑通,复制速度比黄河水还快——游客成了流水线上的包裹,被门票、车票、二次消费层层打包。
最尴尬的是,壶口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按照《风景名胜区条例》,核心景区应“方便公众进入”,现实却变成“想看先买路”。
条例没有牙齿,游客只能被咬。
数据更冷:2023年“五一”假期,壶口陕西侧单日接待2.3万人,其中80%选择大巴接驳,交通收入超过门票收入,占比达54%。
也就是说,景区挣的钱里,一半以上来自车票和停车。
围墙+外迁,不是安全考量,而是利润最大化的新公式。
黄河水再咆哮,也冲不动这道算盘。
有人支招:导航设成“壶口瀑布山西侧古渡口”,从克难坡村口小路下去,还能免费远观,但步行40分钟、土崖陡峭,老人小孩根本吃不消。
另一条“野路”在陕西侧,从下游冯家塬穿玉米地,雨季频繁,当地村民也不敢带路。
官方把正路卡死,野路风险自担,游客只剩两个选项:要么乖乖掏钱,要么打道回府。
自然遗产成了垄断商品,连“看一眼”都要被定价。
说到底,大家不是不肯花钱,而是讨厌被当韭菜。
围墙挡得住视线,挡不住口碑下滑。
短视频平台上,“壶口劝退”话题播放量已破3亿,最高赞留言只有一句:“黄河不是谁家后院,别让子孙只在照片里认识它。”景区若继续把游客当提款机,总有一天,连大巴都拉不来人。
到那时,再厚的墙,也挡不住空荡荡的栈道。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