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全球朱鹮绝迹,在陕西发现最后7只!专家:把它们捉起来!春季的脚步悄然临近,国宝朱鹮也开始为一年一度的“求爱仪式”做准备。在陕西省西乡的牧马河湿地,摄影师捕捉到了朱鹮们在河中沐浴、努力将自己的白色羽毛染黑的有趣场景。

这些国宝们换上了不起眼的灰色“婚纱”,在繁殖季节,朱鹮会用小树枝作为“求婚戒指”,向心仪的对象表达爱意。几只换上了“婚纱”的朱鹮在河边悠闲地漫步,似乎在向时代告别,告诉我们那个中国仅剩7只朱鹮的艰难时期已经结束。如今,全国的朱鹮数量已经激增至7000多只,数量增长了1000倍。

朱鹮在繁殖期会经历一次华丽的变装,它们从一身洁白变为灰色。这种变化并非因为换羽,而是因为它们头颈后部的黑色皮肤能够分泌出黑色的粉末状物质。在繁殖季节,朱鹮会将这些黑色物质涂抹在身上,经过晾晒,羽毛就会变成浅灰色,因此被称为“婚羽”。这种变色行为是朱鹮繁殖能力的象征,通常只有成年且健康的朱鹮才会进行这种变化。

朱鹮是秦岭四宝之一,被誉为“世界珍禽”和“东方宝石”,在民间是吉祥的象征。它们是一种中型水鸟,脑后有长矛状的羽毛,显得格外引人注目。成鸟的脸部为红色,与洁白的羽毛形成鲜明对比。在非繁殖期,朱鹮的全身都是白色,只在头部、羽冠、背部、翅膀和尾部轻轻点缀了粉红色,形成了自然的渐变效果。

朱鹮的生活习性也颇具特色。它们通常在水田、池塘、河滩、溪流和沼泽附近的温带山地森林和丘陵地带活动,性情胆小,通常成小群生活。到了繁殖期,它们会离开群体,成对活动,并遵循“一夫一妻”的制度,一旦结成伴侣,便终生不渝。

然而,朱鹮的历史并非一帆风顺。20世纪,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朱鹮的数量急剧减少。到了1980年,全球朱鹮几乎绝迹,仅在陕西发现了最后的7只。专家刘萌增带领团队进行了艰苦的寻找和保护工作。在洋县,他们利用群众的力量,通过放映幻灯片和提供奖励的方式,成功地发现了这7只珍贵的朱鹮,并开始了保护和繁育工作。

保护站的成立和人工繁育的成功,使得朱鹮的数量逐渐恢复。到了2000年,野生朱鹮的数量已经超过了100只。随后,人工繁育的朱鹮也开始被野化放归,为野外种群的恢复带来了希望。如今,全球朱鹮的数量已经超过了1.1万只,栖息地面积也大幅扩大。

朱鹮的保护和繁育工作不仅在中国取得了成功,还帮助了日本和韩国建立了朱鹮再引入种群。这些小小的生灵,不仅牵动着环保工作者的心,也成为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象征。朱鹮的浪漫,在于它们即使年老,相见时仍会精心打扮;而人类的浪漫,则在于将一个濒临灭绝的物种,从7只增加到7000多只。在秦岭北麓的野化放飞活动中,22只朱鹮在沋河湿地公园展翅高飞,这是对所有保护工作者努力的最好回报。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