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两件大事发生,外媒连夜感叹,中国年轻人彻底变了!
18579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最近汽车圈和奢侈品界接连爆出大新闻,看得人直呼"时代变了"。奔驰、宝马、奥迪这三家德国豪车巨头,今年上半年在中国集体遭遇滑铁卢。
奔驰销量跌破30万辆大关,同比下滑14%,更扎心的是二季度跌幅扩大到19%。虽然奔驰卯足劲推电动车救场,结果半年才卖出不到5000台,这数字还没某些新势力品牌一个月的销量多。宝马和奥迪也没好到哪去,一个跌了15.5%,一个降了10.2%,活像三个难兄难弟抱团取暖。
与此同时,奢侈品界的两大巨头LVMH和开云集团也愁云惨淡。往年经济不景气时,奢侈品往往能逆势上涨,毕竟有钱人总得找地方花钱。但今年这招不灵了,动辄几万块的包包手表突然卖不动了。
不过有意思的是,这些大牌在中国玩起了"变脸"绝活——正价门店门可罗雀,特卖会场场爆满。香奈儿、爱马仕偷偷搞起线下特卖,Burberry、COACH这些轻奢品牌更是在唯品会上疯狂打折,吸引了大批精打细算的年轻人。
这两件事看似八竿子打不着,其实暗藏玄机。就像老话说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中国年轻人的消费观正在经历一场静悄悄的革命。从前被认为"只买贵的不买对的"的Z世代,如今把算盘打得噼啪响。
他们不再为车头的三叉星徽标多掏十万块,也不会为印满logo的帆布包透支信用卡。有位95后朋友说得实在:“开BBA不会让我更尊贵,背真包也不会让我变名媛。”
这种变化让外国品牌集体懵圈。奔驰的工程师可能还在琢磨是不是座椅不够舒服,LV的设计师或许以为新款花纹不够潮,殊不知问题出在消费者的心理账户上。
现在的年轻人把"性价比"三个字刻进了DNA,他们分得清什么是真需求,什么是智商税。当特斯拉车主和蔚来车主在充电站相谈甚欢,当背着A货包的姑娘坦然自拍发朋友圈,这些场景都在宣告:消费主义的魔法正在失效。
最让外媒惊讶的是,中国年轻人不仅自己清醒,还带歪了全球消费市场的节奏。他们用真金白银投票,硬是把"炫耀性消费"改写成"理性消费"。就像疫情期间突然流行起来的"自行车热",当年轻人发现两千块的公路车比二十万的跑车更能带来快乐,消费升级就有了新定义。
看着各大品牌财报上刺眼的红色数字,有人说是经济寒冬所致。但仔细想想,当00后开始用"电子茅台"形容显卡,用"理财产品"调侃球鞋,是不是说明这届年轻人早就参透了消费的本质?
毕竟花自己的钱,当然要买心头好而不是买面子。这场由Z世代主导的消费变革,会不会让那些高高在上的国际大牌们,终于学会低下头来看看普通人的钱包呢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