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导弹划破夜空,炸开的不仅是塔姆拉市一栋三层石屋,更撕裂了以色列社会最隐秘的伤口。
深夜11点50分,刺耳的警报声被爆炸巨响吞没。当马纳尔·哈提卜带着两个女儿冲向二楼“安全屋”时,她不知道这个混凝土加固的小房间即将成为死亡陷阱。
导弹冲击波瞬间将房屋核心结构炸成空壳,半边楼顶坍塌而下,压垮了楼上的“安全屋”,又砸毁了一楼的避难空间。13岁的女儿、20岁的女儿、妯娌和她自己,四条生命在瓦砾中消逝。
天亮后,第一批赶到现场的急救员凯尔·阿布-埃利希亚在残骸中穿行——当了20年护士的他,双手颤抖:“我们找到马纳尔遗体的唯一途径,就是沿着血迹。”邻居们直到太阳升起,才发现自家阳台散落着残肢断臂。
塔姆拉3.7万居民中,仅有约40%拥有这种低配版“安全屋”。而公共防空洞?建国76年来,以色列政府从未在阿拉伯社区投资建设过一个。当《卫报》记者实地探访时,塔姆拉市长穆萨·阿布鲁米苦涩道出真相:“政府从未资助我们修建避难所,因为他们另有优先事项。”
以色列民众在防空洞避难
以色列法律明文规定:自1990年代初起,所有新建住宅必须配备防空洞。但在巴勒斯坦裔聚居区,法律成了空文。以色列民主研究所报告指出:自2023年10月巴以冲突升级至今,阿拉伯社区的防空建设“仍未得到重视”,与犹太社区存在“巨大保护差距”。
讽刺的是,当特拉维夫、里雄莱锡安等犹太城市遇袭时,救援部队蜂拥而至;而在塔姆拉,清理废墟的工作只能由居民和少数市政工人完成。
悲剧发生后48小时,一段视频在以色列社交媒体疯传。画面中,导弹与拦截弹在夜空中划过,当一枚导弹偏离航向坠向塔姆拉时,拍摄地——一个犹太人聚居区爆发出欢呼。
“打中了村子!打中了村子!”一名男子嘶喊着,多名女子加入欢呼,掌声随即响起。
人群接着唱起极端分子的口号歌,歌词反复嘶吼:“愿你们的村庄焚毁!”这段视频像一把尖刀,刺破了以色列社会表面的平静。塔姆拉一名居民偷偷对记者说:“整个塔姆拉都弥漫着这种愤怒。但如果我公开说什么,20辆警车就会包围我家。”
当记者采访哈提卜家对面的兄弟时,两人对着镜头自称“以色列阿拉伯人”,支持对伊朗作战。然而录音笔关闭后,另一位邻居冲过来痛斥犹太社群:“他们从不把我们当人看!”这种撕裂甚至体现在救援资源分配上:阿拉伯社区只能开放学校作为临时避难所,而犹太社区拥有专业加固的掩体网络。
面对镜头,阿布鲁米市长摇头坦言:“毫无希望。”他深知内塔尼亚胡领导的极右翼联盟不可能真正改变阿拉伯社区的处境。“定居者政党掌权制造了这种分裂,”阿布鲁米说,“他们只把你当作一个阿拉伯人标签,无论你持什么护照。”
这种系统性歧视植根于政治结构。以色列议员艾曼·乌达——哈提卜家的故交——揭露残酷真相:内塔尼亚胡正在利用战争巩固权力。“这是以色列史上最法西斯、最危险的政府,”乌达直言,“他通过加沙战争和伊朗冲突将整个地区置于危险中,只为维持权位。”
当21个阿拉伯和伊斯兰国家外长联合声明谴责以色列袭击伊朗导致局势升级时,以色列政坛却在加速右倾。国家安全部长本-格维尔等极右翼势力正借机争夺战时内阁席位,推动更激进政策。
德黑兰与特拉维夫互相发射的导弹终将停歇,但塔姆拉废墟上那道裂痕却难以弥合。当以色列议会里回响着“一切归结于巴勒斯坦问题”的警世之言,犹太极端分子“愿你们村庄焚毁”的歌声仍在社交媒体流传。哈提卜家幸存的父女搬离了那座埋葬亲人的石屋,而阿布鲁米市长申请防空洞资金的报告,依旧静静躺在某个政府办公室的“待处理”文件堆里。
在这个自诩中东唯一民主的国度,平等生存的权利,竟成了阿拉伯裔公民最奢侈的幻想。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