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财经APP获悉,中金发布研报称,从公募持仓情况来看,股票持仓占比继续小幅下降,债券持仓占比连续提升,港股获加仓较多。结构上,科技及高股息领域的电子、通信、家用电器获加仓较多,大消费和先进制造领域的食品饮料、计算机、医药生物和电力设备减仓较多。展望后市,2 月份以来的修复行情虽面临波折但并未结束,当前A股市场整体估值仍处于历史偏阶段性底部时期,伴随下半年稳增长政策加码结合中长期改革红利,对A股后续表现无需悲观。
中金主要观点如下:
募基金2024年二季报回顾:主动偏股型基金仓位略降,港股获得明显加仓
2024年二季度公募基金资产规模扩张,债券资产占比升高,权益资产占比下降。2024年二季度A股震荡波动,4月底中央政治局会议释放积极信号结合房地产政策密集出台,推升A股主要指数创下年内新高,随后经济修复边际略缓叠加外部因素扰动,5月下旬至6月底市场持续调整,上证指数二季度下跌2.4%,偏蓝筹大盘的沪深300跌2.1%,偏成长风格的创业板指和科创50分别下跌7.4%和6.6%,红利指数逆势上涨1.1%,在此背景下主动偏股型公募基金单季度收益率中位数为-2.1%。二季度公募基金整体资产规模继续扩张,资产总值由上季度的31.8万亿元升至33.4万亿元,股票资产规模较上季度有所下降,由5.8万亿元降至5.7万亿元,股票占资产总值比重较上季度下降1.3个百分点至17.1%;债券资产占比较上季度上升0.6个百分点至53.7%。
主动偏股型基金股票仓位下降。主动偏股型基金仓位由一季度的87.7%降至86.3%,偏股混合型基金仓位由87.4%降至85.9%,灵活配置型基金股票仓位由75.5%降至73.1%。港股方面,二季度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分别上涨7.1%、2.2%,可投资港股的主动偏股型基金的港股配置比例从一季度的14.6%大幅提升至18.8%。
重仓股配置特征:持股集中度提升;科技硬件和红利加仓,消费减仓
1) 龙头公司持股集中度继续回升。主动偏股型基金重仓前100公司重仓市值占比由55%升至57.1%,重仓前50市值占比由42.3%升至44.8%。其中,立讯精密、比亚迪持仓市值提升较多;贵州茅台、泸州老窖、五粮液持仓规模下降较多;港股中腾讯控股获加仓较多,华润啤酒减仓较多。
2) 主板仓位上升,科创板、创业板仓位小幅下降。主板二季度重仓仓位由一季度的71.5%略升至71.8%。成长风格配置小幅减仓,科创板/创业板重仓仓位分别小幅降至10%和18%,合计超配6.1个百分点;北交所二季度重仓仓位0.13%,小幅回落。
3) 加仓电子、通信及家用电器等行业,减仓食品饮料、计算机及医药生物。加仓行业方面,受益于AI产业趋势且业绩从周期底部回升的电子获加仓最多,仓位较上季度上升3.7个百分点,通信仓位也上升1个百分点;具备高股息特征的家用电器、公用事业、银行和煤炭分别获加仓0.7/0.5/0.2/0.2个百分点;受较强出口催动的汽车获加仓0.4个百分点;减仓行业方面,内需相对偏弱背景下大消费领域减仓较多,食品饮料和医药生物本季度仓位分别下降3.7/0.7个百分点;TMT板块呈现分化,计算机和传媒仓位分别下降1.3和0.8个百分点;部分高端制造领域产能仍在出清,电力设备仓位下降0.6个百分点,其中减仓部分主要来自光伏。
4) 高股息、央企、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主题仓位提升。央企整体配置比例由15.4%升至17.2%,电信、建筑、石油石化、煤炭和银行等五个行业大型央企仓位由3.3%升至3.6%;高股息主题关注度持续升高,以中证红利成分股测算的仓位从5.1%提升至5.6%,但仍处于低配状态,若仅观察电信、能源、电力和家电的核心高股息标的,目前处于略微超配状态,港股核心高股息央企也获得较大幅度加仓;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主题仓位较上季度分别回升1、0.1个百分点至10.7%、4.6%;专精特新主题仓位则连续四个季度下降,由上季度3.6%降至3.2%。
5) 赛道方面,消费电子、半导体、军工和新能源车产业链仓位上升。梳理的半导体、创新药、新能源汽车链、光伏风电、军工、消费电子和酒类等赛道,覆盖约400家上市公司,公募重仓持股比例由上季度41.3%下降至39.2%。其中,消费电子和半导体获加仓较多,均加仓约0.9个百分点;军工和新能源车产业链仓位分别上升0.2、0.4个百分点;酒和创新药减仓较多,仓位分别下降2.8、0.9个百分点,光伏风电仓位连续第七个季度继续下降,降幅0.8个百分点。
下一阶段操作建议:关注改革受益领域及中报行情
从公募持仓情况来看,股票持仓占比继续小幅下降,债券持仓占比连续提升,港股获加仓较多。结构上,科技及高股息领域的电子、通信、家用电器获加仓较多,大消费和先进制造领域的食品饮料、计算机、医药生物和电力设备减仓较多。展望后市,2 月份以来的修复行情虽面临波折但并未结束,当前A股市场整体估值仍处于历史偏阶段性底部时期,伴随下半年稳增长政策加码结合中长期改革红利,对A股后续表现无需悲观。配置上,中报业绩披露期,业绩好于市场预期的板块和个股有望有相对表现;关注科技创新领域尤其是具备产业自主逻辑的板块;外需仍有韧性,出口链行业和全球定价资源品有继续配置机会;红利资产中长期逻辑未变但未来需要更加重视分子端基本面和分红的可持续性。
本文源自智通财经网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