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吴佳霖 西安、深圳报道
“一年拍了80部短剧,上榜40部,爆了24部,我们对得起平台方了。”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卓渊影视CEO刘平说。
实际上,如果按照“爆款率”来计算,30%的概率不仅仅是“对得起”平台这么简单。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微短剧的业内爆款率大概在10%-20%左右。30%的爆款率在“十片九亏”的微短剧行业并不多见。
短剧行业是快周期行业,主题、风格变化节奏变化极快。既有“00后”当现场制片的团队,也有题材的快速转变意味着市场不断被重塑,新的格局不断建构。
新的人才
“照顾不周,照顾不周。”01年的现场制片多多拎着8碗土豆粉丝、8份孜然青椒肉夹馍和8瓶矿泉水,招呼着前来采访的记者一起吃饭。等她分发好给各位记者的餐食,又干练地打开对讲机,对现场工作人员指示道:“停机,让大家领饭,先吃上。”
当走入卓渊在西安的拍摄基地,会发现这是一个年轻的团队,是一个“00后”当现场制片的团队。
“我从西安思源学院刚毕业就来卓渊了,学的是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在这已经工作了一年多。和剧组的大家朝夕相处,就像家人一样。”多多在拍摄现场忙前忙后,眼里总有活儿,担任着一个剧组的“管家”,“我觉得短剧行业能让我们这种新人有发挥的空间,这是很珍贵的机会,我们的同事也大都是00后。我的薪水一个月能到一万多,在同龄人中算是中上,能够自力更生,在西安也能生活下去。”
“刚毕业的学生网感更好,所以我们更喜欢用零基础的,自己培养。”刘平说,小白对短剧的理解反而会更符合要求,短剧对于新人的成长空间很大,“咱们公司00后非常多。有一个02年的后期小组长,还没毕业的时候就在组里实习。每次我都能看见他加班加到凌晨一两点,他对自己的工作有认真的态度。”
年轻的人才需要学习和成长的平台,极速迭代的短剧行业也需要更富有生机和活力的血液。这种导演、剧组工作人员和后期紧密结合的关系,在如今的短剧行业比较稀缺。
一位承制方的业内人士表示,拍摄短剧是一个“项目”,自己拿了本子的版权之后会去找固定合作的导演开拍,再去联络制片、演员、后期等环节,组成一个临时的团队,项目结束——通常也就是一周之后,这个团队就会原地解散。直到下一个“项目”开始,自己再去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组建新的团队,到那个时候又是新的人员构成,各有各的意见,“磨合起来没那么容易”。
“我们剧组算是最早一批生产出爆款的团队。”刘平说,“我会不断地观察现在爆款短剧的内容,召开一次又一次的大会和大家一起讨论学习,看有没有什么可以让我们产品变得更好的元素。”他认为,导演应当有着片场的主要话语权,但每个人的意见都值得被尊重。
新的题材
“我从事影视行业14年,从事短剧3年,现在也算是一个爆款率超50%的导演。”在九州文化的《母慈子当孝》的拍摄现场,戴着黑框眼镜的导演寸寸面对着自己熟悉的镜头却有些拘谨。制片人笑着说,以前都是在镜头后,现在导演来到了镜头前。
“‘夺命小短剧’的意思是,短剧从业者只要愿意,可以一个月三十天白天晚上都不睡觉地挣钱,只要你往前冲。”寸寸说,“短剧让我又爱又恨。爱是因为这是一份能让我有价值感、能挣钱的工作,恨是因为短剧压力大、节奏快,要求我们在最短的时间用最少的钱做出最好的东西。”
“2023年,我们很快意识到了女频短剧成为了现在行业的主流。虽然拍摄第一部古装言情女频短剧的时候,我还没有从男频的快节奏爽感完全转换过来,但比较幸运的是里面有我熟悉的打斗戏,于是我把打斗戏放到了第一天去拍摄,给自己一天时间去揣摩其中的区别,体会女频细腻感情的表达。也比较幸运的是,这个做法是对的,我们当时连续爆(火)了四部女频短剧。”寸寸是拍摄正剧出身,对于很多镜头都有着自己的理解。在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探班九州文化出品的剧组的时候,寸寸为男主一个向亲戚借钱的情节反复打磨,拍摄了近3个小时。
题材的转变意味着市场正被重塑,新的格局尚在建构。越来越多的用户关注到了微短剧。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12月,微短剧用户规模达6.62亿人,网民使用率为59.7%。
当用户的规模扩大时,作为一个新型娱乐方式的微短剧也正在迅速地触达那些之前未被互联网产品服务过的用户,例如中老年群体。中国网络视听协会出品的《2024微短剧行业生态洞察报告》显示,近一半的中老年人每天都会观看微短剧,82.3%的中老年人每周至少观看一次。
当中老年用户进入市场的时候,亲情剧集就变得更受青睐。 “短剧是以市场为导向的互联网产品。”寸寸认为,“当我的经验越丰富,越成熟的时候,我越能在其中找到让我发挥的那些点。”
《2024微短剧行业生态洞察报告》显示,2024年微短剧呈现更加多元的题材选择趋势,以家庭、都市、情感等为代表的女性题材迅速崛起。其中,家庭题材占比从2023年的2.6%增长到8.0%,都市题材从15.5%增长到23.7%,情感题材从37.8%增长到39.6%。
2024年,多条针对微短剧的管理提示下发,宣扬极端情绪和负面形象的短剧逐渐走向末路,更多满溢着对未来美好期望的短剧浮出水面,越来越多元的需求被看到,新的题材如活水灌渠,让新的市场局面清澈如许。
新的方向
除了题材变得更多元、监管约束更具体之外,短剧的变现策略也在逐渐演变。从小程序短剧的单一付费模式开始,以红果为代表的免费模式和以抖音原生剧场为代表的端原生模式也以各自的优势加入了战场。
“免费模式对一些出品方可能不算太友好,但是对我们承制方来说提供了新的机会。在剧本、制作没有大问题的基础上,基本上短剧的成品都可以上线,我们的工作有了更大的保底。”刘平作为承制方,认为免费模式和端原生都给自己带来了更多收入,“端原生也拓宽了我们的变现渠道,分账的数据更加清晰透明,能够让我们把过去的一些剧集发掘出新的变现可能。”
《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显示,2024年我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将达504.4亿元,同比增长34.90%,预计2027年达到1000亿元。据媒体报道,自2024年10月开始,短剧免费与付费比例达到1∶1,多位业内人士反馈,2025年免费将超过付费。
“2023年的流水数字比较大,2024年上线的剧目增多了,我觉得2025年我们更应该抓住机会,提升自己内容的质量。”对于如何提升制作短剧的质量,刘平认为,自己想尝试更多女频的古装言情短剧,“和几个主流平台目前的打法相似,女频的古装言情最容易回本,用户最喜爱。”
当精品化成为主要潮流,服化道、剧本、演员、投流、特效、剪辑等多个环节的成本也在上升。“一部短剧,甲方给我们50万元,扣除公司的运营成本,其实我们在贴钱为甲方制作。作为承制方,我们只赚取后端的分账,从十几万元到三五百万元不等,看具体的情况,但制作费的利润很微薄。”刘平透露,自己也在探寻优化流程的新方式。
“出海是未来新的大方向,我认同,ROI基本都能打正。我听说有几部我们承制的爆款在国外也跑得很好,但我们没有版权,所以没有分账。”提起未来新的方向,刘平显得有些忧虑。
“对我们承制方来说,出海所要克服的困难包括平台、资金、翻译、本土化等等,这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事情。但是我们拍摄国内短剧的档期已经很满了,所以最近还在商谈如何去推进这块的业务。 ”刘平认为,卓渊在出海这个方向上还有很多要考虑的事情。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