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人潮涌动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现场,有一个小小的“机器人小卖铺”人气爆棚:观众排队与机器人对话、互动、索取零食,还有人干脆坐在机器人上,握住它的“手”让它带自己四处“逛展”。这个场景的背后,是如身机器人自主研发的人形养老护理机器人——齐家Q1,在全球舞台上的首次正式亮相。
这个“会卖货、能载人、还能聊天”的机器人,正在悄然定义智慧养老的新未来。
01
一个身体,两种形态:
这个机器人既能照护,也能载人

齐家Q1是我们专为养老场景设计的一款人形机器人,聚焦于半失能、长期卧床或独居老人的日常照护需求。不同于一般功能型机器人,它既能完成“照顾人”的实际动作任务,又具备语音交互和情感陪伴的能力。
它可以辅助老人起身、翻身、拿水、递药、喂饭、做简单家务,也能播放音乐、陪伴聊天;还可变身为电动轮椅,载着老人安全地移动。从“操作形态”到“轮椅形态”,只需调整机器人身体的朝向即可。
人类因生理结构限制,永远只能正面作业,而机器人没有这个限制。因此,我们对“人形结构”做了重新理解与定义,它不是对人类外形的复制,而是面向照护需求所做的功能性重构。
在大会现场,这一理念通过两个展出场景得以直观呈现:在“操作形态”下,它在“机器人小卖铺”中与观众语音直接互动、识别物品、递送零食;在“轮椅形态”下,观众可以坐在机器人上,并握住机械臂末端,通过拖动机械臂来控制行进方向,如同父母牵着孩子的手。这种“手握手”的直观交互方式,体现了我们始终坚持的“人机共融”理念:机器人不是冷冰冰的工具,而是生活空间中的亲密伙伴。
展会现场的热烈互动气氛也证明了这一点,观众普遍反馈机器人“非常有亲和力”,不少观众和养老机构对机器人表达出高度兴趣,纷纷询问上市时间和试点计划。这再次印证:人们需要的是真正能进入日常生活、能放心交互、能实际帮忙的“生活机器人”。
02
基于真实照护需求的人形重构:
不为“像人”,只为好用安全

如身机器人团队成立于2023年6月,是一家专注于智慧康养领域的机器人公司,团队核心成员来自微创机器人、Agile Robots等世界一流医疗与协作机器人领域的上市公司/独角兽初创团队。创始人师云雷曾参与国产手术机器人上市公司的创立,并在德国工程院院士张建伟教授的多模态实验室从事具身智能领域博士课题研究。
我们不追求炫技,而是始终关注一个问题:机器人能不能真正帮到照护者?能不能成为老人的伙伴?
因此,我们在齐家Q1上选择了全向移动底盘而非双足行走,目的是确保机器人在家庭环境中稳定、不易摔倒、能灵活通行。其机械臂支持±1N的高精度力控,在喂饭、翻身等接触任务中更加柔和可靠。因为照顾老人这件事,必须既“帮得上忙”,又“不出差错”。
由于当前的具身智能操作系统尚不足以完全满足真实场景需求,我们采用了“双模并行”架构,在自主操作之外配备了超远程辅助系统,大部分多模态交互任务由AI智能体完成,超出智能体能力范围任务则由专业护理员通过远程操作平台完成。
不同于市场上大量使用VR手柄单边控制无力反馈的简易方案,齐家Q1采用了高难度的双边力反馈遥操技术,让护理员不只是“看见”,还能“感受”到机器人与物体或人体的接触力度,在操作过程中如同“拥有真实力触觉”,大幅提升了安全性与精度感知。
我们不追求用机器人取代人,而是让机器人成为照护者的延伸。尤其在夜间、突发状况或者劳动力不足的情况下,它能做到不打盹、不分心、随时响应。
此外,齐家Q1配备了多重安全机制如跌倒检测、力控限制、急停按钮、远程监管等,以及隐私保护模式,确保机器人即使在家庭场景中长时间陪伴,也不会侵犯隐私或造成风险。
03
2026年启动试点,
齐家Q1将走进真实养老生活
目前,齐家Q1已完成多轮迭代和内部验证,计划于2026年推出标准化量产版本。我们已与多家全国领先的养老服务机构签订合作协议,筹备真实场景下的试点测试,包括居家护理、机构辅助服务、夜间陪护等多个方向。
作为一家聚焦“智慧康养”领域的创业公司,我们认为:养老不是噱头的土壤,它需要温度、耐心和实打实的能力。技术不能炫而无用,更不能制造新的照护风险。
我们坚信:每一项功能,都必须对应一个真实的照护痛点;每一处设计,必须为一个具体的生活场景负责。在研发过程中,我们始终严格遵循医疗与协作机器人的安全设计标准,这是每一位如身机器人工程师的行动准则。
如果你正在寻找一款能够真正融入家庭、陪伴老人、缓解照护压力的机器人,也许齐家Q1,就是那个值得等待的答案。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