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演员的年龄,真的那么要紧吗?
当五十八岁的侯勇,站在镜头前,他演的是贺龙。可历史里的贺龙,在1927年,才三十一岁啊!观众的眼睛是尖的,那深深的法令纹,那有些耷拉的眼皮,都在无声地诉说着岁月……屏幕里的贺龙,有时候看着,神情里带着一丝疲惫,像是精力跟不上了。
这能说是演技的问题吗?侯勇的演技,没人会怀疑。可一个快六十岁的人,要去演出三十岁汉子的血气方刚,这本身就是一道难题。有时候,人会想,要是把机会给那些年轻小伙子,是不是就能看到一个力气壮壮的贺龙伟人?
也有例外的时候!起义成功了,灯火耀眼,侯勇贴上胡子,脸一下子显得嫩了,年轻了!他大吼一声“缴枪不杀!”,那眼神,那不容拒绝的气场,嘿!这不就是那个血气方盛的贺龙吗?在马背上,看不清脸的时候,他跟敌人斗争的那股劲儿,也演得不赖!
王志飞演的朱德,也是一个道理。朱德是身经百战、意志坚定的人物。王志飞的眼神,倒是坚定,但是……他演过的那些反派,那股狠辣劲儿,好像长在了骨子里。
松弛的脸,犀利的眼神,总让人感觉“串戏”了!这不能怪王志飞演技不行,是他那张脸,演了太多深入人心的坏人。同样的,在看不清脸的远景里,六十岁的他在马背上飒爽的样子,倒也符合那个不屈不挠的朱德形象。
有人说:“选角成功了,这剧就成了一大半!”《浴血荣光》里,有的选角就让人拍手叫好。王仁君演的毛泽东,在他想发动起义却受到阻拦时,那种烦躁,但又保持着儒雅风度的感觉,一下子就出来了。
他眉头紧锁,但眼睛里透出的智慧,却能冲出屏幕。这个选角,对味了!之前,演毛泽东的演员不少,侯京健演年轻时代,唐国强演中老年时代,都合适。王仁君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让人想不到的,是那个演杨开慧的张慧雯!一个三十一岁的女演员,竟然演出了超越年龄的成熟和稳重。她放下了自己的偶像包袱,放弃了时尚的造型,让所有人都眼前一亮!
头上的发套,看着是有点假。但那都不是事儿!她眼神里的沉稳,五官上的温柔和智慧,还有那有血有肉的个性,完全就是杨开慧独有的气场!这个演员,也选对了!
可有些选角,就让人直摇头。陈龙演的周恩来,算是槽点比较多的一个。一九二七年,周恩来才二十九岁,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他应该是有勇有谋,一表人才,随便一个姿态,都充满智慧。
四十九岁的陈龙呢?不是在犯困,就是在去犯困的路上……整个人,主打一个无精打采。那稀碎的演技,那拉胯的神态,跟角色完全不搭边。有观众直接说了,要是让《觉醒年代》里演周恩来的金靖承来演,那感觉就对了!那才叫一表人才,神采奕奕!
观众的嘴,毒得很!“让一群六十多岁的演员,来演三十来岁的角色,只剩满脸褶子了。”这话,说得犀利!这也道出了很多历史剧的通病。
刚上线的张一山,他演的林彪,给人的感觉就有些模棱两可。有时候,看着像二十岁的害羞青年,有点感性;有时候,他又让人出戏。
他那张脸过于干瘪,在某些镜头里,特别是在黑夜的镜头里,竟然让人看到了夏雨的影子。这导致大家的观感很一般。或许是他的戏份还不多,林彪内向、不擅长聊天的特点,还没机会展现出来。他热泪盈眶的戏,演得倒是不错!
一部剧,总有让人惊喜的地方。在《浴血荣光》里,还能看到时尚界的胡兵?他演了一个面部蜡黄,但又充满血性的刘安恭。还有保剑锋,他那圆圆的脸,把陈树湘给还原了出来。
抛开演员不说,剧里有些画面,是真的能钻进人心里。就说毛泽东、杨开慧和瞿秋白三个人,一起高唱“国歌”的场面,没有怼脸的特写,也没有刻意的煽情,但就是让人看着看着,眼泪就下来了。
那束光,也是一个。起义成功后,黑夜中,一辆火车亮着一束光,缓缓驶来。那个无声的画面,把“向着光的方向走,那里充满希望”这句话,放大了无数倍。它不需要台词,就能让观众的心跟着沸腾起来。
《浴血荣光》这部剧,它有血有肉,它能让人感动。它不是完美的,尤其是在演员年龄的选择上,如果能再谨慎一点,再贴合一点,那它就是一部没有遗憾的作品了。看历史剧,看的到底是什么?是演员的脸,还是那段岁月里,人物的魂?这个问题,也许没有答案……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