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千古风流才子,他的学生遍布天下,其中就包括了宋朝第一才女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李格非被誉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他与苏轼之间的师徒关系在历史中留下了独特的一笔。然而,关于李清照与苏轼是否见过面的问题,却没有相关的确切记载。

苏轼出生于公元1037年,去世于公元1101年,享年65岁;而李清照出生于公元1084年,去世于公元1155年,享年72岁。通过时间线,我们发现苏轼比李清照大了整整48岁,相当于是她的爷爷辈。这使得两人直接的交集时间变得相当有限。

李格非在公元1076年考中进士,成为苏轼的学生。然而,在他成为学生的时候,李清照还只是一个7岁的小女孩,尚未展现出卓越的文学成就。因此,即便两人有过交集,也难以在历史记录中找到确切的记载。

在苏轼被调回京城的元祐六年,李格非成为苏轼的学生,但这一段时间并不长。苏轼因反对废除新法而离开京城,先后在扬州和定州做知州,而后在绍圣元年被贬谪至儋州。在这段时期,苏轼的生活艰难,而李格非则在政治上取得了一些成就。

然而,随着绍圣元年高滔滔老太后去世,苏轼的境遇发生了巨大变化。在绍圣元年,李格非成为礼部员外郎,而他的学生苏轼则被贬谪为宁远军节度副使,最终被流放到广东惠州。这是苏轼人生的一次巨大转折,也是他与李格非之间渐行渐远的时刻。

在绍圣四年,苏轼被贬至儋州,此时苏轼已经61岁,而李清照则是一个年仅13岁的少女。此时,李格非升任礼部员外郎,李清照正值青春少女。这一年,苏轼去世,李清照已经24岁,自号易安居士。

李格非在绍圣年间迅速崭露头角,但也受到了政治风云的影响。他曾被外放为广信军通判,后来却因拒不奉命而遭到罢官。李格非的政治生涯起伏较大,但总体而言,他逐渐成为当时的官场精英。 然而,李格非和苏轼师徒之间的翻脸却在政治风云中渐行渐远。苏轼的反对废除新法和与元祐党人的冲突使得他的政治前途堪忧。而李格非,则在这场政治斗争中选择了与新党人合作,这使得他在政治上取得了一些优势。 赵挺之是新法支持者,他力挺新法成员,同时也对苏轼怀有不满。而李格非,为了保护自己的政治生涯,可能也做出了一些让人费解的选择。李清照在这场政治博弈中成为牺牲品,嫁给了赵挺之的儿子,也意味着她与苏轼之间的联系可能因政治因素而逐渐淡化。 绍圣元年,李格非被召为校书郎,升任礼部员外郎,这一时期是他政治生涯的巅峰。然而,由于他的新党背景,赵挺之不愿意接纳他,最终导致了他的罢官。而赵挺之本人也在政治斗争中失势,被罢免了宰相之职。 李格非的复出并未再现辉煌,赵挺之的家族也因政治变局而举家搬迁。李清照,虽然逃过一劫,却也不能摆脱政治风云的影响。她在1107年自号易安居士,已是24岁,而苏轼则在1101年去世,享年65岁。 综合考虑,苏轼与李清照,尽管有过师徒关系,却因年龄差距和政治斗争的困扰,未必有过深入的交流。苏轼的人生多曲折,而李清照则在政治风云中承受了家族的艰辛。他们的故事交织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文学与政治的双重遗产。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