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紧日子,这样过就对了!
65783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公务接待工作餐不得提供香烟,不上酒!近日印发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明确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勤俭办一切事业,降低公务活动成本”。消息一出,一些误读的声音也随之冒头,比如“基层的日子已经够紧的了,难道让公务员自费上班吗?”其中的一些歪曲、疑惑,值得我们聊一聊。
先说,为什么要“过紧日子”?过日子讲究"精打细算,才能油盐不断"。党政机关过紧日子,是为了更多资金用在支持高质量发展和民生事业上,让有限财力发挥最大社会效益、民生效益。
过好紧日子,得看看之前的浪费从何而来。有新闻报道,说有的机关单位材料单面打印,或者错一两个字,几十页的材料就要重新打印,这是形式主义造成的浪费。还有的地方,热衷装点门面、大搞装修和面子工程,新建设施却使用率不高,这是官僚主义造成的浪费。持之以恒整治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既能为基层减负,也能减少资金浪费,让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更好。
还得明确,党政机关过紧日子,强调的是扭住发展所需、民生所盼,该花的要花,该省的坚决省。去年两会期间,财政部长蓝佛安说 “大钱大方、小钱小气”,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有的单位减少必要的办公用品,有的地方取消基本福利待遇,压减必须的培训,这都属于把紧日子“过偏了”。过紧日子,强调的是厉行节约、力戒奢华,如果该投入、该支出的地方也畏手畏脚,就会降低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导致工作难以推进、事业停滞不前。
总之,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不是一时之需,而是长久之计。各级党委政府要把过紧日子当作习惯,以严实作风、务实行动,把钱用好,把事儿也办好。
(来源:人民日报评论微信公号)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