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在今日头条独家发布,谢绝转载

特朗普不接受投降,伊朗总统态度马上变了,美伊谈判在短短几天之内,连续出现大逆转。

几天前,代表伊朗核心决策层意志的伊朗前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沙姆哈尼,在接受美国NBC采访时公开承诺,伊朗不研发核武,并准备放弃高纯度铀浓缩以换取美国解除制裁。

美伊谈判为何在几天内连续出现逆转

这一表态迅速引发全球关注,特朗普更是马上在社交平台上转发该采访,并称美伊就核协议条款达成“某种共识”,甚至表示双方“接近达成”全面协议。一时间,外界对美伊关系缓和的预期迅速升温。

然而,这场短暂的蜜月期并未持续太久。随着特朗普结束中东访问行程,重返白宫后随即对伊朗发出强硬威胁,局势迅速逆转。

5月18日,在德黑兰举行的对话论坛上,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明确表示:“伊朗有权和平使用核技术,不会屈服于武力。”这番话被广泛解读为对美方立场的强硬回应,也标志着本轮核谈判再次陷入僵局。

【沙姆哈尼的“高浓度”陷阱:一个措辞暴露核心分歧】

表面上看,沙姆哈尼的承诺似乎释放出重大让步信号,但仔细推敲其用词,便能发现其中玄机——他强调的是“放弃高纯度”铀浓缩,而非彻底放弃铀浓缩权利。这一点,恰恰暴露了美伊之间真正的死结。

美国方面,包括国务卿鲁比奥在内的多位高层政要已明确表态:新核协议中不能保留伊朗进行任何形式的铀浓缩活动的权利。

理由是,无论浓缩程度高低,技术本质一致,而目前全球所有非合法拥核国家,在民用核能领域均未自行生产浓缩铀。

美伊谈判为何在几天内连续出现逆转

从这个角度看,美方坚持的逻辑清晰:只要伊朗还掌握浓缩能力,未来就有可能发展核武器。

而对伊朗来说,铀浓缩权不仅关乎技术自主,更是国家战略安全的底线。

回顾历史,2015年《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JCPOA)签署后,伊朗一度暂停高浓缩铀活动,但在特朗普政府单方面退出协议并重启制裁后,伊朗迅速恢复铀浓缩项目,并将浓缩纯度提升至接近武器级水平,从而重新获得战略威慑能力。

这一教训深刻地告诉伊朗决策层:一旦彻底放弃铀浓缩能力,若再遇美国毁约,将陷入“赔了夫人又折兵”的被动局面。

【为何伊朗宁可承受压力也不肯放手?】

伊朗并非不清楚经济制裁带来的沉重代价。当前,伊朗面临多重封锁:石油出口受限、金融通道受阻、SWIFT金融结算系统断联……这些都直接打击了国家财政与民生基础。

然而,即便如此,伊朗仍不愿在铀浓缩问题上妥协,背后有着深层的战略考量。

首先,从国家安全角度看,伊朗近年来在地区盟友体系中的地位受到严重削弱。2023年以来,巴沙尔政权倒台、真主党遭受重创、哈马斯领导层遭定点清除,伊朗失去了多个关键的境外代理人力量。

美伊谈判为何在几天内连续出现逆转

在此背景下,保持一定的核威慑能力成为其维持地区影响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尽管伊朗始终声称“和平利用核能”,但这种“擦边球式”的核能力储备,实际上构成了对其政权安全的隐形保障。

其次,从能源安全角度出发,伊朗担忧一旦完全依赖外部核燃料供应,将再度陷入上世纪70年代的被动境地。

当年法国在伊斯兰革命后中断核燃料供应,导致伊朗核电站停运长达二十年。如今,伊朗虽已掌握完整核产业链,但仍不愿轻易交出主动权,以免再次被“卡脖子”。

美伊谈判为何在几天内连续出现逆转

第三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根据伊朗方面的评估,即便达成了新的核协议并成功解除制裁,要从中获得实质性的经济利益,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

而如果特朗普的美国再次单方面退出协议恢复制裁,而伊朗已在协议中彻底放弃了铀浓缩的权利,那么德黑兰将陷入极为不利的局面——既失去了核能力的筹码,又未能真正享受到协议带来的经济红利。

铀浓缩项目涉及大量高精尖设备和技术积累,一旦拆除或销毁,短时间内难以重建。

2015年《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签署后,尽管伊朗暂停了高浓度铀浓缩活动,但并未完全放弃浓缩权利。

美伊谈判为何在几天内连续出现逆转

正因如此,在特朗普政府于2018年单方面退出协议后,伊朗才能迅速重启铀浓缩项目,并在短时间内将纯度提升至接近武器级水平,重新建立起战略威慑能力,迫使美国重返谈判桌。

因此,对于伊朗而言,保留铀浓缩权不仅是技术自主的问题,更是国家安全与外交博弈中的关键筹码。放弃这一权利,意味着在未来面对外部压力时将丧失重要的反制手段。

【核协议≠经济解药,伊朗内部矛盾难解】

而且即使达成协议,也无法真正缓解伊朗的经济困境。目前,针对伊朗的制裁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是限制原油出口,二是切断国际金融通道。

前者源于涉核问题,目前伊朗已经通过“影子舰队”找到了躲避石油制裁的办法;后者则因长期支持真主党、胡塞武装等组织而被列入国际反洗钱黑名单。即便美国放松核相关制裁,伊朗依然难以摆脱资金流动受限的局面。

美伊谈判为何在几天内连续出现逆转

更棘手的是,伊朗国内经济结构本身就存在严重问题。政府长期放任金融市场自由化,导致大量资本流入房地产、黄金和外汇市场,实体经济缺乏流动性支撑,进而陷入滞涨泥潭。

即便核协议带来短期外资涌入,也难以扭转这一趋势。正如他们的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所言:“伊朗的问题不在外部,而在内部。”

【结语:注定失败的谈判,循环往复的博弈】

综上所述,本轮美伊核谈判的破裂并非偶然。美国要求伊朗彻底放弃铀浓缩权,而伊朗视此为核心红线;伊朗虽渴望经济复苏,但也深知“去核化”意味着彻底失去战略回旋空间。

这场谈判注定失败,只是新一轮对抗周期的开始。未来,美伊之间的博弈仍将围绕核能力、制裁与反制、地区代理冲突等多个维度展开,而真正的和平,恐怕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