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完美国总统特朗普后,冯德莱恩找上中国,提出一个不情之请。希望中方在俄乌问题上发挥作用。那么,冯德莱恩为何在此时找上中国?中方对此又会不会买账?

当地时间9月2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联合国大会上当场点名批评欧盟,一边和俄罗斯交战,一边还从俄罗斯购买石油和天然气,称这种做法“堪称耻辱”。他话锋一转,又把矛头指向中国和印度,称这两个国家通过继续购买俄罗斯能源,已成为“战争的主要资助者”。紧接着,特朗普撂下一句狠话,如果俄罗斯不准备达成协议结束战争,美国将对莫斯科祭出新一轮强硬关税,但这些关税必须在欧美联手的情况下才能产生效果。言外之意,就是要求欧洲必须紧跟美国的步伐。

见完特朗普后,不到24小时,冯德莱恩找上中国,提出一个不情之请

对此,冯德莱恩的回应几乎是果断的。她不仅公开表示,“特朗普完全正确”,还强调欧盟已经在推进第19轮对俄制裁,禁止俄罗斯液化天然气进口,并承诺到2027年彻底摆脱对俄化石燃料的依赖。但事实上,冯德莱恩很清楚欧洲根本不是铁板一块。匈牙利外长已经当众回绝,称“没有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就无法保证匈牙利能源安全”。斯洛伐克同样难以轻易转身,因为其炼油厂几乎是为俄罗斯原油量身定制的。一旦切断供应,不仅成本高昂,还可能直接导致能源短缺。也就是说,冯德莱恩虽然口头附和特朗普,但实际执行却困难重重。

正因为如此,在见完特朗普后,冯德莱恩就转身找上中国。当地时间24日,她与中国高层在纽约举行会晤。公开信息显示,冯德莱恩在会谈中,把重点放在乌克兰局势上,她直言请求中国“发挥影响力,让俄罗斯走上谈判桌”。她甚至强调,如果中国能提出明确举措,将向世界传递出强烈信号。从冯德莱恩的语气来看,明显带着某种迫切和依赖的意味。

在冯德莱恩看来,欧洲自己既缺乏迫使普京妥协的硬实力,又难以在内部意见分裂的情况下采取统一行动。美国虽然强势,但特朗普的政策未必稳定,尤其是动辄以关税和制裁威胁盟友,让人心里没底。相比之下,中国既与俄罗斯保持着密切联系,又在国际社会强调“劝和促谈”,如果中国愿意出手,的确可能成为结束战事的关键变量。

见完特朗普后,不到24小时,冯德莱恩找上中国,提出一个不情之请

不过,冯德莱恩的如意算盘并不一定能打响。中国的立场从一开始就十分明确,不选边站队,不拱火浇油,而是推动对话谈判。我外交部多次强调,中俄企业的正常能源合作符合世贸规则和市场原则,不针对第三方,也不应受到干扰。说白了,中国不会因为特朗普的指责或冯德莱恩的请求,就放弃与俄罗斯的合作,更不会接受被动充当某种外部“调解工具”。中国愿意推动和平,但这种推动一定是基于独立自主的立场,而不是受制于美欧压力。

中国高层在与冯德莱恩会谈时也明确表示,中欧关系历经风雨,总体保持稳定,原因正是双方始终保持沟通和理解。并强调希望欧方拿出实际行动,避免把经贸问题泛政治化、泛安全化,坚持求同存异,找到利益契合点。至于乌克兰局势,中方高层也点明中欧都对和平有共同利益,但不会接受外界的单向期待。这番话意思很清楚,那就是中方愿意和欧盟在大格局上合作,但不会为了迎合某种短期政治诉求,而改变自身原则。

可见,冯德莱恩的处境并不轻松。她既要向特朗普证明欧洲“站在一起”,又要顾及欧盟内部的现实难题,还要设法与中国保持沟通,避免彻底陷入被动。可以说,她的不情之请,既是一种外交上的权宜之计,也是一种无奈的求助。因为欧洲清楚,仅凭自身的力量,恐怕难以在俄乌局势上取得突破。

见完特朗普后,不到24小时,冯德莱恩找上中国,提出一个不情之请

总结来看,见完特朗普后,冯德莱恩找上中国,提出一个不情之请,背后折射的不是自信,而是焦虑。她需要中国来帮助欧洲摆脱尴尬处境,却很难换来中国的单方面配合。对中国来说,原则始终清晰,愿意促进俄乌和平,但不会被裹挟,冯德莱恩的请求,或许正说明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角色越来越关键,但这份关键力量,只会按照中国自己的节奏来进行。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