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戚,一般指的是和自己有血亲或者姻亲的人,亲指的是族内的人,戚指的是族外的人,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多亲戚,比如舅公、舅老爷、叔公、叔姥爷、姑婆、婶子、姨夫、大舅子、小舅子、大姨子、小姨子等等。从古至今,在众多亲戚中,舅舅的地位是最高的,这是为何呢?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

《说文解字》中的解释:舅,母之兄弟,妻之父称为外舅,从男,臼声。凡异姓之称,不能称父,故舅之,之所以舅舅的地位高,还得追溯到远古时期,在远古时候,社会还是母系社会,小孩子刚出生的时候,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要是自己的母亲被人欺负了,挺身而出的一定是自己的舅舅。父母双方有时候涉及到利益之争的时候,不惜大难临头各自飞,但是身为母亲兄弟的舅舅,无论如何也是不会见死不救,所以说舅舅也是母亲家族的全权代表,凡事涉及到母亲和外甥的任何事情,舅舅都有很重要的话语权。

到了封建社会后,外戚干政的事件屡禁不止,往往不安分的都是父亲这边的亲戚,因为他们认为自己的血缘更加纯正,所以能够取而代之,比如说西晋时期著名的八王之乱,就是男方的八个亲戚在作乱,相比而言,父亲这边的亲戚很少有取而代之的想法,大多是舅舅帮助外甥坐江山,比如秦昭襄王嬴稷的舅舅魏冉,始终是为了自己的外甥能够坐稳江山,始终是站在姐姐(嬴稷的母后)这边。

在民间有几句俗话叫做“天上的雷公,地下的舅公”“亲言族内,戚言族外”,第一句话能把自己的舅舅和雷公相提并论,可见古人从侧面比喻舅公和雷公一样的受人尊重和敬畏,第二句话的亲自然指的是父亲这一系的亲戚,而戚指的就是母亲这一系姻亲,族内最亲的是父亲、其次是伯父、叔父等,如果家族内发生变动,这些族内最亲的人往往会大打出手,(明成祖朱棣就是朱允炆的叔父,在巨大权力面前,他照旧六亲不认),外戚干政,无论多久,基本上是不会改朝换代的,权利迟早会回到自己手中,但是族内夺权,权利往往也就再也回不来了。

在古代,外甥享有合法继承舅舅财产的特殊权利,继承顺序仅次于舅舅的嫡子,在现代社会,如果说自己的母亲在婆家受到了欺负,首先出面的几乎都是舅舅,假如说自己在外受欺负,当舅舅的也肯定会二话不说为外甥出头,现在社会是金钱社会,很多亲戚之间为了利益之争,不惜吵得面红耳赤,对簿公堂,但是亲戚中的舅舅和外甥,几乎没有任何利益冲突。

正是因为这些种种原因和传承,所以舅舅的地位在众多亲戚中是地位最高的存在。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