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了预售、没有了烧脑小游戏,今年的618对于消费者来说毫无疑问称得上是最简单的一个618,但对于电商平台的卖家而言,今年这个618却格外残酷,各大平台围绕“低价”可谓是刺刀见红。特别是以低价著称的拼多多,在今年618搞出了一个卷出新高度的操作,即上线“自动跟价”功能。拼多多方面宣称,自动跟价可以帮助商家自动盯牢竞品售价,在授权范围内只要对方的价格比自己低,系统就会自动把价格降得比对方更低,以获取流量和订单。
在此次618落幕之后,拼多多在6月21日宣布调整此前推出的“自动跟价”服务协议,进一步扩大对开通该功能商家的改价商品范围,此外平台可对开通“自动跟价”功能商家的所有商品进行价格修改,而此前该功能只能修改商家授权的活动商品价格。此举就相当于是将自动跟价从一个618期间的特殊策略,变成了日常适用的常规功能。
消息一出,很快就在电商卖家中引起了轩然大波,因为自动跟价对于商家可谓是“七伤拳”,属于先伤己、再伤人。根据平台上的实时数据和竞争对手的价格自动调整产品价格,以确保定价策略始终在市场上保持竞争力,其实并非是国内电商平台的首创,而是亚马逊最早提出的玩法。
作为一个全球性的电商平台,亚马逊的卖家也来自五湖四海,并横跨不同的时区,但卖家显然不可能做到24小时不间断地监控平台上商品的价格波动情况。因此亚马逊就推出了一个名为Amazon Automated Pricing的功能,来帮助卖家节省时间和精力,避免手动调整价格的繁琐过程。
咋一看,这似乎是个对商家有利的功能,因为它的存在可以帮助商家在商品的定价策略上始终紧跟市场动向。如果没有电商平台如今围绕“低价”展开的对抗,自动跟价显然会是一个很好的功能,但是在当下国内的电商市场中,自动跟价或许只能成为逼迫商家内卷的催化剂。
在“低价为王”成为当下电商平台的底色之后,以至于无论是哪个平台,流量向低价商品倾斜就成为了大家心照不宣的做法。一旦到了类似618、双11这种大促节点,通常商家也会专门推出几款低价商品,以福利的形式来为自己的店铺引流,这也是近年来电商卖家的通行策略,拼多多在今年618期间上线自动跟价功能会得到部分商家的青睐,也是出于这一点。毕竟某些活动款反正就是为了博眼球,加入自动跟价显然百利而无一害。
可谁曾想到,拼多多却将自动跟价常规化了。这下即便不需要监管部门出手,拼多多上的“全网最低价”就已经名存实亡,因为在自动跟价这个机制下,没有最低、只有更低。不同电商平台之间的互相比价、再搭配平台内的自动跟价,最终的结果就是商家的控价策略会形同虚设。从平台的角度出发,在市场竞争白热化,消费者的购买策略更偏向性价比、种草盛行的背景下,自动比价就与仅退款一样,都是通过向消费者让利以获得后者青睐的手段。
那么问题就来了,自动比价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一件好事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诚然自动比价的出现,意味着在电商平台上的商品必然会越来越便宜,因为率先降价的商家会在流量分配机制的作用下享受到红利,以往这种红利还会保持一段时间,让商家实现以价换量,拼多多的崛起靠的其实就是这套方法论。可是自动定价工具的出现就会让以价换量失效,因为其他商家也可以实时跟踪竞争对手商品的价格变化,导致主动降价带来的红利期将不复存在。
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后续自然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开始降价的商家,无限制的内卷就会随之而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国内电商行业低价为王的背景下,自动跟价被提出对于消费者就是一个典型的有效加速主义(Effective Accelerationism)策略。有效加速主义是当下AI行业普遍存在的思潮,信奉这一思想的人相信技术的进步是无法阻止的,如果无法阻止、那就顺应它,甚至加速它,从而让该发生的一切尽早发生。
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低价可能会是未来数年部分消费者的第一选择,这就让电商行业过去十余年建立的传统秩序必然会被颠覆,自动跟价则只是加速了这个过程。然而遗憾的是,破而后立对于电商行业是可以预见的未来,但在这一过程中消费者是尝不到甜头的。一旦低价成为市场的主旋律,当商家的利润空间被无限压缩之后,为了生存,自然就只能在成本端来想办法,结果或许就是商品品质的直线下降。
在这样的情况下,跨平台的比价搭配自动跟价这套组合拳,或许真的会把电商平台卖家进一步拖进深渊。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