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9年三月,已经困守易京两年的公孙瓒,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末日。

作为东汉末年最有名的一位割据枭雄,公孙瓒曾经一度非常强大,堪称北方最强的枭雄。但是在袁绍崛起之后,公孙瓒却被袁绍打得节节败退。

后来,在袁绍的逼迫之下,公孙瓒更是被迫退守自己的老巢易京。他希望靠着易京的坚固城防,以及城内充足的补给和兵员,打一场标准的防守反击战!

易京就是今天的河北雄县西北地区,这里南邻易水,易守难攻。为了能够更好的防守,公孙瓒又在这里依仗地势,建了一座要塞。而且在开战之前,公孙瓒还在城内,提前存储了三百万斛粮食,足可以支持他长时间坚守不出。

但没想到的是,面对公孙瓒的坚守,袁绍却始终打得特别稳健,一直没给公孙瓒反击的机会。于是就这样,在被围困了近两年之后,这场易京之战,终于到了尾声。

当时公孙瓒因为城内补给逐渐耗尽,不得不给外面的黑山军写信,请求黑山军的支援。然而让公孙瓒万万没想到的是,这封信刚刚送出去,就被袁绍给截获了!

而袁绍截获这封信之后,很快就针对这封信,布置了一个新的作战计划。接下来,袁绍让下面的军队,在晚上举起火把,让公孙瓒误以为是援兵到了。于是再之后,公孙瓒果真以为援兵到了,然后就直接率兵出击。

但是等到公孙瓒出城之后,等待他的,却是袁绍早已准备好的埋伏。

中了埋伏之后,公孙瓒奋力拼杀,这才侥幸逃回了易京城。当时经过之前的战斗,城内的士兵,早就已经遭受重创。于是再之后,袁绍又用挖地道的方式,逐渐破坏了易京城的城墙。没过多久,袁绍就彻底攻破了易京城。

见到易京城被破,公孙瓒知道,自己已经再没了回天之力。于是最后,他勒死了自己的妻儿姐妹,自己又放了一把大火,自焚而死。

这就是一代白马将军公孙瓒,最后的结局。

如果我们对东汉末年的历史比较熟悉,我们就会知道:巅峰时期的公孙瓒,真的是相当的强大!手下坐拥三州地盘,还有白马义从这种超强精锐。就连刘备,当时都只是公孙瓒手底下的一个普通将军而已。

那么,如此强大的公孙瓒,到底是怎么一步步被袁绍击败,最后自焚而死的呢?在这个过程当中,公孙瓒到底做错了什么?为什么原本大好的局面,会被他一步步断送呢?

这个故事,我们其实还得从公孙瓒败亡八年前,那场界桥之战说起。

公孙瓒出身于一个幽州大家族。虽然本人之前在家族内部,地位并不高。但是后来,公孙瓒还是顺利入仕,然后靠着自己的努力,一步步爬了上来。

而后来,等到黄巾起义爆发之后,幽州这边发生了著名的‘张纯之叛’。在这场叛乱当中,公孙瓒首当其冲,带领麾下士兵,坚持抵御叛军,因此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靠着这份平叛的功劳,公孙瓒开始迅速升迁,逐渐成了幽州当地的实权将领,麾下的军队数量,也越来越多。

恰好在这个时候,为了平定幽州地区的混乱,东汉中央派了一个叫刘虞的人,过来全权负责幽州的地方事务。在刘虞过来之后,公孙瓒就及时投靠了刘虞。因为刘虞在幽州地区,并没有太多军队。所以后来,公孙瓒就成了刘虞的头号打手。

此后的两年里,公孙瓒就抱着刘虞这条大腿,不断开始扩张,逐渐成了一个坐拥数万军队的军阀。也就是在这期间,汉灵帝驾崩,然后董卓入京,袁绍等人起兵讨董。

就这样,到了公元191年的时候,公孙瓒终于有了足够的势力,可以开始自立一方。但在这个时候,公孙瓒还是很怕他的老上司刘虞。恰好在这个时候,袁绍也想和自己的上司韩馥翻脸。所以不久之后,袁绍就和公孙瓒秘密有了来往。

在袁绍的安排下,公孙瓒开始带领自己的军队,逐渐走出幽州,开始杀向冀州。当时冀州的最高负责人,就是袁绍的顶头上司韩馥。所以公孙瓒的到来,自然给韩馥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再加上袁绍派人,不断给韩馥洗脑。于是最终,韩馥同意让出冀州牧的位置,将冀州交给袁绍控制。

在这个过程当中,袁绍看似是拿到了最大的好处,但公孙瓒也占领了很大一块地盘,有了自己的立足之地。后来,公孙瓒又通过抵挡北上的青州黄巾军,以两万人正面击破三十万人,彻底扬名天下。

如此一来,等到袁绍上位,接管冀州之后。原本双方之间的盟友关系,自然就彻底破裂。接下来,公孙瓒开始继续攻取冀州的地盘,袁绍则是开始反击。就这样,双方后来爆发了那场‘界桥之战’。

在界桥之战当中,原本公孙瓒占据了绝对的优势。但结果,因为公孙瓒比较大意,开战之后,直接放出了自己麾下大部分的精锐骑兵。而袁绍这边,则是提前针对公孙瓒的骑兵,布置了大量的弓弩手。

所以,一场大战之后,公孙瓒手下的精锐骑兵,也就是那支著名的‘白马义从’,直接被袁绍麾下的大将麴义全歼!

经此一战之后,公孙瓒实力大损,失去了最精锐的白马义从。不过,就算失去了白马义从,公孙瓒还是拥有很多其他的军队,依然堪称一方霸主。对于袁绍来说,想要真正解决公孙瓒,依然还是一个大难题。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公孙瓒和袁绍的‘北方霸主争夺战’,正式开打。

而接下来,公孙瓒的整个败亡经过,我们则是可以大致分成六个回合。

第一个回合,叫做‘反复拉锯’。

界桥之战打完之后,袁绍本想趁着公孙瓒刚刚战败,趁势一口气干掉公孙瓒。但结果,当袁绍麾下的将军崔巨业,带着军队追上去之后,反倒是被公孙瓒在巨马水击败,而且还反杀了七八千人。

要知道,此时的袁绍,刚刚接管冀州,麾下势力还没那么强,远不如后来官渡之战的袁本初。

所以这七八千人的战损,对当时的袁绍来说,也算是伤筋动骨了。

所以,这场巨马水之战打完之后,袁绍知道,自己短时间内不可能迅速消灭公孙瓒。但同时,如果不解决公孙瓒,冀州就不可能全部落入他的手里。袁绍地盘的北方,也会一直存在一个巨大的威胁。

到了这一步,袁绍和公孙瓒都知道,接下来注定是旷日持久的拉锯战了。

所以在这个时间点,双方不约而同将各自的目光,投向了旁边的青州。

东汉末年的青州,指的就是泰山以北的山东地区。当时公孙瓒和袁绍的地盘,都和青州接壤,都可以直接派兵进入青州。

最关键的是,当时的青州,基本属于无主之地。

这事说起来也比较离谱,大致情况是:东汉末年,青州的情况原本还不错。但是后来,这里来了一个叫焦和的刺史。这个刺杀就是只会空谈的腐儒,而且还特别迷信。堂堂刺史,每次做决定,竟然还得先让人算一卦。

而到了诸侯联合讨董的时候,这个焦和虽然不是十八路诸侯之一,但后来也带着军队,过去支援了一下。不过和其他人不一样的时候,当时焦和的选择,是把所有青州的精锐军队,全部都给带走了!

如此一来,青州内部,自然就压不住了。很多小股的黄巾军,在这之后迅速壮大,逐渐形成了一支数十万人的‘青州黄巾军’。等到焦和察觉的时候,这支黄巾军已经彻底做大。后来,焦和自己因病去世,只留下了青州偌大的烂摊子,根本没人收拾。

大概也就是在袁绍和公孙瓒结盟期间,青州的黄巾军,还曾经想过要北上,去和冀州的黑山军联合。结果他们行军的必经之路上,正好是公孙瓒的地盘。于是后来,公孙瓒就带着两万精锐,正面打垮了三十万青州黄巾军,这就是那场‘东光之战’。

而接下来,被公孙瓒打回来的黄巾军,只能另谋出路。后来他们就开始向兖州方向运动,进入兖州境内之后,他们还干掉了当时的兖州刺史刘岱。不过再之后,他们却又遇上了一个特别能打的太守,就是曹操。

所以最终,这些青州的黄巾军,和曹操一场大战,直接被曹操打垮。此后他们就被曹操收编,组建成了那支‘青州兵’。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总之,在公孙瓒和袁绍刚刚开始交战的时候,青州这一带,基本上就是无主之地。显然,袁绍和公孙瓒双方,谁能控制了青州,谁就能占据绝对的优势!

于是接下来,双方几乎同时向青州,派遣了自己的人手。公孙瓒派了一个叫田楷的人,过去担任青州刺史。而袁绍这边,则是派了一个叫臧洪的人做荆州刺史。

此后的两年里,田楷和臧洪,就在青州进行长时间的拉锯战,双方谁也奈何不了谁。而这场拉锯战,自然也对青州造成了毁灭性的影响。据史书记载,在那两年里,田楷和臧洪为了打赢对方,轮番搜刮百姓。整个青州,几乎都快要寸草不生了!

另外,当时为了公孙瓒为了夺取幽州,还多次给田楷增兵。在这期间,公孙瓒就把自己的老同学刘备,送到了田楷身边,帮着田楷打仗。然后,因为刘备之前没玩过骑兵,不太会管。所以同时,公孙瓒又派了一个叫赵云的部下,去帮刘备管理骑兵。

从后世的角度来看,这场青州拉锯战,虽然死伤无数,但对后来历史整体的影响,其实真的没那么大。反倒是公孙瓒随意之下,派了刘备和赵云上场,直接改变了后来的历史。

或许,这就是所谓的‘无心插柳柳成荫’了。

在这场长达两年的拉锯战当中,公孙瓒和袁绍双方,各种计谋频出,交手了很多次。但最后,还是公孙瓒落了下风,被袁绍打回了幽州。

等到两年之后,到了公元193年,袁绍和公孙瓒都已经打累了,双方也彻底耗尽了粮草。恰好在这个时候,长安那边,东汉中央派来了太仆赵岐,劝双方休战。

尽管此时东汉中央那边,也不太平。在这个时间点,董卓虽然已经被杀了,但是他的旧部李傕和郭汜,却重新杀入了长安,再次控制了朝政。所以此时的东汉中央,已经算是名存实亡。

但不管怎么说,赵岐的到来,依然代表了东汉皇帝。而且最关键的是,连续打了两年之后,袁绍和公孙瓒都打累了,双方急需暂时休战,各自补充补给。

所以当赵岐出现之后,双方也就都卖了赵岐一个面子,正式罢兵休战。

至此,公孙瓒败亡的第一个回合结束。在第一个回合当中,公孙瓒从原本横跨幽州、冀州、青州三州之地的版图,退回了北方的幽州。

至于青州,随着公孙瓒后撤,后来也就逐渐落入到了袁绍的手里。而那位青州刺史田楷,在公孙瓒撤退之后,又坚持了几年。但是等到刘备离开之后,同样很快节节败退。最后差不多在公孙瓒败亡的同时,他也死在了袁绍的儿子袁谭手里。

而接下来,随着公孙瓒彻底退回幽州,第二个回合就开始。

第二个回合,叫做攻灭刘虞。

在之前的两年里,公孙瓒之所以一直和袁绍开战,最核心的目的,就是为了扩大地盘。而扩大地盘的目的,则是为了壮大自身,继而摆脱刘虞的控制。

别看之前公孙瓒的地盘很大,但从名义上来说,他依然是刘虞的下属。

而且,历史上的真实的刘虞,他其实也不像《三国演义》里的形象,根本不是什么无能之辈。真实的刘虞,其实是一个顶级好官!在他的治理下,之前原本混乱的幽州,迅速恢复了稳定,经济更是大踏步发展。

所以在幽州境内,绝大多数的幽州本地豪强,他们都很喜欢刘虞,也更愿意追随刘虞。而相比之下,公孙瓒在民心上,那就要输给刘虞太多了。

而刘虞这边,对于公孙瓒的情感,其实也是相当复杂的。几年之前,刘虞刚刚来到幽州的时候,基本上就是孤身一人,身边没什么人手。在那个时候,就是公孙瓒帮他拼命打仗,这才让他迅速平定幽州。

但是后来,刘虞和公孙瓒的理念,却出现了严重的冲突。

刘虞是典型的治世之能臣,尽管当时已经天下大乱,但他却不想争霸天下。反倒是想退守幽州,保境安民。甚至就连之前袁绍联系他,想要拥立他称帝,他都直接拒绝了。

反观公孙瓒,他则是典型的乱世枭雄。公孙瓒的愿望,就是攻占更大的地盘,拥有更强大的军队。而为了供养军队,公孙瓒曾经多次放纵手下士兵,劫掠百姓。包括幽州本地的百姓,也都曾经受过公孙瓒的劫掠。

这种行为,显然是刘虞无法容忍的。

不过,当刘虞有所察觉的时候,公孙瓒已经手握数万大军,早就已经彻底尾大不掉。所以当时的刘虞,也不好对公孙瓒下手,更没有必胜的把握。同样,公孙瓒也忌惮刘虞的声望,不敢主动反叛。

于是之前的两年里,公孙瓒才会主动南下,而不是直接和刘虞撕破脸,一起争夺幽州。

但到了公元193年,随着公孙瓒被袁绍打回了幽州,自身实力大损,情况就不一样了。

要知道,在这两年当中,公孙瓒不但开头就失去了最精锐的白马义从,而且在两年拉锯战当中,损失了大量精锐军队。比如刘备和赵云,后来就一直留在青州,之后又去了徐州,彻底脱离了公孙瓒。

更要命的是,因为公孙瓒是被打回幽州的。所以为了防备袁绍,他不得不把大量的军队和部曲,全部放在自己的南线,用来防备袁绍。同时,因为公孙瓒声望不行,经常劫掠百姓。这就导致他必须把大量的部曲,平均分配到各地,这样才能勉强控制住自己的地盘。

而这样一来,公孙瓒的老巢这边,能够常驻的军队,自然就很少了。

正是看准了这一点,公元193年冬天,刘虞主动出手了。当时刘虞集结了十万大军,浩浩荡荡的杀入了公孙瓒的老巢。

面对刘虞的到来,公孙瓒其实也很害怕。最开始的时候,公孙瓒本来已经存了必死之心,打算拼死一战了。但结果,等到刘虞到来之后,公孙瓒却反倒放松了下来。

因为公孙瓒很快发现:刘虞打仗的水平,真的很不怎么样。

因为性格比较仁厚,刘虞开战之前,曾经明确下令,不许麾下军队袭扰百姓,不许破坏百姓的房屋。同时,刘虞还下令,这次出兵只杀公孙瓒,不杀公孙瓒麾下的士兵。

不得不说,刘虞的这个命令,真的是荒谬到家了!就连当时他下面的士兵,也不知道接下来到底该怎么打?一支军队,如何在不杀敌方士兵,不破坏敌方城池的基础上,成功干掉敌方将领?这在当时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很快,战争就陷入了僵局。尽管当时刘虞这边占据了绝对优势,但公孙瓒这边,却依仗着城池,坚守不出,愣是守住了。

而接下来,看清楚刘虞的水平之后,公孙瓒开始大胆了起来。很快,他就制定了一套反击计划。

那一天,公孙瓒带了数百个心腹,突然杀了出去。然后,他们在刘虞的军营当中,大肆放火。不求杀敌,只求扰乱刘虞的军队。

经过公孙瓒这把大火之后,刘虞这边果然就乱了。此后,公孙瓒又指挥城中主力,直奔刘虞而去,逼得刘虞只能放弃军队,向北逃亡,逃到了今天的北京延庆一带。

此时的刘虞,还想学公孙瓒一样,据城坚守,然后找乌桓和鲜卑过来帮忙。结果他没想到的是,公孙瓒可没他那么讲武德。此后三天里,公孙瓒一顿猛攻,直接破城,活捉了刘虞。

就这样,原本是必胜之局的刘虞,被自己的迂腐和仁义,彻底葬送了。

而刘虞被抓之后,公孙瓒也没放过他。

恰好在这个时候,东汉京城那边,派了一个叫段训的使者,过来安抚刘虞和公孙瓒。之前段训出发的时候,刘虞和公孙瓒还没打起来,势力颇为强大。所以段训带来的命令,是让刘虞督统北方六州,而公孙瓒则是节制‘幽并青冀’四州。

于是,当这个使者到了之后,公孙瓒就半逼迫半诱惑,和使者做了一个交易。首先,公孙瓒和使者上报,说刘虞之前企图称帝。然后,由这个使者代表皇帝,直接当街杀了刘虞。最后,公孙瓒奉命节制幽并青冀四州,使者则是被公孙瓒上表任命为幽州刺史。

当然,使者段训这个幽州刺史,注定只是一个续弦。真正的幽州大权,还是掌握在公孙瓒的手里。

就这样,在双方达成合作之后,刘虞和他的妻子儿女,全部被当街处死。而随着刘虞身死,整个幽州,自然也就落入到了公孙瓒的手里。

至此,第二回合结束。

在第二个回合当中,公孙瓒靠着干掉刘虞,奇迹般的回了一大口血。原本公孙瓒已经是必死之局,但是因为刘虞的胡乱操作,导致他最后反倒是成功干掉了刘虞,并且拿下了整个幽州。

于是接下来,公孙瓒又觉得自己行了,开始继续自己的军阀作风。

所以,从刘虞被杀开始,公孙瓒败亡的第三个回合就开始了。

第三个回合,叫做‘围殴公孙瓒’。

如果我们代入公孙瓒的视角,我们可以先想一个问题。请问:在干掉刘虞之后,公孙瓒最应该做的,到底是什么?

对于现代的我们来说,这个答案很简单。当然是应该先安抚民众,拉拢当地豪强,先控制住整个幽州再说。尤其是对于刘虞的那些旧部,必须尽快拉拢整编,防止他们闹事才对!

这个方案,但凡有点政治思维的人,其实都能想到。可问题就在于,当时的公孙瓒,他偏偏飘了!他就没想到这个方案!

在干掉刘虞之后,公孙瓒的头上,就再也没人能管他了。于是接下来,公孙瓒开始抒发多年积蓄的‘郁闷’。

要知道,当年公孙瓒虽然出身于一个贵族世家,但是在家族内地位却不高。这么多年以来,公孙瓒做事一直是小心谨慎,生怕自己行差踏错。

而如今,整个幽州,都已经在他的控制之下,他自然就有了扬眉吐气的能力。所以接下来,公孙瓒直接下令,把那些出身名门的年轻人,全部打压到苦寒之地!

这样一来,公孙瓒几乎把整个幽州的本地豪强,全都给得罪了。

同时,公孙瓒也没忘了联系群众。但他拉拢的人,却往往都是那些出身不高,而且没什么才能人。后来,公孙瓒还玩了一手‘桃园四结义’。他和其他三个人结拜做了兄弟,公孙瓒自己是老大,老二是个算命先生,老三是个卖布的小贩,老四是个商人。

如果这几兄弟,也能像关二爷和张三爷那样,有万夫不当之勇,公孙瓒或许还能轻松一点。但问题是,他们本人其实并没什么才能。只是因为和公孙瓒脾气相投,所以就得到了重用。

所以接下来,幽州境内的那些刘虞旧部,就开始闹事了。

就在刘虞被杀之后不久,刘虞旧部鲜于辅、齐周、鲜于银等人,共同起兵反抗刘虞。他们推举了一个叫阎柔的人带头,以刘虞的儿子刘和为主,然后又联系了塞外的乌桓和鲜卑。

不得不说,刘虞打仗虽然不太行,但人缘是真的很好。在这些旧部起兵之后,很多幽州本地豪强,纷纷派人过来投靠。就连塞外的乌桓和鲜卑,也纷纷派人前来助阵。很快,他们就聚集了数万人。

而且,在他们起兵之后,他们又联系了南边的袁绍,一起合力进攻公孙瓒。袁绍这边,自然也不会放弃这个机会,所以很快就带兵北上。双方联合之后,总兵力很快就超过了十万人!

此后,到了公元195年,联军再次进逼公孙瓒腹地,双方又打了一场‘鲍丘之战’。在这一战当中,公孙瓒更被直接打爆,麾下两万大军,直接被联军斩首。

经过这一战之后,公孙瓒再次元气大伤,麾下势力再次被重创,只能逃回自己的老巢易县。

至此,公孙瓒败亡的第三个回合,彻底结束。

接下来就进入了第四个回合,也就是‘公孙瓒的败亡’。

仗打到这个份上,公孙瓒其实已经再没了进攻的能力。但离奇的是,哪怕退回了易县,接下来公孙瓒依然奇迹般的又坚守了近四年的时间!

退守易县之后,袁绍麾下的大将麴义,也就是直接用弓箭消灭白马义从的那个人,亲自带兵追了上来。原本麴义觉得,攻灭公孙瓒,已经近在眼前了。但他没想到的是,进入易县地区之后,他遭遇到的反抗力度,却大的惊人。

说到底,公孙瓒作为一代割据枭雄,本人又特别能打。他的老巢,经营多年之后,肯定是有点老底的。

于是接下来,麴义和公孙瓒,就进入了长时间的对峙。最后,双方对峙了整整一年的时间,终于是以麴义粮草耗尽而结束。而麴义粮草耗尽之后,只能率领麾下士兵撤退。在麴义撤退的时候,公孙瓒反倒是带兵追了上来,打了麴义一个措手不及。

就这样,随着麴义败退,公孙瓒也就暂时稳住了阵脚。而袁绍这边,只能转换思路,开始继续准备打拉锯战。

在麴义退走之后,袁绍这边,开始玩两手准备。一方面,袁绍继续派兵,围困易县,堵住公孙瓒的主力。另一方面,袁绍开始派人,接触公孙瓒派到各地的官吏,对他们进行策反。

说起来,这也是公孙瓒自己不争气。在和袁绍对峙期间,恰好幽州又发生了大旱和蝗灾,老百姓活的本来就很困难。结果公孙瓒为了打仗,愣是继续搜刮整个幽州,搞得天怒人怨,甚至搞出了‘人相食’的惨剧。

如果只看《三国演义》,我们或许会站在刘备的视角,为刘备的这位老同学惋惜。还有很多人认为,如果公孙瓒没有失败,等到刘备拿下徐州或者荆州之后,完全可以和公孙瓒联手,恢复大汉江山。

但问题是,看过正史上公孙瓒的所作所为之后,我们可能就会觉得,公孙瓒败的真不冤枉!而且,就算他赢了,后面以他的性格,估计也不会和刘备联手。

就这样,在袁绍的策反,以及公孙瓒的残暴统治下。幽州内部的代郡、上古、右北平等地,全部反叛。当地的刘虞旧部,迅速诛杀了公孙瓒派来的官员,随后跟着一块起兵。

至此,幽州大半,全部脱离公孙瓒的控制。只剩下了易县一带,还在公孙瓒的控制当中。

但到了这一步,袁绍依然打不下易县。

因为当时的易县,在公孙瓒的经营下,已经被建造成了一座超级战争堡垒。公孙瓒先是挖了十层围堑,然后又在内部建起了一座座高楼。而在这些高楼区域中央,公孙瓒又依山建造了一座十丈高楼,自己生活在楼顶,监控整个区域。

东汉的一丈,大概相当于现代的2.2米左右。十丈高楼,换算成现代高度,那就是二十多米高,相当于现代的十层居民住宅楼。

很难想象,在东汉末年的时候,没有钢筋混凝土的情况下,公孙瓒到底是怎么建起这么高的建筑?而在这其中,公孙瓒又消耗了多少人力物力?

另外,在这座战争堡垒当中,公孙瓒还藏了几百万斛粮食,足可以供里面的军队,吃很长一段时间。而且这座堡垒,就在易水旁边,喝水也不成问题。

所以,面对这样强大的战争堡垒,袁绍也没了办法,只能选择慢慢围困,等到里面耗尽粮草再说。

而且在这几年当中,袁绍的日子也不好过。先是曹操逐渐独立,然后袁术又自行称帝,吕布又在中原搅动风云……这些事情,都牵扯了袁绍的大部分精力。所以在公孙瓒被围困之后,袁绍也没法强攻,只能派一部分主力,暂时困住公孙瓒。自己则是带着其他主力,解决其他方向的问题。

就这样,到了公元198年,在公孙瓒已经退守易县整整三年之后,袁绍反倒是坐不住了。这三年以来,为了困住公孙瓒,袁绍花费了无数军资,但却始终拿不下那座易京。所以到了这一年,袁绍还主动给公孙瓒写信,请求议和。

但结果,面对袁绍的议和申请,公孙瓒却置若罔闻。而且公孙瓒还扬言:我有高楼千座,积谷三百万斛,等到粮草吃完,就知道天下大势了。

如此一来,袁绍也知道,公孙瓒是铁了心顽抗到底。只要公孙瓒存在一天,自己就注定需要分出很多兵力,来防备公孙瓒突袭。所以在这一年,袁绍终于带领主力,来到易县,准备彻底解决公孙瓒的问题。

就这样,易京之战,正式打到了尾声。

见到袁绍带主力前来,公孙瓒终于慌了。虽然易京易守难攻,但如果袁绍不计代价,硬是用人命往里填,公孙瓒肯定也扛不住。

于是接下来,公孙瓒就派自己的儿子,去找黑山军求救。后来,黑山军那边经过权衡利弊之后,竟然还真的来了。

但结果,就在黑山军抵达之前,公孙瓒又派人外出,去和黑山军沟通作战计划。但没想到的是,这一次却被袁绍截了下来,然后布置了一个作战计划。最终,公孙瓒中计,误以为黑山军抵达后,自己带兵外出进攻,反倒是被袁绍趁机消灭了大半。而这座易京城,在公孙瓒主力被重创之后,也很快被袁绍杀穿。

眼见自己再无希望,为了避免被活捉,公孙瓒最后就缢杀了自己的亲人。然后自己点了一把火,自焚而死,彻底结束了自己的一生。至于他那个儿子,后来虽然带着黑山军的援兵回来了,但却没能击退袁绍。而他自己,后来只能离开幽州,最后死在了匈奴休屠部的手里。

这就是公孙瓒最后的结局。

一代枭雄,就落得这样一个自焚而死的下场,实在是让人感慨。

从后世的角度来看,公孙瓒的败亡,其实是必然的。尽管公孙瓒比较能打,但他确实不懂如何凝聚人心,更不懂如何安抚百姓。这样的人,或许短时间内能称霸一方,但从长远来看,肯定难以为继。

而且,从公孙瓒杀刘虞的那天开始,他就注定很难再凝聚人心。说到底,刘虞都是他的老上司。如果没有刘虞的提拔,公孙瓒根本不可能上位。但结果,公孙瓒却选择当街处死刘虞,这其实是最差的选择。

所以,公孙瓒这一生,可以说是‘成也刘虞,败也刘虞’。尽管他打赢了刘虞,但却在人心上彻底输给了刘虞,以至于后来自焚而死。

这样算下来,袁绍也算是为刘虞报仇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