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空间秘探”,作者:邹新。

近期,宋城演艺发布2024年度业绩预告。公告显示,2024年预计净利润为9.3亿-12亿元,扣非净利润为9.1亿-11.8亿元。报告期内,公司实现扭亏为盈,上年同期亏损1.1亿元主要因计提联营企业花房集团长期股权投资减值损失8.6亿元。被称为“天下演艺第一股”的宋城演艺,因“踩雷”花房集团,2020年以来开始对花房科技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损失,直至2024年才终于成功走出“花房”后遗症,扭转连续多年来的发展颓势。尽管如此,宋城演艺的焦虑与“自救”仍在持续上演……

走出“花房”困境 去年净赚10亿

近期,宋城演艺发布了2024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3亿-25亿元,同比增长19.42%-29.8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3亿-12亿元,扣非净利润为9.1亿-11.8亿元。

公告显示,报告期内宋城演艺实现扭亏为盈,上年同期亏损1.10亿元主要因计提联营企业花房集团长期股权投资减值损失8.61亿元。若不考虑该项投资带来的收益及减值,宋城演艺去年的归母净利润预计为8.29亿元。

根据财报,2020年宋城演艺开始对花房科技计提长期股权投资损失和减值准备,2023年宋城演艺再度对花房集团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8.61亿元。宋城演艺公告称,经过计提减值后,花房集团评估值已经接近其净资产价值。2024年一季度花房集团净利润恢复为正,未来公司将推动花房集团朝着健康的方向稳定发展。

宋城演艺2024年度业绩预告的走向表明,宋城演艺终于走出了“花房”后遗症,“逆风”之下扭转了多年以来的发展颓势。

对于2024年业绩增长的原因,宋城演艺表示,主要归功于项目运转良好,新增的广东千古情景区受益于大湾区旺盛的消费需求以及景区高品质的演艺内容、独具特色的互动体验、差异化的市场定位等优势,全年维持高水平运营;存量项目整体运营天数、游客人次和演出场次实现增长,其中西安千古情景区不断刷新演出场次纪录,表现出色;轻资产输出业务日益成熟和完善,带来持续的增长空间。

与此同时,宋城演艺也披露近期的经营数据,春节黄金周期间,全国12大《千古情》演出550场。高峰期间,《千古情》单日最高上演91场、单日游客接待量46万人次,单日收入破4000万。

1月30日、1月31日,大型歌舞《上海千古情》连续两天单日上演6场,刷新了上海大型旅游演艺单日场次、单日游客量新高,成为上海名副其实的演艺地标。1月31日至2月2日,大型歌舞《西安千古情》连续三天单日上演18场,打破了此前由自己创造的单日17场的演出纪录,再创西安大型旅游演艺单日演出场次、游客接待量的历史新高。

综合看来,无论是2024年度预财报的扭亏为盈,还是近期主营业务“千古情”系列演出的火爆,宋城演艺的发展都显现出蒸蒸日上的景象。

宋城演艺28年演绎13台千古情

当然,宋城演艺作为“中国演艺第一股”,其走向中国旅游演艺“王者宝座”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从杭州“起家”,到异地扩张;从尝试互联网演艺“踩雷”,到轻资产模式的初步探索;从大环境的巨大冲击,到如今轻资产输出业务日益成熟为企业带来持续的增长空间,宋城演艺的“文旅梦”已经谱写了28年。

1994年,36岁的黄巧灵携《清明上河图》前往杭州,与他一同抵达杭州的还有他的一个宏大计划——以《清明上河图》为蓝本,再造宋城,重现杭州宋时繁华。

1996年,黄巧灵斥资1.8亿元在杭州建立了首个宋城景区,并效法迪士尼策划编排了原创文化表演《宋城千古情》,开创了“主题公园+旅游文化演艺”的经营模式。

创始人黄巧灵强调“建筑为形,文化为魂”,通过《宋城千古情》等演出深化文化体验,奠定核心竞争力。2007年,宋城演艺成立了杭州乐园,进一步巩固了其在主题公园和旅游文化演绎行业的地位。

凭借“宋城主题公园+千古情演艺”的组合,宋城演艺打造出了一套优秀的商业模式,2010年12月9日,“宋城演艺”成功登陆深交所上市,成为中国演艺第一股。

2013年起,宋城演艺开始走出杭州,在三亚(2013年)、丽江(2014年)、九寨(2014年)等地开设新的项目,采用“重资产+轻资产”的模式进行异地扩张,形成了“千古情”系列品牌。

2015年,宋城演艺以26亿元收购六间房直播平台,试图布局互联网演艺,打造线下演艺和线上娱乐的O2O生态圈。收购初期,宋城演艺与六间房也曾度过了一段甜蜜的蜜月期。在直播盛行的2015年至2017年,六间房超额完成了业绩承诺,三年累计为宋城演艺贡献的利润达到10.84亿元。

2016年,宋城演艺提出“演艺宋城、旅游宋城、国际宋城、网红宋城、IP宋城、科技宋城”六大方向,尝试向轻资产、国际化和IP化转型。其中,宋城演艺国际化的第一站是在澳大利亚黄金海岸建造“澳大利亚传奇王国”项目。

2017年,宋城演艺在宁乡炭河里文化主题公园开业,标志着公司轻资产运营模式的成功落地。2018年,宋城演艺加快了实施平台化发展战略,相继在桂林(2018年)、宜春(2018年)、张家界(2019年)、西安(2020年)、郑州(2020年)等地开设了新的千古情景区。

2018年6月,由于直播行业竞争激烈,六间房慢慢掉队,宋城演艺以六间房为主体与北京密境和风“花椒直播”再度整合为“花房集团”新主体,密境和风持股38.21%,宋城演艺持股37.06%。

2019年,受到花房集团业务的影响,宋城演艺营业收入下降18.67%,净利润只增长了4%。宋城演艺表示,若不考虑数字娱乐平台及花房集团重组的财务数据,2019年度实现营收22.32亿元,同比增长12.86%;实现净利润10.37亿元,同比增长17.24%。很明显,2019年数字娱乐平台及花房集团重组严重拖累了宋城演艺的业绩。

2020年,多重因素影响之下,宋城演艺出现了上市十年来的首次亏损。根据财报,2020年宋城演艺开始对花房科技计提长期股权投资损失和减值准备,宋城演艺发展速度放缓。2021年,上海千古情景区顺利落地,随后,宋城演艺进入了两年的“空窗期”。直至2024年,广东千古情景区与三峡千古情景区才得以顺利落地。

在走出“花房”困境后,宋城演艺的经营模式日趋稳定。目前,宋城演艺在全国共运营9个自营景区及4个轻资产项目,并形成“主题公园+旅游演艺”的稳定经营模式,其门票收入占总经营收入的主要部分。其次,宋城演艺的收入来源还包括为合作景区提供品牌授权、策划设计及运营管理服务,按景区年收入收取管理费。

盈利背后的“焦虑”主动降管理费

提及轻资产输出项目的管理费用,宋城演艺自2025年开始便对其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而从轻资产输出项目管理费降费,宋城演艺2024年度预计净利润达到10亿元背后所隐藏的现实“焦虑”可见一斑。

/ 20%至8%轻资产输出项目降费

1月3日,宋城演艺公告拟将已有轻资产输出项目的委托经营管理费统一由项目年经营收入的20%调整为8%,自2025年1月1日起执行。

回顾宋城演艺的发展历程可知,目前宋城演艺旗下共有长沙炭河古城、宜春明月千古情景区、郑州黄帝千古情景区和三峡千古情景区4个开业运营的轻资产输出项目。过往公告显示,对这类轻资产项目,宋城演艺一般按照景区经营收入的20%收取基本管理费,从20%到8%,此次降价力度颇大。

尽管这项收入占公司整体营业收入的比重较小,影响也较为有限。宋城演艺也表示,此举措目的在于“提升公司轻资产输出模式的品牌竞争力并保持统一性”。

但从宋城演艺最新签约的青岛胶州丝路千古情项目可以分析出,此次轻资产输出项目管理费的下降或许与推进这一合作项目有关,符合长期主义发展策略。

不过宋城演艺轻资产输出业务的管理费的大幅度下调,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旅游演艺行业的景气依旧不容乐观,宋城演艺在低迷的市场环境之下如何做出相应的政策调整是其当下所面临的焦虑之一。

/ OTA平台两极分化的消费者点评

宋城演艺作为国内文旅演艺龙头企业,其核心产品“千古情”系列在全国各地不断上演。但随着“千古情”系列表演在全国各地风靡,各大OTA平台上的消费者评价呈现出了明显的两极分化。

一方面,多数游客对《宋城千古情》、《三亚千古情》等经典剧目给予高度认可,认为其“沉浸式表演震撼”、“不可错过”,尤其是声光电技术与历史叙事的融合,被视作文旅演艺的标杆。

另一方面,部分消费者则批评演出内容“粗制滥造”“体验差”,认为票价虚高且缺乏新意,甚至有游客直言“浪费钱”。这种分化现象不仅反映出游客对文化演艺产品的多样化需求,也暴露出宋城演艺在内容迭代和服务质量上的挑战。

而为了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宋城演艺也做出了许多的尝试,例如,上海宋城项目曾因疫情关闭,重启后其试图通过票价调整和剧目联动热播剧《觉醒年代》吸引客流,但仍有观众认为改版后的演出“非常无聊”。

为应对争议,宋城演艺近年来提出“常改常新”策略,通过升级硬件设施、科技体验项目等方式提升游客体验。然而,如何在保持较高利润的同时平衡创新投入与观众期待,仍是宋城演艺当下所面临的一大难题。

/ “贫富差距”显著的子公司

目前,宋城演艺旗下已经落地的千古情项目已经达到了13家,然而这13个千古情项目发展得并不均衡,甚至可以说是“贫富差距”明显。

其中,广东千古情景区作为宋城演艺2024年新开业的项目,全年维持高水平运营,开业即实现盈利,且二三季度收入规模和盈利水平持续环比提升。2024年上半年,广东千古情营收达到1.26亿元,净利润4946万元,总营收超过了丽江、三亚、桂林的千古情项目。

与之相反的是,上海千古情、张家界千古情两家子公司,2024年上半年分别亏损了2002万和745万。截至上半年,上述两家子公司已经资不抵债。其中,上海宋城世博演艺发展有限公司净资产负一个多亿,张家界千古情演艺发展有限公司净资产负五百多万。

由此可见,宋城演艺旗下的各个千古情项目“贫富差距”极其明显,而如何避免让某一个项目成为整个企业的“短板”,限制企业的长远发展,以及如何让旗下的各个项目都尽可能多地实现创收成了宋城演艺的又一焦虑。

/ 陷入停滞的“旗舰项目”

近年来,虽然宋城演艺在杭州、丽江、三亚等地的项目人气火爆,但宋城演艺的经营和业务推进依然面临诸多压力。

例如,宋城演艺于2018年打造的西塘·中国演艺小镇项目,总投资100亿元,至今未开业。据了解,项目于2018年12月30日奠基,最初计划在2021年开业,不过,此后官方回复的开业时间一拖再拖,至今“犹抱琵琶半遮面”。有来自浙江省的知情市民直言,西塘宋城演艺谷“就建了一栋房子”。

而面对投资者对项目建设进度的持续追问,宋城演艺在业绩说明会、深交所互动易等多个渠道给出了回复:“西塘项目暂时未定开业时间”、“西塘项目推进相对慢一些”“西塘项目公司按照自身经营节奏推进”。

同样在规划中的珠海宋城演艺度假区也未见明显进展:2019年9月30日,珠海政府与宋城演艺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计划投资150亿元,预计2022年建成开业。这个曾被视为宋城演艺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旗舰项目”于2020年4月启动,却在2022年12月起陷入漫长的停滞,至今仍难以推进。

宋城演艺的“自救”与狂奔

近年来,旅游行业呈现出复苏趋势,但“一看景区人山人海,一看业绩普遍亏损”在各大上市旅企中屡见不鲜。由此可见,当下旅游业在舆论中的活跃度,与实际行业情况具有一定“温差”。因此,尽管2024年宋城演艺成功地走出了“花房”后遗症,也依旧很难乘着东风高枕无忧。当下,面对一众现实焦虑,宋城演艺又该如何实现“自救”与业绩“狂奔”?

/ 继续“牵手”国资

2025年初,一笔总投资13亿元的大型演艺公园敲定合作,落地于青岛胶州的上合核心区。项目名称叫“宋城青岛丝路千古情”,占地120亩,将以齐鲁文化、海上丝路文化和上合元素为核心,力图成为集文化展示、演艺体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预计2026年7月建成并开放。

这是宋城演艺“牵手”国资敲定的最新项目,项目以轻资产的运营模式落地。据悉,青岛国资企业负责该项目的投融资与建设,宋城演艺提供品牌授权、创意设计等服务并负责后期运营管理,服务费总计2.6亿元。

“宋城青岛丝路千古情”项目是宋城演艺第二次“牵手”国资,在此之前,2022年由国企湖北交投宜昌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和宜都市人民政府签约并成功“演绎”的三峡千古情景区项目,为宋城演艺继续“牵手”国资做出了良好示范。

在投资和合作上求稳,通过拥抱国资的方式,筛选和考察拥有较高价值的目的地,赢在区位起跑线上,不可否认的是,宋城演艺的这一步“棋”走得极为稳当。

/ 轻资产稳步推进

同样是以“宋城青岛丝路千古情”为例,宋城演艺继续扩张旗下的轻资产项目无疑也是一个较为正确的选择。

首先,轻资产模式有助于宋城演艺降低资金压力和财务风险、提升盈利能力、快速占领市场份额实现规模化扩张、增强品牌知名度与市场影响力、适应市场变化。

其次,以宋城演艺为代表的海洋海昌公园、乌镇旅游、曲江文旅等上市旅企近年来都在进行轻资产的探索与转型。宋城演艺2024年7月份开业的三峡项目迅速以轻资产模式落地后迅速进入状态,开业后一个月上演170场,接待游客近百万人次,不断刷新湖北大型旅游演艺新纪录。在成功案例的推动之下,宋城演艺将继续在轻资产运营模式上深耕。

但值得注意的是,轻资产不代表无资产,资产过轻也会存在风险。轻资产扩张一方面会使品牌价值的变现途径更加丰富多元,做大产业链和价值链,但同时也会加大资产保值风险。因此,宋城演艺在稳步推进轻资产发展的同时,也要注意轻重资产的平衡。

/ 走出投资误区

近年来,宋城演艺之所以受困“花房”后遗症,与其重资产投资过大,陷入投资误区脱不开干系。重资产运营模式会导致资金占用较高,叠加部分项目的爬坡期压力,极大地引发了股民对现金流和回报周期的担忧。

公司对花房集团的长期股权投资(涉足直播领域)也曾因后者退市引发市场疑虑,尽管公司澄清退市不影响权益核算及减值计提,但其潜在的减值风险仍被部分投资者视为重资产投资的隐患。

宋城演艺的“千古情”项目毛利率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展现出极强的盈利能力。根据2024年的财务数据,其毛利率维持在70%左右的高位。因此,宋城演艺才能在重资产项目的“踩雷”的情况下依旧快速实现盈利。若能快速地走出投资误区,步入正轨,宋城演艺将进一步加大实现业绩“狂奔”的可能。

综上,尽管当下宋城演艺逐步走出了“花房”困境,新一轮的焦虑与难题却依旧在“督促”着宋城演艺跑起来。无论是2024年度预财报的扭亏为盈,还是近期主营业务“千古情”系列演出的火爆,宋城演艺的发展正在迅速回暖。接下来,宋城演艺或许应该“趁热打铁”,不忘创新,多出精品,才能真正实现业绩长虹“狂奔”。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