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对朝鲜的访问之后,俄外长拉夫罗夫的专机直接抵达中国,并与中方外长王毅会面。先访朝鲜后访华,俄罗斯的这一行程安排很有深意。

博主谈中俄外长4天内两次会面

【拉夫罗夫与朝鲜领导人会面】

本月11日,俄外长拉夫罗夫抵达朝鲜,一落地就受到了朝鲜最高领导人的高规格接待。朝鲜媒体报道称,双方在朝鲜东部旅游胜地元山海滨的一艘豪华游艇上举行了会谈。媒体镜头还捕捉到一个颇具人情味的细节:拉夫罗夫与朝鲜领导人在寒暄时笑谈“还没戒烟”,两人全程有说有笑,气氛轻松友好,颇有“老朋友重聚”的意味。

不过真正值得外界关注的,不仅仅是场面的热络,而是朝鲜领导人在会面中的一句话:朝方愿无条件支持和声援俄罗斯领导层“为从根源上解决乌克兰事态而采取的一切措施”。

“无条件”“一切措施”这类表述非常罕见,在国际场合中属于强背书。可见朝鲜对俄罗斯是“寄予厚望”的。

最近这几年来,俄朝之间的高层互动密切而又高调。从俄罗斯的角度来说,朝鲜的这种无条件“支持来得正是时候。当前俄乌战事仍在胶着,北约不断在波罗的海方向给俄罗斯施压,莫斯科急需在全球范围内扩展“朋友圈”,尤其是能提供“实在帮助”的朋友。

从朝鲜的角度看,俄罗斯是朝方从“棋子”到“棋手”身份的重要“跳板”。朝鲜一向不甘心于做地缘政治中被大国摆布的“棋子”,而是想要成为能够主导东北亚甚至全球局势的“棋手”。

在这种主观意愿的推动下,朝鲜向俄罗斯派兵,与俄签署战略合作条约,以及与俄方举行高频次的高层会晤,就是为了向美日韩等国发出强烈信号:今天的朝鲜不再是过去那个孤立封闭的小国,它已经找到了新的“靠山”,正在积极地将自身打造为国际事务的“新参与者”。

博主谈中俄外长4天内两次会面

【俄朝在军事等多方面合作密切】

但对于中国而言,俄朝之间关系越密切,给我们带来的地缘安全压力就越大。当前东北亚局势本就十分紧张,美日韩早就对朝鲜的导弹试射和军事扩张保持高警戒。如果俄罗斯在这个节骨眼上再向朝鲜“加注”,局势必然升温,甚至可能擦枪走火。

而作为两国的共同“战略伙伴”,中国处于中间地带,极易被迫卷入其中,成为地缘对抗的“缓冲区”。这一点俄罗斯是心知肚明的,这正是拉夫罗夫在结束朝鲜访问后,第一时间飞来北京的深意所在。

从这个角度来看,拉夫罗夫此行的目的,不只是为了加深中俄合作,更是一种“报备”和“协调”。说白了就是把与朝鲜的会谈内容知会中国一声,以免影响到中俄关系。

当前俄罗斯内部以及周边形势极为复杂。一方面北约正在针对俄罗斯飞地展开军演,同时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已经达成和解协议,而且这两国似乎都有疏远俄罗斯的意思;另一方面,俄内部的车臣与印古什的离心趋势也有抬头迹象;同时俄经济也压力山大,卢布汇率持续波动,通胀问题也有所严重。

在这种局面下,俄罗斯对中方支持的依赖性只会增强。所以,俄罗斯更不愿意因为“亲近朝鲜”而让中方产生芥蒂。

博主谈中俄外长4天内两次会面

【王毅外长会见拉夫罗夫】

根据新闻报道,拉夫罗夫抵达北京后与中国外长王毅举行了亲切会谈,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细节是,双方在会面时均没有打领带,这足以显示出中俄双方关系的亲密和默契。

但比形式更关键的,是内容。中方外交部发言人透露,会谈涉及乌克兰问题、朝鲜半岛局势以及伊朗核问题。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王毅外长的一句评价:“中俄关系是当今世界最稳定、最成熟、最富有战略价值的一组大国关系”。

这不仅是对拉夫罗夫此行的“欢迎语”。从外交语言来看,“最成熟、最稳定”其实也隐含了中方的一层“提醒”:我们合作,但前提是理性与可控,不能因为局部利益而破坏大局稳定。

中方当然清楚,稳定的中俄关系,是对冲西方压力的重要砝码。但“稳定”不是无底线的“绑定”,合作必须在互相尊重核心利益和地区局势稳定的基础上进行,特别是要守住地区安全这条红线。

简单来说就是:俄朝可以走近,但不能走到让中国难做的地步;中俄要携手,但也得顾及彼此底线。

接下来,中俄之间要怎么做到既“并肩抗压”,又“互不拖累”,这才是真正考验双方外交智慧的关键所在。说到底,合作讲究分寸,朋友之间也要懂得拿捏尺度。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