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出师遗表在,令人一览泪沾襟。诸葛亮一生征战,只为匡扶汉室,拯救天下,继承刘备遗志。白帝城托孤后,诸葛亮最渴望的就是克复中原,扫清寰宇。诸葛亮曾两次上书刘禅,坚决执行刘备“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政策,而刘禅也基本对诸葛亮北伐策略言听计从。自228年春至234年冬,诸葛亮先后艰难的进行了六次北伐。诸葛亮本可以所向披靡,拿下曹魏政权,但只可惜遇到了司马懿,也算是棋逢对手。

第一次北伐之时,诸葛亮就碰壁,只因错用马谡守街亭,差点全军覆没,无奈之下诸葛亮只能唱空城计。司马懿面对小小的西城,看到诸葛亮在城楼上镇定自若的弹琴,因怀疑城内有伏兵,不战而退,向西逃窜。司马懿是否真的看出诸葛亮的用意,还是司马懿另有隐情,用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来形容司马懿撤军是否合适?笔者认为,这样说很合适,司马懿撤军的确另有隐情,以下做简要分析。

首先分析一下空城计。建兴四年(226年),曹丕病死,曹睿继位称帝,诸葛亮趁曹魏政局动荡不安之际率军北伐。次年,诸葛亮命赵云、邓芝率军出斜谷佯攻郿城,以此来吸引魏军主力,诸葛亮本人亲率主力部队进攻祁山方向。魏军果然上当,一时间陇右的天水、安定、南安三郡归顺蜀国,诸葛亮威声大震。曹睿惊慌失措,品质到长安指挥,命曹真率军阻挡赵云,又命张郃迎战诸葛亮。诸葛亮知道张郃乃当世名将,必取街亭咽喉要道,便欲选取一名得力战将守街亭。不料参军马谡毛遂自荐,诸葛亮本不同意,马谡再三请命并立下军令状,诸葛亮不得不起用马谡。

临行前,诸葛亮曾多次嘱咐王平,监督马谡好生用兵,严格按照制定好的部署。但马谡认为自己报复兵书,没有必要听诸葛亮的,更不让王平指手画脚。无奈之下,王平只好率军守渭水,作为后援以防有失。到达街亭后,马谡将全部兵力囤积在山上,认为蜀军自上而下攻击必然势如破竹,然而张郃一眼就看出了马谡的用意,于是围而不攻。由于山上没有水源,蜀军不久便不战自乱,投降者不计其数,马谡只得率残部突围,仓皇逃跑。

街亭失手,蜀军陷入被动,首先使得诸葛亮赵云首尾不能相顾,蜀军撤退的唯一路线被切断,很有可能被围。而正在此时,司马懿亲率十五万大军,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掩杀过来。西城只有五千守军,还有一半去运粮草去了,没有能征善战的武将,剩下的都是文官和老弱残兵。于是诸葛亮心生一计,让两个书童陪自己在城楼弹琴,又命每个城门留二十名士兵扫地,大声喧哗者斩,违抗命令者斩。司马懿大军到达西城时,司马懿见诸葛亮在城楼弹琴镇定自若,门口扫地的士兵也没有慌张,于是大喊城里有伏兵,便命令所有的魏军撤退。

其次分析为何可以用“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来形容司马懿撤军”。

​其一诸司马懿是绝顶聪明的人,看出了诸葛亮的用意。面对小小的西城,藏兵最多不过五万,司马懿自然知道诸葛亮城内没有太多兵,甚至有可能是一座空城。司马懿深知诸葛亮用兵之道,向来不敢貌进,也不会铤而走险,唯一可能有伏兵的是西城后面的山林。但山路崎岖,打起仗来对谁都没有好处。最主要是司马懿完全可以拿下西城。围山而不攻,把蜀军逼上绝路,没有粮草蜀军很快就会大乱。由此推断,司马懿基本已经认清西城就是一座空城,因为无论怎样诸葛亮都不会占到便宜,以诸葛亮的性格,绝对不会这样用兵,唯一的可能就是诸葛亮在唱空城计。

其二诸葛亮也看出了司马懿的处境。诸葛亮更是绝顶​聪明,直到司马懿在曹魏的处境,必不敢杀自己。司马懿在曹魏深受曹氏宗亲的排挤,曹操终其一生都没有让司马懿有实权。曹丕在位时,司马懿成了曹丕对抗宗亲们和颁布新政的工具。新政的实施严重侵害了宗亲们的利益,因此宗亲对司马懿都咬牙切齿,都想置他于死地。曹睿继位后,宗亲们想方设法的找司马懿的罪证,借此除掉司马懿。而曹睿也不敢让司马懿掌握军队,因为曹睿也不相信司马懿,可以说司马懿在曹魏已经命悬一线。正是诸葛亮北伐,所向披靡,曹睿才重新起用司马懿,司马家族才有一线生机。掌握军队的司马懿如鱼得水,有怎么会轻易杀掉诸葛亮,没有了对手,司马懿在曹魏也就成了无用之人,等待他的只有削去兵权,罢免官职,等待宗亲们的一步一步的蚕食。

其三司马懿若是杀掉诸葛亮,必然引起曹魏整个朝堂的恐慌,死的更快。曹操曹丕和曹睿,均认为司马懿有才,但也知道司马懿胸有大志,不是池中之物,因此日夜提防,只是诸葛亮北伐无人能敌,没有办法才任用司马懿。诸葛亮当时的名气远胜过司马懿,无论是火烧新野,巧夺荆州,平定益州,在当时都让人敬畏。杀掉诸葛亮司马懿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不要说曹氏宗亲,曹睿也会慌慌不可终日。曹魏政权必然想方设法的除掉司马懿这个心腹大患,这也就是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

你是如何看待诸葛亮的空城计?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