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美国军事同盟的共同防御条约,也就是《北大西洋公约》第五条反复被提及。似乎是一个确保美国及其狐朋狗友们绝对不能惹的天条,这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呢?今天就来说说这个第五条。在俄乌战争爆发的这两年多的时间里,北约成员国多次警告俄罗斯,如果俄罗斯对北约任何一个成员国发动攻击,根据《北大西洋公约》第五条,俄罗斯将面临北约全体成员的共同反击。在最近几个月的中菲南海对峙中,美国官方也多次援引《美菲共同防御条约》,称如果菲律宾受到武装袭击,将触发美菲共同防御条约的反应。听起来很是厉害,是不是?但仔细研究发现,美国和北约国家,以及亚洲的韩国、日本、泰国、新加坡和菲律宾等国签署的共同防御条约,对于签约国的义务全部做了模糊化处理,所用的措辞全部是“提供帮助”、“做出反应”之类的话,从来没有明确规定签约国一定要派兵直接参战。
美国《防务一号》网站在近期发表了一篇美国智库专家的文章,指出北约的第五条并不像许多人想象的那样“铁板钉钉”,其漏洞很多,导致签约国完全可以不做出任何反应,而这些漏洞同样适用于美国和其他几个“盟友”签订的共同防御条约。漏洞之一:这类条约全部写明在签约任何一方受到“武装袭击”的情况下,将触发共同防御条款,但是条约内并没有定义什么叫“武装袭击”。一个例子是,在2020年2月,应土耳其的要求召开了北约会议,在会上土耳其指控俄罗斯和叙利亚军队在叙利亚内战期间对其领土发动了攻击,已经导致33名土耳其士兵死亡。土耳其要求动用北约共同防御条款,要求北约国家使用军事力量进行干预。然而盟国们认为,这些攻击的暴力程度不足以被称为“武装袭击”,因此集体选择不使用武力来保卫土耳其。你看,北约国家的身段还是很柔软的。
在仁爱礁发生了“6.17”冲突事件之后,菲律宾方面吃了大亏,一名菲律宾士兵受伤。然而在“摇人”无效、美国仅口头声援之后,小马科斯政府立即认怂,公开声明他们认为这次冲突并不是“武装袭击”,只是一场误会,菲律宾方面绝不开第一枪,绝不想引发冲突。美国官方不是宣称,在中国的“武装袭击”下只要有一名菲律宾公民死亡就会触发《美菲共同防御条约》吗?有了土耳其的先例在前面,我们不妨猜猜看,就算我方致使菲军方出现伤亡,美国会如何反应?
漏洞之二:这类条约可能都还隐含着地理限制。比如在1982年英国与阿根廷爆发的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英国也曾经要求北约集团根据第五条的共同防御条款,一起打击阿根廷。但是美国和其他北约成员国利用该条约“仅适用于北大西洋地区”作为借口,避免出兵。无独有偶,几天前英国剑桥大学的几名学者发表了一篇论文,指出《美菲共同防御条约》不能让美国出兵帮菲律宾保卫其声称的“南沙岛礁主权”,理由是这个条约在1951年签订的时候,菲律宾还没有提出南沙一些岛礁的主权声索。那几个学者说得很明白,一个国家在日后对外扩张新领土而导致战争时,是不能要求盟国援引“共同防御条约”出兵保护的,美国在南海“保护菲律宾军队”,只适合菲律宾在1951年前宣布的所谓“合法疆域内”、以及在南海的无争议海域遭到攻击的情况。这是不是这一次菲律宾身段变软的原因?
漏洞之三:包括北约在内的所有共同防御条约,签约方都能够单独决定如何采取行动,北约总部并没有权力要求成员国该怎么做。一个例子是在2001年的911事件后,美国决定进攻阿富汗,有13个北约国家派出战斗机帮助美国巡逻,但是大多数北约盟国都选择不向阿富汗派兵支持美军打击塔利班。这些决定在北约内部压根就没有引起讨论,没帮助美国的北约国家并没有受到谴责或者被逐出北约组织。我们也不妨猜猜,就算中国最终因为南海问题和菲律宾爆发了战争,美国选择仅口头支持,菲律宾又能怎么办?
所以,美国签署的一切“共同防御”条约,会不会生效,完全是由美国的利益决定的,当然这也与对手是谁有关。美国觉得出兵帮“盟国”的收益大于损失,就会出兵,否则就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同理,当盟国们觉得美国的对手不太强大的时候,出兵的积极性就比较高,墙倒众人推嘛,像当年的伊拉克。但如果碰到俄罗斯呢?北约至今也不敢亲自下场子。我们倒是希望美国的盟友们组团来南海、台海同解放军掰手腕,陪我们练练兵,只要他们不怕有来无回就行。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